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怎樣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幾點建議(上)

怎樣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幾點建議(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怎樣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幾點建議(上)

培養建議一:給孩子創造平和的家庭氣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也是孩子學習的重要課堂。父母的言行以及所營造出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要想讓學會控制情緒,首先應該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情緒平和的家庭裏。

父母的脾氣和性格決定了孩子對待情緒的態度。父母如果性格急躁容易發火,孩子在尚未有反抗能力前會表現得乖巧聽話,但是,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或者有能力反抗時,父母會驚訝地發現,孩子是自己的影子。

浩浩上小學三年級,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人緣很糟,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玩。因爲他經常發怒,動不動就打同學,如果自己考試成績稍不如意就打自己或者用手錘牆;上課時,如果老師沒叫他回答問題,他還會質問老師爲什麼沒叫他。

一次英語課上,老師安排大家自由組合做英文遊戲。遊戲期間,和他一組的同學就給老師告狀說:“浩浩打人!”浩浩也據理力爭,老師在調節時,浩浩居然使勁打自己的臉,老師雖然即使制止,但浩浩還是流了鼻血,同學們也都嚇壞了。

經過老師的安撫,浩浩安靜下來,並向艱難地向同學道了歉。事後不久,老師瞭解到,浩浩在家經常挨父親的打,父親對他要求很嚴,浩浩做得稍有不妥,父親就用棍棒相向,而且有幾次居然把自家的掃帚打斷了。而浩浩在父親面前表現得極其溫順。

怎樣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幾點建議(上)

父親在打浩浩的時候,家庭肯定充滿了憤怒與驚恐的氣氛。浩浩從小感受到父親是用暴力處理情緒的,所以,當浩浩面對與同學的矛盾或不如意時,自然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心情,他不知道什麼是控制情緒,什麼是發泄情緒,他只知道要這樣表達,因爲他的父親沒有示範給他其他的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懂得所謂的“情緒”,因爲父母的言行對他而言就是輸入和儲存的過程,必要的時候就這樣輸出就可以了。所以,父母如果經常給孩子輸入平和的程序,並且面對孩子的問題都會冷靜處理的話,孩子在遇到不如意時也不會放縱情緒,沒有情緒的發泄,又何需控制情緒?

培養建議二:嚴肅對待第一次發火的孩子

當父母發愁孩子爲什麼這麼大火氣的時候,應該問問自己,孩子第一次對着家人怒吼時,父母採取了什麼措施?是不冷不熱地說了一聲:“這孩子脾氣還不小!”還是過去哄哄孩子說:“不要叫,警察來了!”如果是類似這兩種方式,相信孩子下一次還會對着父母大吼。

有時,孩子的壞脾氣是父母慣出來的。有的孩子因父母沒有滿足他的需求,就用哭鬧、喊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以此向父母示威。孩子起初是用這種的方式來換取父母的注意,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自己無法控制的壞毛病。

所以,父母對孩子第一次的發火,絕不能聽之任之,不能讓孩子一聲吼叫控制住了父母,卻控制不住自己。父母應該非常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不一定要打罵,但是要讓孩子知道他這套不但不管用,而且以後絕不能犯,一次性就讓孩子記得清清楚楚。

當然,嚴肅對待的前提是孩子對父母有強烈的信任和依賴,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充分的陪伴與關愛的話,往往一次強烈的威嚴會讓孩子敬而遠之。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是“恩威並施”的,父母平時對孩子全心全意的照顧是教育孩子的基礎。

培養建議三:讓孩子知道自己情緒可以控制

當孩子的壞脾氣已經成爲一種習慣時,父母就要經常給孩子灌輸一個概念:自己的情緒自己一定可以控制。這個概念就像強化劑,強化的次數越多,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在這個強化的過程中,父母不但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情緒,並鼓勵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10歲時,父母讓他的兩個哥哥在聖誕節前去遠足,卻堅決不同意他去。艾森豪威爾感到十分憤怒,他衝到屋外,捏緊拳頭在蘋果樹上猛擊。他一面哭一面打,雙拳血肉模糊都沒感覺到。最後,艾森豪威爾被父親拖回家中,但是,父親並沒有呵斥他。

這時,母親進來給他塗上止痛藥,並紮上繃帶,但沒有過多地安慰他,又恨又怒的艾森豪威爾倒在牀上大哭了一個小時。直到他平靜後,母親進來說:“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發怒是自我毀傷,是毫無用處的,需要好好克服。”

母親的告誡深深地印在了艾森豪威爾的心中。在76歲時,艾森豪威爾寫道:“我一直能記起那一次的談話,把它看作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之一。”

母親的一句話影響了艾森豪威爾一生。當孩子發火之後,父母就要讓孩子知道:發怒是不好的情緒,作爲一個有自制力的人來講,是一定可以控制自我的。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壞情緒就像一頭獅子,要是我們被壞情緒控制了,就等於被獅子吃掉了,而我們要是控制住了壞情緒,就等於征服了它。相信你一定能成爲馴服野獸的強者!”

而下一次,當孩子準備發火的時候,父母就提醒孩子說:“獅子來了,你一定可以征服它,一定可以!”在父母的鼓勵下,孩子會有長進,當然,這是一個長期改觀的過程,父母一定要耐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