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爲什麼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

爲什麼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最近朋友圈裏關於工匠精神的文章被轉載的很多,也分享過這篇《我們爲什麼需要工匠精神?》爲什麼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所有的事情都有AB面,大家呼籲工匠精神背後需要是什麼樣的心理需求?爲什麼“工匠精神”不叫“工人精神”?因爲工匠是獨立人格,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同時享受精益求精的成功,所以重視細節。而工人對領導負責,不關心實際,只揣測聖意,自然會浮躁、短視、投機,這是制度必然,無關人品。

爲什麼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

轉載一篇水月創投合夥人兼總裁兔哥(闞雷)的文章:別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蓋“工匠制度”的缺失。

別用“工匠精神”的浪漫,掩蓋“工匠制度”的缺失

作者:兔哥(水月創投合夥人兼總裁)

“工匠精神”之所以沒辦法實現,因爲它是“德”,而不是“才”。“德”這個東西,只能主觀理解,卻不能客觀判斷,你以“德”爲標準,而不是“才”爲標準,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誰跟媒體關係好,誰跟地方政府關係好,誰就有工匠精神。

咱們先看看這個詞是啥意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具體點來說,就是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着執着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

不像工業4.0那麼複雜,也不像大數據那麼雲裏霧裏。而這麼簡單個概念之所以在中國會這麼火,原因更簡單,連總理都不得不承認,咱們沒這個東西。

關於爲什麼德國人日本人有工匠精神,而我們中國人沒有,各種學者衆說紛紜,最後其實就一個結論:人家日耳曼人就是牛,民族性就是嚴謹,人家精神境界就是高。

這看起來好像說得通,但是兔哥仔細研究了一下歷史,發現有點問題,東德也是日耳曼人啊!東德經濟崩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產品質量差,失去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市場後,經受不住西方的競爭。難道這日耳曼人的工匠精神難道還是按村東頭村西頭分的嗎?

所以我覺得這事邏輯上不通,你要說是什麼神奇的高新技術,咱們腦子笨,缺心眼,研發不出來也就算了。可是“工匠精神”,就這麼一句話的事,咱們怎麼就能做不到呢?

其實在過去的三十年裏,我們並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能這麼做。

因爲我們面臨着三個非常獨特的現實狀況。

一、中國跑得實在太快了

我的老師說他年輕的時候,一個同學家裏因爲是幹部,從德國弄到了一臺冰箱。他去做客,對着那個冰箱愣了半個小時,心想這輩子要是能有一臺冰箱,此生無憾了。而今天,如果你再因爲自己家裏有臺冰箱就去炫耀,恐怕我們都要去精神病院看你了。

這是過去的這三十多年來,中國急速奔跑的一個縮影。短短三十年中,我們有106家企業從零開始,擠進了世界500強,我們從供應短缺到產能過剩,我們眼看着自己從吃糠咽菜到健身減肥,這個速度和規模,難以想象。

對於這樣一個飛奔的巨人,他怎麼可能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呢?就像博爾特跑出9秒58世界紀錄的同時,你還想讓他保持姿勢的優雅,再認真欣賞下沿途的風景,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雖然沒有形成工匠精神,但是我們的中國製造思維裏,卻把另一樣東西做到了極致,那就是“速度爲王”。

我2010年時參觀了北京的一家機械公司,這家公司的總經理跟我說,他們原本是給意大利品牌代工的,08年金融危機,客戶資金緊張,於是他們順勢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品質略低,但是價格只有意大利公司的三分之一。短短一年時間,他們就把這家意大利公司在中國市場全線沖垮,而到了2009年,這家意大利公司撤銷了在中國的辦事處,而他們正在繼續去海外攻城略地,把這家意大利公司從印度市場驅逐出去。

一個領跑者,精耕細作是維持優勢的必須,但是作爲一個追趕者,要忽略其他細節因素,先通過急速擴張佔領市場,這個時候,在你前面的領跑者,因爲組織規模過大,而市場份額急速縮小,頭重腳輕,就很可能被你淘汰掉。

“速度爲王”,這是中國作爲一個後發現代化國家,在世界製造業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實踐,這也是“中國製造思維”中的精華。

二、中國的機會太多了

因爲這三十多年的急速奔跑,中國出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就是新舊兩個時代的並存。我們這一代人是註定要被歷史銘記的,因爲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處在新舊時代交換的地平線上,既能看到新時代的朝陽,也能感受舊時代的黃昏。

就如同辛亥革命後,這個社會既有長袍馬褂留着辮子的老古板,也有西裝革履梳着分頭的新青年,這兩種人分屬於兩個完全不同文化,享有着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是對不起,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裏。

80年代你剛賣兩天小商品發了財,90年代股票就起來了,你剛玩上股票,00年代房地產又暴漲了,你房子還沒捂熱乎,10年互聯網又來了,電風扇、鋼鐵、汽車、飛機、電腦、手機、大數據、雲計算、工業4.0、人工智能……

這樣一個三十年就從工業1.0飛奔入工業4.0的大時代裏,永遠有新的更有價值的社會分工不斷出現,而人的協作卻跟不上技術的發展,制度漏洞太多,套利機會也太多,所以過去的中國是一個冒險家的樂園,而不是一個工匠的田園。

社會的機會很多的時候,大家自然是追逐新機會,不可能把時間浪費在一件產出低又可能隨時被替代的事情上。如果你看了《古惑仔》後心血來潮,非要跟自己較勁,耐住寂寞,十年磨一把絕世好刀,寶刀出鞘準備縱橫江湖時,發現大家早跑到樂視網看《太子妃升職記》去了,逗比賣萌成爲了社會主流,誰還跟你舞刀弄劍啊。

這就是過去的中國,當更好的新機會不斷出現的時候,你固執的守在自己那個世界裏精益求精,這不是精神,這是愚蠢。

三、中國的企業家普遍沒有安全感

中國的市場從封閉到逐步開放的過程中,一部分市場和價格充分競爭,另一部分市場和價格還處於壟斷,這個巨大的斷層形成了一個歷史性的制度套利機會。而中國的老一代企業家的崛起,普遍依賴於這種制度套利,想套利,就需要關係,有了關係,就需要打點關係。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原罪的,說不定哪天因爲哪個官員的事就被清算了。

如果你一隻腳在監獄裏,一隻腳在國外,那你自然是想撈一把就走。工匠精神,“嚴謹”、“堅持”、“耐心”這些東西,都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一個長期確定性的未來的,如果你連自己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這些東西。

另外,即便不被清算,關係也是有時效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跟設備部長關係好,可是這個部長可能只幹三年,所以你三年內必須趕緊賺錢,過期作廢。這樣誰還有心思去精益求精呢,等你三年後求精結束,部長換了,他只用他關係好的供應商,你再精,連供應商清單都進不去,有什麼用呢。

因爲這三個原因的疊加,過去三十年的中國,不是很可惜沒有工匠精神,而是當時根本就不該有什麼工匠精神。

至於很多人說的,沒有工匠精神是因爲我們處於產業鏈的低端,利潤低,所以不能把質量做好,我完全不能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