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員工怎麼寫夢想和目標

員工怎麼寫夢想和目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職業夢想與現實目標決定方向,明確職業夢想與現實目標是知識型員工價值整合的着眼點。

員工怎麼寫夢想和目標

似乎在少年時代,我們都有自己的職業夢想。小夥伴們在一起,經常豪氣沖天地說長大了以後幹什麼。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工程師,有的想當醫生,有的想當解放軍戰士,等等。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被一次接一次的考試,重點選擇、選擇重點的升學,要我我不去、想去去不了的就業,和了散、散了和的戀愛,花錢受罪、折騰要面子的婚禮,生不易、養更難的孩子,價格漲、距離遠的房子等一系列的愁事兒、難事折磨着,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世俗,幾乎沒有時間和心情再去思考夢想這樣無暇顧及的事兒了。生活和工作的目標就是攻克擺在面前的,像結婚、買房這樣的一個又一個難題。得到了,高興一陣子,又有了新的攻克目標;有想法,得不到,壓力很大,繼續想,壓力更大。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不分地域、不分職業,只要是同一年齡段的人都走着一樣的人生軌跡,經歷着同樣的過程—患得患失。最可悲的是,很多人在花兒一樣的年紀沒有享受青春的火熱,卻提前變老了,忙着攢錢、買房、取悅丈母孃。這樣的人生目標太小了,這樣的定位太狹隘了,如果沒有遠大的夢想,我們靠什麼驅動人生的成長?

人類的歷史反反覆覆證明,短暫的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知識分子作爲一個社會中掌握較多知識的階層更不應該是這樣。我們的人生需要物質,也需要詩情畫意和遠大夢想。我們需要不斷地問“我是誰?”“我要往哪裏去?”

1 夢想與目標的內涵

“我是誰?”代表着自我定位。我們的定位可以是當大官、掙大錢,也可以是當工程師、教師、醫生、護士、律師、職員、銷售員等這樣的普通人。自我定位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憑什麼?你憑什麼去當大官、掙大錢,只要你有比他人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努力,完全可以有這樣的定位;否則,就去做一個普通人吧。二是符合不符合公理,即使你有資源、聰明能幹,得什麼、得多少也必須符合公理。你想發財,別人也想發財;你想升官,別人也想升官。所以,必須回到社會公理上去,這就是: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一個人的定位不能光想着自己,必須着眼於社會價值,通過爲社會做貢獻,爲他人服務,從而獲得自己所需要的。

“我要往哪裏去?”是選擇。個人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想做的事太多了,需要選擇;社會有分工,有規則,有公理,你不可能什麼都幹,什麼都想要,需要選擇。

夢想就是想清楚“我是誰”“我要往哪裏去”,“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階段性目標,夢想只能是空想。

目標是想要達到的目的或境界,具有主觀性、方向性、現實性、社會性、實踐性等特點。目標是對預期結果的主觀設想,爲活動指明方向,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文化傳統、意識形態制約,必須有價值、可操作。目標可大,可小;可近期,可遠期。工作和生活的每個方面都應該有目標,比如學習上的目標,職業上的目標,經濟上的目標。

2 從優劣勢角度思考夢想與目標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優點和一些缺點,這些優缺點構成了個體的特點。從孩童到成年,我們所受的教育是成爲一個“完人”。家長、老師,甚至是鄰居,都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們,要改正缺點,發揚優點。但常常是事與願違。很多時候,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改正缺點或是短板,效果卻不是很好,甚至連優點也不再優了。爲此,我們困惑過,也苦惱過。

回憶我們求學時的經歷,會發現發生在自己或同學身上很多的幾乎完全一樣的故事:只有少數的幾個同學每門功課都優秀,很多人偏科,也就是擅長某一門或幾門課程,而其他功課成績一般,甚至是一點也不擅長。而每一次考試是按綜合成績排名的,儘管擅長的幾門功課的成績較好,但總成績卻不是很高,經常排在每門功課都中上等但比較平均的同學之後。這時,我們的自尊心會受到很大的傷害,認爲自己的數學比他們強多了,憑什麼他們排在我的前面。於是,發奮攻讀成績不好的功課,而下一次或幾次考試的結果可能有兩種結果,一是很有效果,信心大增,成績日益提高;二是沒有效果甚至成績下滑,自信心受到傷害。

