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詳解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詳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詳解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詳解

《道德經》的精髓,就在於它所展示的,錨定於天地而亙古不變的三皇之道。

三皇之道

那麼,什麼又是三皇之道呢?

三皇之道,總源頭上出自伏羲。

經過三皇五帝,到了周朝,老子總結了之前的三皇之道,纔有了這本集大成之作《道德經》。

那麼,伏羲之道又是什麼呢?

這就要從頭說起。

老子的道德經精髓詳解

華夏文化之始,中國的思想和文化,無論道易思維,還是從道易思維演化而出的道家、儒家、法家思想,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經世致用。

伏羲之道也不例外,也是爲了經世致用而產生的。

我們華夏民族的起源,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個時候,我們華夏人,和當時的存在,現在早已消亡的其他民族一樣,都過着漁獵爲生的遊牧生活。

那個遙遠時代的地球,氣溫較高,大氣含氧量也較高,雨水充足,植被茂盛。

《商君書·畫策》記載:

“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殺獸,人民少而木獸多。”

茂盛的植被,爲各種野獸的繁殖帶來了良好的環境,猛獸多了,人類就面臨着被猛獸捕殺滅絕的危險。

《莊子·盜跖》中記載:

“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這時候,華夏民族出現了第一位開天之聖一一有巢氏,他教會天下人民築巢而居,從而倖存了下來。

同時期,那些沒掌握築巢技術的化外之民,便被猛獸吃光了。

築巢而居,帶來了一個問題:因爲居所固定,遷徙不方便,不能再像以前遊牧漁獵那樣,走到哪裏吃到哪裏,一直都可以保證吃到新鮮食物,需要囤積大量的食物,而囤積的肉食,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保證新鮮。

怎麼辦呢?

這難不倒睿智的華夏祖先。華夏民族的第二個開天之皇一一燧人氏應運而出,他教會天下人民使用火。通過火的使用,不新鮮的食物得以去腐去臭,從而長久保存。

同時期,那些沒有學會用火的民族和部落,多數都因爲吃了腐敗的食物,導致食物中毒而滅絕。

接下來,隨着地球氣溫的下降,茂盛的原始森林生態開始退化,野獸由於植物數量的減少,繁殖數量也隨之減少;

而同時,人類則因爲人口的增加導致對食物的需求增加,對食物需求的增加導致狩獵過度,進一步導致了獵物供給的減少。

原本靠狩獵怎麼吃也吃不完的小動物們,變的越來越少,人類面臨着食物短缺的問題。

於是,本來吃肉的人類,不得不轉型爲吃草,經濟生態,也從狩獵轉向採集。

定居,用火,採集,人類的社會性和組織的複雜度越來越高。

原本,人類像動物那樣,依循天地設定好的默認程序生存。

而現在,定居的文明人類需要一套可以理解和應用的法則,以支撐社會的運轉。

完成這樣工作的,便是華夏民族的第三位開天之皇一一伏羲氏。

伏羲發現了什麼呢?

伏羲發現了天地運行的規律,成爲了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通過圭表測影,以矩尺和圓規作爲基本測量工具,利用勾股定理和重差法,算出來了周天數,也就是一年有365.25天。

在周天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算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四個極值點: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定下四時。

四時定,就有了四季。

於是就有了一個最簡單的四時模型。

然後再把天地相合分成三個過程:生,交,成。

用一、三、二、四來標識天地陰陽二氣生髮的過程。

陰陽生髮之後,要天地陰陽互相交午,這是交的過程。天地交合之後,才能化成。

天一交五,成地六。天三交五,成地八。地二交五成天七;地四交五成天九。天五交五,成地十,十復歸於天一,進入下一年陰陽二氣的循環,周而復始。

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個數字,把天地運動的象數模型,完美的建立了起來。

用圖形來表示,這就是河圖。

有了河圖這個象數模型,就解釋了天地周而復始的運動,解決了觀象授時的問題。

再將每一個季節一分爲二,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把河圖細化,這得到了洛書模型,從而對農業生產進行更精準而具體的指導。

再以已有的八個極點:“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爲根據,把周天分爲八等份,這便是八卦模型。

伏羲八卦,每一卦有三個爻,每一爻代表一個節氣,這就是對於農耕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二十四節氣。伏羲就是這樣通過掌握了天地運行的規律,進而掌握了農時,駕馭了農耕文明。

伏羲之道-三皇之道-《道德經》

爲什麼說伏羲是華夏文化的始祖呢?

因爲從伏羲觀天開始,華夏民族建立了自己看待宇宙的看法,開始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用於指導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

《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說的便是伏羲之後,三皇時代沿襲下來的天倫秩序。

在那個天人未分之際,聖王通天徹地,百姓天真樸素,天下爲公,社會生產力雖然還不高,但社會尊天道,貴天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美好的玄同社會。

指導這樣的社會生存發展的,便是道易思想,後世華夏道家、儒家、法家思想的源頭。

它體現在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易經》、《道德經》以及《莊子》這樣的典籍之中。

《道德經》則是三皇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它的世界觀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

它的核心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它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就是《道德經》的精髓,錨定天地而亙古不變的三皇之道,使人類社會得以長治久安的終極之道,未來社會重歸玄同的唯一的、必然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