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勵志電影推薦《放牛班的春天》

勵志電影推薦《放牛班的春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尚-巴堤·莫里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

勵志電影推薦《放牛班的春天》

該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Pépinot adulte,戴迪亞·費拉蒙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老師克萊門特 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該片於2004年3月17日在法國正式上映並以850萬人次獲得法國年度票房冠軍。2005年該片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兩項提名以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

精彩影評

滲透靈魂的歌聲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很奇怪的電影,沒有什麼曲折的情節,沒有法國人那種嘮嘮叨叨的幽默,主演甚至算不上主演,但卻能讓人看得流眼淚。

點點滴滴的感動和體悟,會有一種靈魂被滲透的感覺,就好像是隱藏在陰雲中的春雷,雷聲緩慢地浸透整個雲層,然後才發出連綿不絕的迴響,震撼了整個世界。

觀後感

一部電影裏音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音樂電影“以樂生影”卻多是如《死亡詩社》,《海上鋼琴師》等悲情的基調,卻很少有一部音樂電影如同《放牛班的春天》這這樣像一股春日的暖流入人心脾,平凡的故事下卻給人以不平凡的感動,那天籟般的童聲是一曲春日的歌,這是《放牛班的春天》帶給自已最難遺忘的回憶。

電影採用了倒敘的創作手法,以皮埃爾的回憶展開了這個平凡的故事,背景的定位是二戰後的法國一家問題兒童學校,學校的校長對待這羣問題學校的孩子們,有的只是最簡單殘暴的高壓,而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們,也更加叛逆的私底下捉弄老師,正如電影中這所學校的名字“池塘之底”,這是一所如同死水般的學校,而那個經常在車站等待故去父親的小男孩更讓這潭死水越發的.冰冷,落魄音樂家馬修老師的到來則猶如一股清澈的活水,改變着這這一切,他對孩子的理解,包容,善良,融化着這些問題孩子那顆或許已然被冰封的心,電影的色彩基調也由開始的冰冷逐漸的充滿生機,電影中馬修將大家一起聚集起來合唱,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並發現了極具音樂天賦性格卻異常敏感孤僻的皮埃爾,馬修總在解決着這些孩子們出現的各種問題,而最後他也成功了,電影那首主題曲《LES CHORISTES》,透過這些“問題”兒童的歌聲,變的如此聖潔和純粹,天籟般的童聲讓電影在此將觀衆真正的完全融入到這部電影裏,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眼花繚亂的特效,這個看似簡單而平凡的故事,卻勝在了一份彌足珍貴的感動。

法國電影其實不同於很多歐美電影,沒有那種因劇情需要而刻意的做作,浪漫而平凡的故事,一直是法國電影的主基調,好比如同一杯中國的“功夫茶”,平淡中帶着香濃的回甘,細細的品來,才能感悟其電影獨到的魅力所在,誠然《放牛班的春天》並不是一部愛情電影,但電影的溫情卻如同一部心靈的頌歌,以音樂和歌聲爲介質將電影裏的溫暖送入每個觀衆的的心房,絲絲入扣的電影劇情,以馬修老師與單親家庭長大的學生皮埃爾爲電影主線,馬修的愛情,學校的一幕幕爲電影裏的故事穿插其中,電影裏的一切彷彿都是這般的真實,馬修老師電影中與同學們由陌生,相知到最後彼此成爲了互相信任的朋友,打開了每一個孩子那扇內心緊必的門,這不是一部驚天動地,海枯石爛的愛情故事,但電影愛的主題卻以最平凡的視角在電影當中得到了無線的放大,馬修的到來其實就是放牛班的春天,與這羣放牛班的孩子們共同譜寫了一曲春日的歌,電影結局裏馬修離開學校時天空飄滿的紙飛機,讓這部電影觀衆最後收穫滿滿的都是感動。

現實總是貧瘠的,生活中能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概率萬而無一,所以電影總在爲我們編制一個個不同的夢,一個平凡的校園故事,一曲天籟般的童聲,春日的歌,這便是最溫馨暖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