工作後的情況依然如此。一些工作我們不費力氣,很快就能做好;一些工作,我們盡全力完成得也不好。在困惑中,我們不斷思考,逐漸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但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使用、處理長處和短處、優點和缺點,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努力,盡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讓長處和優點發揮最大、最優的作用;而不是盡最大努力改善自己的短處和缺點,而是將自己的短處和缺點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達到基本要求。這個基本要求取決於以下幾方面的最高點:法律、法規的要求;社會及職業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人們約定俗成的要求;不足以影響個人優點和長處發揮的最低要求。

例如:中學生需要學習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體育、音樂和美術等課程。如果一名學生擅長理科,而不擅長文科,則他就需要盡最大努力發揮優勢,努力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好,力爭考出最好成績,而他不擅長的語文、地理、歷史、政治等課程也必須達到一個基本要求。如果學校的基本要求是65分;人們約定俗成的每科要求是及格,即60分;而他學好理科的前提要求是語文不能太差,需要達到70分,否則,他的數理化也不可能學好。

再如,基層管理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假如一名管理人員擅長讀和寫,而短於聽和說,那麼就安排他從事需要經常動筆的工作,但他不擅長的聽和說也要達到基本的要求:能聽懂別人說的話,能在一定的場合講清自己的觀點等。

人的個性也是這樣。心理學把人的個性定義爲個人的性格、氣質、興趣和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徵的統一體。個性能夠表現出一個人的獨特的精神面貌。性格是一個人表現在對現實態度和習慣化行爲方式上的穩定個性心理特徵。性格在人的個性當中處於核心地位。人的性格特徵有很大差異,有人是理智型,以理智衡量一切,支配行動;有人是情緒型,情緒體驗深刻,舉止受情緒左右;有人是意志型,具有較明確的目標,行爲主動;有人是外傾型,心理活動外在,開朗活躍,善於交際;有人是內傾型,心理活動內在,深沉文靜,反應緩慢,順應困難。

心理學家認爲,人的氣質類型可分爲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鬱質四種。膽汁質型性情急躁,神經系統堅強,不怕困難,缺乏自制能力,缺乏持久而有系統進行工作的能力。抑鬱質型多愁善感,神經系統較敏感,抑制性較強,固執而容易生氣,不善於交際,不能經受長期的緊張工作。多血質型見異思遷,神經系統堅強,感覺和行動都是均衡的,活潑好動,善於交際,能適應各種情況,常常容易做出妥協。黏液質型性情孤僻,感覺和行動是均衡的,表情不顯於色,感情穩定,反應遲鈍,難以適應生活條件的改變,工作埋頭苦幹。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每一種性格、氣質都有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我們要有所成就,就需要將有利的一面發揚光大,將不利的一面達到一個基本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經常按照“優勢—劣勢、基本—最優”的方式思考夢想和目標及處理問題。

生活中,男女兩個人爲什麼能相愛?一定是被對方的優點所吸引;相愛的兩個人爲什麼能結婚?一定是能夠容忍對方的缺點。也就是說,兩個人相愛的過程是逐漸發現對方優點的過程,一方也一定是將自己的優點以最好的方式展示給對方。等到談婚論嫁時,雙方考慮的是對方缺點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基本要求,由於對方的缺點是客觀存在的,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只有符合了自己心裏的底線,雙方纔能生活在一起。

工作中,上司爲什麼對我們工作滿意?比如指示我們寫第二年的工作計劃,計劃好與不好的標準是計劃是否與企業的重點工作有聯繫,重點是否突出,時間安排是否合理,目標是否能夠實現,資源是否到位等,除了這些“最優”的條件外,還有一些“基本”的條件,如:計劃的格式是否符合上司的要求或企業的慣例,是否按規定的時間上報計劃等。

