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爲什麼徐靜蕾的身上總有話題?中國女性的特例?

爲什麼徐靜蕾的身上總有話題?中國女性的特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63K 次

爲什麼徐靜蕾的身上總有話題?中國女性的特例?

爲什麼中國女性認定徐靜蕾是一個特例

作者:顧硬硬

摘自公衆號:江湖人稱艾掌門

芝士就是力量, 菠菜帶來真理。吃着奶油菠菜意麪, 我想明白了爲什麼范冰冰讓人覺得討嫌: 因爲她總給人一種"我都這麼努力了, 你們怎麼還不表揚我啊!"的期盼感,眼巴巴的。

可她越是如此,我們就越不願給她。因爲"得到表揚"本來就不應該是一個人好好幹活的終極意義啊。 只有眼皮子淺的人才會對"得到表揚"不依不饒。

靜蕾沒有這種眼巴巴, 她臉上全是"理所當然"。這種級別的”自我相信“, 女明星裏我只在兩個人身上見過, 一個是徐靜蕾,另一個是李嘉欣。

年過四十,除了作品宣傳期幾乎無曝光,連人都長住國外, 但只要一露面, 衣着打扮精神面貌公衆興趣,無一處"過時", 反而如新風吹過。

爲什麼徐靜蕾身上總有話題點? 可能是因爲她也未免”太不中國女人了“。

原地打轉

最近, 徐靜蕾和蔣方舟在《圓桌派》的對話又被熱議,這讓她始料未及, 於是南方人物週刊在節目後聯繫採訪時, 從經紀人到公關團隊都數次強調徐靜蕾不希望再談什麼獨立女性

這應該是來自她本人的授意, 並且又一次選擇了主流做法的反面: 要知道現在 “女權”可是女明星和自媒體們必蹭的流量。

在徐靜蕾的意識裏,自己不過是不管不顧,愛誰誰地一直往前走,外界的關注點,接納度,卻還在原地打轉。"爲什麼不結婚就好像很不幸? 由此我會懷疑這個社會進步了沒有。" - 《南方人物週刊》

的確如此, 從她第一次大規模引領風氣之先 - 2007年4月16日生日當天創刊自任主編的電子雜誌《開啦》 - 至今, 10年過去, 中國女性的生存環境和思想,幾乎原地未動。

《女孩子過了26歲就不好找對象了嗎》這種話題, 依然是知乎上超過5千人關注的熱門; 《新週刊》副主編、清華才女蔣方舟, 依然得爲自己在婚戀市場上的"被挑選者地位"焦慮,即便她今年年底纔會邁入28歲門檻。

像徐靜蕾這樣的女人,在中國依然是絕對意義上的稀缺。

在歐美,一個人選擇什麼樣職業, 在幾歲事業轉型,和誰戀愛,什麼時候結婚、要不要凍卵代孕,不會三番五次成爲街巷熱議。但在中國, 我們太不習慣一個人和”大家”不一樣了, 不讓她說清楚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怎肯罷休。

"說實在的,我也不是佈道士,也不是公知,我沒那麼多想表達的。我的想法非常樸素,想幹嘛就幹嘛,誰也別管誰,這就是我最大的想法。"

但別人並不這麼想, 她們認定她是一個異類,一個特例,一個孤證。公號《老道消息》在文章裏說: "京圈又不是外地女青年說進就進的,她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

像徐靜蕾那樣做個只取悅自己的人,太難了。目前大多數中國女性....既要擺脫女性身份帶來的束縛,又要維持“滿滿的少女感”,既要獨立自強,又能肆意消費男色,同時還伴隨着中產階級焦慮。能把這幾點都處理好的,只剩下"開了掛的徐靜蕾"。

總之,徐靜蕾是"不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形成的", 得有貴人相助開掛,絕不可能只靠個人奮鬥。於是, 大家懶得關注她做了什麼,而是對哪些事能證明徐靜蕾其實"徒有虛名"更感興趣。

Loser們, 我可說你們什麼好呢?

原罪

所以"靠男人", 是徐靜蕾的原罪嗎? 我無法回答, 但以下四個問題中如果至少一個你回答no, 我倒可以確定你是一個停留在八卦水平線看待事物的普通人:

大二的時候給你一個本地王朔,你接得住嗎?

