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楊奇函: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

楊奇函: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聖母心”氾濫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強你理虧”“誰窮誰有理”“他多不容易”“你牛你不該”等等琳琅滿目的道德綁架層出不窮。這些“聖母心”和聖母並沒有半毛錢關係,但他們在哪,哪就是道德的制高點。他們努力充作一副俯視衆生樣子,結果卻往往是懲了善,揚了惡。

楊奇函: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

分享清華男楊奇函的一篇感悟文章: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

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

作者:楊奇函

1、三個短例

師姐開飯館。兩大叔用餐後拒絕買單,跟師姐訴苦說:“我們做體力活的工人不容易,不像你們開飯館賺錢那麼多,這次就算了吧”。師姐果斷拒絕。旁觀的“聖母心”客人指責師姐說:“你這老闆娘真是的,人家打工容易嗎,你就當做好事不行嗎?”師姐回:“那你給他們買單?”“聖母心”不說話了。

前幾天去醫院被插隊好幾次,我在朋友圈吐槽總插隊那人“又窮又醜又不守規矩”。旋即被教育:“你應該理解弱勢羣體的無奈”“你該做的不是在這裏發什麼朋友圈刷存在感,而是心平氣和拿出你所謂的高素質引導他們”等等。我呵呵,被插隊了吐槽都不行,必須得當場理解和認同。

一師兄坐地鐵,被一中年婦女踩了卻被罵“瞎”。師兄理論,對方開打,師兄報警。警察瞭解情況之後,竟然對師兄說:“她這麼大歲數,你怎麼忍心跟她動手?”師兄說:“她打我,我就正常防衛”那警察說:“她再打你能打多疼,你還手一下她能受得了嗎?”師兄無語,結果是他賠點錢了事。

2、弱者就有資格逃避嗎?

類似案例,三天三夜說不完。“聖母心”氾濫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你強你理虧”“誰窮誰有理”“他多不容易”“你牛你不該”等等琳琅滿目的道德綁架層出不窮。

“聖母心”評定是非對錯的標準不是制度,法律,規則和基本共識,而是雙方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學歷背景,家庭出身等等。哪一方各方面條件更強,哪一方就是過錯方,就應該承擔糾紛責任和負面結果。即“誰弱誰有理,你強你擔責”。

在聖母心看來,即便在糾紛中弱者是過錯方,甚至應該負全責,但是強者一方也不能有權益維護,補償索取,表達不滿等等合理合法的權利和情緒訴求,而應該在第一時間包容理解,體諒同情,甚至要思考其傷害你的歷史社會誘因,幫助他們擺脫貧困落後的境況,以及幫助他們建立完善的道德行爲規範。否則,就是“仗勢欺人”,“爲富不仁”,“恃才傲物”等等。哪怕純粹的情緒發泄,都可能被打上“歧視”“霸蠻”的標籤。

很多人基於法律和道德的最起碼的正當訴求,都被“聖母心”們大加撻伐,原因僅僅是因爲他們的各方面條件更優越,他們便不能有正當的權益維護和情緒發泄。“你憑什麼索賠,你開的是賓利”“你爲什麼要賠償,你又不是缺錢”“你吼什麼吼,小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你有什麼資格投訴,你又不懂他們多辛苦”。

更有甚者諸如“被某個違法交規的電動車把車子颳了,爲什麼要發朋友圈吐槽呢?你難道不該思考一下弱勢羣體的生存現狀和歷史成因嗎?”“那些人販子拐賣婦女,爲什麼要判重刑呢?你難道不應該體諒他們也是貧困人家走投無路嗎?”“那個開水澆顧客的服務員,爲什麼要對他法律制裁呢?你難道不應該體諒他是一個家境貧寒的未成年人嗎?”

總之,在“聖母心”的眼中,一切是非對錯和法律道德,都應該讓位於對弱者無條件的包容,同情和理解,以及幫助,鼓勵和引導。

3、扭曲的認知和虛榮心

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

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聖母心”給受害者增添了二次傷害。“聖母心”讓本就因違法違規的受害者,再次遭受輿論暴力以及輿論暴力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損失。

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聖母心”縱容和寵溺着人性中的醜陋部分。“聖母心”用“強弱貧富”掩蓋了“是非對錯”,讓爲非作歹有了“道德籌碼”,也讓懈怠行政有了“民意藉口”。

一切聖母心都是綠茶婊。“聖母心”阻礙着公民社會的建立和發展。“聖母心”擾亂着價值判斷,踐踏着法治精神,模糊着道德邊緣,撕裂着社會共識。

聖母心”們認知問題,往往不是建立在理性,邏輯和實證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情緒,衝動和直覺基礎上。他們往往是有一個破碎的邏輯,配合上幾個悽慘的故事,然後形成一幅對社會扭曲的認知,便對他人進行野蠻的裁決。

“聖母心”們選擇立場,往往不是基於社會公義,而是基於個人境遇。很多“聖母心”與違規違紀者的各方面境況相似,同時也是一個不尊重規則的人,便有着強烈的“角色代入感”,他們搖旗吶喊的潛臺詞就是:“以後我也會這樣違規,你不能罵他,所你更不能罵我,社會要包容我原諒我縱容我。”

“聖母心”們獲取快感,往往不是源於解決問題或者“弱者被保護”,而是源於優越感和虛榮心。很多“聖母心”覺得自認有過人的“道德”和“理性”,並且要通過對“弱勢羣體”的“拔刀相助”表演出來。他們只想傳遞這樣一個訊息:“我能懂你們所不懂,容你們所不容。給我點贊,向我學習,我最棒。”

“聖母心”們自己有着根深蒂固的歧視,卻栽贓別人。“聖母心”們將“窮”“弱”等境況同“不守規矩”等負面言行建立起“理所應當”的聯繫,認爲“人弱就可以無禮”等。然而,這自以爲是的“正義”,就是對弱勢羣體的歧視。沒有任何視角下的弱勢羣體整體上會認同自身的短板可以被天然看做某種道德缺失的源頭和理由。

“聖母心”們只是在外圍搖脣鼓舌,一旦身臨其境則逃之夭夭。他們指責當事人不能夠包容,體諒和犧牲,然而當這種犧牲和奉獻落到自己頭上時候,他們則搪塞躲閃。比如“天津爆炸案”後的馬雲被逼捐,網上謾罵馬雲不捐款的人被問及自己是否捐款的時候,則閃爍其詞,說“馬雲有錢我沒錢,我捐那點也算不了什麼”。

“聖母心”們犧牲着別人的情緒和利益,維繫着自己的優越感和表現欲。比起弱勢羣體和受害者的得失和利於,他們更關心自己的言行是否獲得了點贊。他們將一切規則,情懷,道德當做道具,鼓吹犧牲,歌頌包容,圍攻維權,指摘情緒,通過打壓他人的利益和情緒,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眼界”和“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