由於我們的資源有限、能力有限、時間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所有的要求都做到“最優”,所以,分清哪些是基本的、哪些是最優的,必將事半功倍,也是我們必修的一門功課。定位,首先需要想清楚我們真正的優勢是什麼?曾經的優勢是否依然是優勢?或者說,什麼是我們的特色、特點。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力,就沒有未來。

優勢也不能濫用。

雷陣雨過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帶傘的人被雨淋溼了,沒帶傘的人卻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人大膽地走,卻被雨淋了;沒傘的人,雨來時躲着走,反倒無事。很多時候,人不是跌倒在缺陷上,而是跌倒在優勢上。

3 從資源角度思考夢想與目標

資源包括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要成就一件事,兩者都不可少。越大的事,外部資源越重要。戰略管理學家魏斯曼說:“一個問題的解決總是依賴於與問題相鄰的更高的一級。即,問題絕不可能在它出現的那一層面得到解決。”

想到才能做到,做到才能得到,心思在哪裏,收穫就在哪裏。夢想的實現、目標的成功、任務的完成,需要決心、能力、資源。職業發展的過程是人力資本(知識、能力、經驗、健康)和資源積累的過程,也是個人品牌不斷形成和積累的過程。嚴格說來,資源的內涵很廣,決心、知識、技能、經驗、健康、人脈、資金、時間、信息等都是資源。

決心完全是個人因素,包含有注意力和意志力[]。注意力是將精力集中到某件事上,意志力是不斷堅持,直至事情成功。

能力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法,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職業能力的相關問題。總結下來,對知識型員工來說,洞察力、思考力、決斷力和行動力對結果的影響很大。洞察力是通過什麼樣的角度看問題,明察秋毫,發現問題的性質;涉及理念、問題界定、定位等。觀察用眼,洞察用心。洞察和觀察最重要的區別是:觀察只是記錄人們所做的事情,而洞察則是回答人們爲什麼會那樣做,只有真正做到了洞察,才能從根本上了解行爲背後的動機。思考力是想好解決問題有哪些方案,以及每一個方案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涉及目標、方案、條件等。沒有思考力,就會停滯不前,沒有思考力,人就無法進步和實現超越,思考力成就了創新,只有不斷思考實踐,纔可以實現創新,也只有創新纔可以實現不斷髮展和變革,人類社會的進步是離不開不斷創新的。對於個人而言,如果安於現狀,僅僅停留在現有的層面之上,那麼就將慢慢地被社會淘汰,只有不斷地學習思考實踐,用新知識武裝自己,用不斷的實踐創新去歷練自己,纔會生存下來。社會競爭激烈,人們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成爲當代社會的重要規則。決斷力就是決策和選擇,採取哪個方案,有什麼潛在的問題,採取什麼措施等;涉及行動計劃等。行動力是執行力,既要堅持原則和主線,又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行動;涉及方法、策略等。

美國營銷戰略家傑克·特勞特出版了一系列有關“定位”的書,包括《人生定位》《定位》《簡單的力量》《重新定位》等。這些書最大的特點是簡單:字數不多,內容易懂,但其中講的一些道理卻是容易忽視的。在《人生定位》一書中,他認爲:常識讓事情變得簡單,關於成功,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要想獲得人生的成功,必須找到一匹可以駕馭的好馬。人生中有企業、產品、創意、他人、夥伴、配偶、家族七匹馬,騎上一匹好馬,你的人生將會精彩紛呈。選擇正確的企業,瞭解企業業務進入最佳狀態的時機;選定最有發展的產品,儘快把握產品的商機;解決一個難題,你會贏得一項無法超越的優勢;下功夫找一個值得休慼與共的老闆很重要;兩個人的機會要比一個人的多,孤獨者常常會過於自負而受傷;婚姻是一種經濟合夥形式,好配偶帶來的效率和忠誠是別人無法比擬的;家族是職業發展的重要財富,很多人卻只專注於做自己的事,而忽略家族。他還認爲:成功的高風險因素分別是個人的努力、賠率爲100∶1(賠率是成爲贏家的可能性),個人智商、賠率爲75∶1,個人所受教育、賠率爲60∶1,找個好企業、賠率爲50∶1;中等風險因素是才華、賠率爲25∶1,愛好、賠率爲20∶1,地利、賠率爲15∶1,宣傳、賠率爲10∶1;低風險因素是好產品、賠率爲5∶1,好創意、賠率爲4∶1,他人幫助、賠率爲3∶1,好夥伴、賠率爲5∶2,好配偶、賠率爲2∶1,好家族、賠率爲3∶2。因此,只依靠自己無法成功,要在自身之外尋求成功,成功的關鍵是藉助外力,一廂情願的想法屬於童話世界,我們必須應對的是現實。對於成功,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麼事,而是你認識什麼人,什麼人認識你。