情人男友或老公給你輸送個資源,你能否讓衆人覺得:她也確實爭氣?(此處好想採訪黃曉明)

你能否讓本來是"他"的關係變成自己的人脈?

和才子前任們分手後,你能否能與公認乖張難搞的他們保持良好關係,並與之長期互相照拂?

所以什麼叫獨立女性?只能她提拔男人, 不能男人提攜她?只允許她功成名就後交往同樣成功的男人, 不能接受她在初入社會時和業已功成名就的男人談戀愛?爲什麼大批中國人欣然接受劉強東和奶茶之間昭然若揭的"富豪+性/繁殖資源"型關係, 轉過頭來卻覺得徐靜蕾嘛,她有什麼了不起?

"徐靜蕾以一種現代城市現代企業人際關係的方式和男人們相處,從沒有和男性捲入情感的漩渦不能自拔,或者因爲過分依附於某一個人始終沒能培植起自己的人脈。從開始的被主導、被調動、被賞識,到現在的調動別人、賞識別人。她完成了她獨立性的塑造。" - from 博主最愛的韓鬆落老師

李嘉欣說過一句: "遇上什麼男人是命運的事,但愛上什麼男人,離開什麼男人,是自己的事"。然而太多的中國女人, 依然把"relationship/關係"這麼精密龐大的體系, 簡化成: "他愛我,他愛我嗎, 他還愛不愛我", 主語的位置永遠讓渡與他人, 當然一輩子都會堅信皇帝都用金鋤頭, 女人成功只能靠男人給她"開掛"。

低配版徐靜蕾

我的閨蜜,是一個低配版徐靜蕾。徐說從19歲之後自己就沒有過戀愛空窗期。我這朋友也差不多, 即便她相貌素淡、身材瘦小。所以她也納悶, 就去問其中一個追求者爲什麼,對方說: 和你在一起特別有意思,我覺得你永遠也不會老,因爲你對什麼都有好奇心。

低配版徐靜蕾,也愛做手工, 串珠子,縫的娃娃放在別人店裏常被買走; 有錢時對大牌包包興趣缺缺,囊中羞澀了照樣樂呵呵計劃歐洲窮遊。 她和前男友開公司開得像模像樣,分手了回coporate裏做打卡狗還是像模像樣,現在打算辭職做做小生意, 找出錢出力一起幹事的夥伴,完全不是難事。

所以我現在想,是不是我們把所謂男人眼中的女性魅力要素,理解岔了?

稍微見過點兒世面的男人, 都會關注女人外表下的性格。對世界好奇, 一直力求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不糾結、無drama, 這樣的女人,不管是做朋友還是伴侶,用戶體驗都不會差。

別說是20幾歲的青春版老徐, 就是在她43歲的今天,往人前一站,依然是假臉林立疲憊世界裏的英雄夢想。

所以竇文濤說: 人的漂亮, 是有三觀在裏面的。

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徐靜蕾常說她認爲自己很理性。我想這也許是因爲她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就是有很多殘酷的東西, 再幸福最後一天也得死,這就是人生的本質啊。....我經常坐在我們家原來住的那個地方,後面是一個高爾夫球場,看着遠方,腦子裏想着'生命是什麼'。"

把悲觀主義放在心裏的徐靜蕾,外在表現出來的卻是喜歡嚐鮮和冒險,不被傳統做法壓制、處處都走在他人前面:

2003年,29歲,推出個人作品《我和爸爸》, 自導、自演、自掏腰包

2006年,32歲,她的新浪博客開通112天后點擊量破千萬, 同年底點擊量近7千萬

2007年,33歲,因其書法清冽優雅被開發出“方正靜蕾簡體”, 下載價10元人民幣

同年生日當天, 徐靜蕾獨立投資創辦"鮮花盛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同時宣佈出版互動電子雜誌《開啦》, 親任主編, 次年5月又增開了《開啦街拍》期刊。而中國的街拍教父韓火火,要在小一年之後纔會在某時裝週上以造型引起關注, 開始向大衆佈道"街拍"概念。

"當年她的編輯方案中,爲《穿Prada的惡魔》擬定了一系列題目,關於時尚雜誌,關於女權主義的發展歷史,關於女人在當今社會所處的位置,關於初入社會的女人與處於管理層的女人,關於職場人際關係等“。