姑且不去討論傑克·特勞特的觀點在中國現實社會裏有多大的適用程度,重要的是可以啓發我們系統地思考,用好我們擁有的所有資源。

4 規劃、選擇與努力

當今社會上一些專家大肆宣揚這樣的觀點:人生不可以規劃,即使規劃也沒用;人生就是選擇,選擇比努力重要。即使是被稱爲美國工商管理聖經的《追求卓越》的作者湯姆·彼得斯也說:“我一點也不喜歡職業規劃的概念。人生沒有什麼公式,我也從來沒有所謂的人生規劃。運氣出現了,我把握住了,這就足夠了。一筆交易的成功,98%靠的是運氣。”

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人生主要靠運氣,抓住運氣靠什麼?成功人士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自己的成就歸功於運氣或偶發因素,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大多數人還沒有成功。如果不規劃,我們怎樣才能找到方向;如果不努力,我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知識型員工的夢想與目標的確定、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認知自我,認清職場,尋找個體特點與職業結合點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實施自我管理的過程;是一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用“經歷”譜寫人生的書,是一個在夢想的感召下,不斷確立、調整階段性目標的過程。

選擇和努力既不是並列關係,也不具有排他性。選擇是短時間的決斷,而努力卻可能是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選擇決定轉折處的起點,而努力決定能否實現目標。當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夢想和目標時,選擇很重要;當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目標時,努力很重要。這就像登山,一路上都需要努力攀爬,但在岔路口就需要選擇。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平凡中度過的,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具體事。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是不小的成績。人是通過細節和小事展現自己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大多體現在一些細節和小事情上;幹大事的能力也都是從小事情上總結出來的。有時成功並沒有那麼複雜,做好別人沒做到或者忽視的小事,你就贏了。上司佈置工作時,認真聽,不清楚就問,然後再行動;彙報工作時,簡明扼要,積極迴應。上班的時候少玩遊戲,少逛淘寶,多琢磨琢磨怎麼把工作做好。業餘時間少看既長又揪心的電視神劇,少睡懶覺,少大吃二喝;多看書,多思考,多健身。做到這些,你的機會自然就會多起來,命運也會慢慢改變。問題的關鍵是因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機會根本不會降臨,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

人生除了奮鬥拼搏,還需要選擇。選擇給人帶來的痛苦和困惑程度往往大於奮鬥;選擇具有階段性,一段時間就需要做一次;選擇的過程很彷徨、很迷茫。今天的選擇,通常在遙遠未來才顯示出影響。人生因爲選擇造成了差別,選擇涉及自己的價值觀,涉及自己的夢想。追夢,需要腳踏實地、堅定不移,更需要知行合一。最簡單的辦法是努力做到:想幹的事抓緊幹,重要的事優先幹。夢想成真最直接的辦法是:醒來,然後行動。

據說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有兩類:一是蒼鷹,二是蝸牛。蒼鷹是因爲它們擁有傲人的翅膀;而蝸牛能爬上去就是認準了自己的方向,並一直專注朝着這個方向堅持,不爲道路上的小風景停留下來,它們要的就是最高的位置,看到最好的風景。