以上段落取自《三聯生活週刊》2007年的封面故事, 彼時, 離她一眼相中《杜拉拉昇職記》劇本並決定自導自演還有近3年之久。而大多數人要在更久後才意識到, 助她成爲大陸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的《杜拉拉》, 其實是題材,眼光,和執行上的勝利, 而不是什麼男才子們的“開掛”加持。

徐靜蕾好像有種強烈的"嘗試各種人生角色"的意願,這也許就是她最深刻的內在推動。

而她那些令不少人很不喜歡的"缺點": 自戀、得意洋洋、做多不做專、作品平庸、不合乎所謂主流價值觀的言行等等, 都是伴隨着這種明確的人生訴求而存在的。

題材、眼光、和執行的勝利

《杜拉拉昇職記》和《親密敵人》上映, 我沒少跟人一起吐槽劇本挖苦表演, 直到偶然看到她在某篇採訪裏說"不能虧錢,要保證投資人的利益",才發覺我其實還可以把一個人從其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抽離出來看看。

轉變看別人的角度, 受益的往往是自己。

當初張一白拿着《杜拉拉昇職記》的劇本找到徐靜蕾,她告訴張一白,這是一部她想看也想拍的電影。

爲了讓《杜拉拉》增值,她和張一白做了不少營銷: 請了13位世界500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和高管做榮譽編輯,讓企業圈開始關注這部電影。她又請來了《慾望都市》的造型師Patricia Field加盟,等於在時尚圈又進行了一輪營銷。兩輪營銷下來,有投資人開始找上門來,更重要的是,他們引來了一個重量級合作伙伴:中影集團。

在製作模式上,徐靜蕾還有一個創新作爲導演她並沒通過擡高製作費的方式從中獲取收益,而是通過拿一定比例的製作費,最終通過票房收入與投資方進行分成,類似“保底分紅”。  

電影《杜拉拉》故事虛浮,拍攝手法頂多算是工整, 萬不敢稱優秀, 但作爲第一部描寫現代女性職場權力運作活動的電影作品, 它是一個嶄新題材的開山之作, 中國影壇不可能忽視它, 因爲觀衆不會。

我們的出廠設置

當中國女性意識到徐靜蕾不光是一個字體,還是一種活法兒的時候,其實已經有點兒晚了。別誤會,"認知事物"永不分早晚,我說的"晚", 是指她們已經無法學會用平視的目光去了解和學習別人。

這種迂腐, 連爲既有深度又有情懷的騰訊《大家》長期撰稿的某女性KOL都未能免俗:

誰告訴你徐靜蕾出身富庶的呀?

徐靜蕾的奶奶三十幾歲就和老公離婚了(那個年代做一個離婚的女人要面臨什麼我們甚至是無法現象的), 一個人靠擺地攤養活了徐靜蕾的爸爸和姑姑。到了徐靜蕾這輩, 徐家家家長對"找工作、有收入"異常看重。魯豫在節目裏曾想當然地問徐爸:"因爲您自己喜歡書法,所以也讓她學是嗎?"

徐爸說: "我也說不上多喜歡, 那時候(覺得寫字好)可能好找工作。那時候沒有電腦, 有個貼個通知啊什麼的, 各企業各機關起碼得有一兩個會寫毛筆字的, 這樣能比較好找工作,就是這個(原因)"。

"我初中畢業1米4, 那時候找工作大家都到報紙中縫找, 過去的招聘廣告都在那兒, 但人家要求身高得1米55以上。我有必要天天說我多苦、多艱難、多怎麼樣嗎? ....人家永遠一說到你, 就認爲你就是精英, 覺得好像都是靠男人、靠什麼呀, 這麼想他自己比較平衡嘛。

徐靜蕾1974年出生, 按照她初中時徐爸纔開始創業來計算, 下圖中她提到的600塊錢最多相當於現在的6萬塊(就豪氣地用100倍這個乘數好了)。你會覺得現在一個能拿出6萬塊的家庭是"出身富庶"?

公號《老道消息》說: "像徐靜蕾那樣做個只取悅自己的人,太難了"。而已經不願“再談獨立女性"話題的她, 還是在最近接受過的所有訪談中, 反覆表達: ”很多人說, 是社會綁架了我們、人情綁架了我們。其實說來說去,全是自己在綁架自己。就是自己沒過去自己這一關。“

我想徐靜蕾一直在試圖告訴我們的是: 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出廠設置啊寶寶們~

誰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