一次選擇並不完全決定人的一生。人生有很多次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是一種成長和機遇。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上都有岔路口,它給了我們一個選擇方向的機會,也給了我們改變提升的機遇。選擇並不意味着放棄。有時是排序,綜合時間、資源等因素,把所有的選擇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排序。

夢想與目標關乎生活的意義。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人格健康的人倘若沒有值得追求的東西,生活一定會無法忍受;許多壓抑、痛苦發軔於找不到生活的意義。當原來確定的目標已經完成或失去鼓舞人心的力量時,必須有新的目標激勵我們前行。

沒有夢想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任何一個企業都非常需要有夢想、有目標的員工,員工的夢想對企業進步產生的推動力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目光遠大、目標明確的員工在企業中總能比那些只看眼前、沒有追求的員工更受歡迎。

如何才能構建心中夢想、樹立遠大目標呢?

1.要認清現實

脫離現實的夢想就成了幻想,一個企業追求的是不斷的進步,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實事求是”,試想一個連現實狀況都搞不清的員工,就算有夢,那也只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虛而不實,不僅會讓自己成爲受害者,還會連累大家,這樣的員工,企業怎麼敢放心大膽地用他呢?所以說,夢想之花生於現實土壤,認清事實確是當務之急。

2.要勤于思考

夢想價值的大小與最後的成敗緊密相關,一個落後的頭腦想不出好的點子,大腦只有經常做思考運動才能靈活,才能尋找到有價值的目標。

3.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時刻保持陽光心態

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永遠都不會被打倒,他樂觀向上,不斷進取,就算遇到了再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也會時刻調整心態,始終以一顆樂觀進取的心去迎接挑戰。

當然,僅有夢想在心中那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當“夢想”實現難度遠遠超過了現實所能及的範圍時,“夢想”便成了“空想”。一個員工在心中定下目標以後,緊接着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實現目標。在企業裏,能提出好設想和計劃的員工固然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可是方案計劃要是僅僅侷限於“想”或者策劃書上,而不發展爲現實中的“做”,那想了也白想,拿得出計劃卻拿不出成果,“夢”必定會破碎。

既然有了夢想,又認清了道路,接下來就應當大膽地去追求夢想了。有“英雄的代言人、平民的救世主”之稱的史泰龍,憑藉《洛基》一片,在好萊塢一炮打紅,從此奠定了他電影圈的地位。

當年,史泰龍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但他始終心存一個美好的夢想:成爲萬人矚目的電影明星。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史泰龍開始挨家挨戶地拜訪好萊塢的電影製片公司。雖然他非常努力,但是好萊塢當時的500多家電影公司全都把他拒之門外。但是,堅強的史泰龍並沒有被打倒,500多次的冷酷拒絕更加磨鍊了他的意志,激發了他更大的鬥志!他從一次次失敗的經驗教訓中反省自己,完善自己,還自己寫了劇本,打算重新開始,從頭再來。於是他又從第一家開始,再次踏入好萊塢所有公司的大門,重複着自我推薦,結果又是500次的失敗。傷心,除了傷心還有更堅定的決心!

在經歷了1000次失敗後,史泰龍還是沒有放棄,他有着自己的夢想,堅守着自己的信念:沒有所謂的失敗,只不過是暫時的不成功而已。當他經歷了第1555次失敗後,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採用史泰龍的劇本,甚至聘請史泰龍出演男主角。這部影片叫做《洛基》,講的是一個硬漢永不言敗的故事。從此,史泰龍一舉成名。

史泰龍以自己堅持不懈的精神得到了他人的賞識,贏得了人們對他的肯定,他那1555次的失敗和重新站起,也在極大程度上激勵着別人。古今中外,類似於史泰龍的名人事蹟數不勝數,他們成功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至少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始終都滿懷希望與信心,不懈地拼搏與努力,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行動方向,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都成功了!

夢想的實現永遠是艱難而曲折的,不僅需要堅定尋夢的信心,還要有認清眼前道路的能力以及大膽出發的勇氣。整裝待發,朝着夢想大踏步前進吧,你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