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韓寒《三重門》簡介、讀後感和經典語錄

韓寒《三重門》簡介、讀後感和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80後作家韓寒的《三重門》至今銷量500多萬冊,曾經爲中國近二十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 韓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激動着、憤怒着、抗爭着、改變着,透過那些犀利的、尖銳的甚至是刻薄的語言,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

韓寒《三重門》簡介、讀後感和經典語錄

下面轉載一個80後女生的讀後感,分享一些《三重門》裏的經典語句

15年前讀過巴金、矛盾、賈平凹、路遙等文學大家的小說後,中國的小說似乎進入了一個青黃不接的時代,許多小說諸如網絡小說之類寫得庸俗膚淺、平淡無奇,重字數而輕質量,讀者味同嚼蠟,浪費時間。於是我再也無看小說之興趣,10餘年來再未閱讀小說,讀得更多的是散文、哲理性文章、政論性文章。近日在網絡無意搜索,屏幕上躍出韓寒小說《三重門》,隨意看了一章,沒想到,用詞犀利尖銳,用喻形象幽默,感悟富含哲理,於是閱讀興趣大漲,用時兩日一口氣將21萬字的內容一掃而光,讀到引人入勝處,連連叫好,看到諷刺幽默處,啞然失笑,閱至純真唯美處,悠思從前。至此難以自禁,遂寫下自己之感觸,以平復胸中的激動之火。

“三重門”一詞之隱義,文中出現兩次,第一次是第17章“雨翔突然想到Susan的兩封信——兩張紙條他都帶來了,開了櫃子找出來看,一看到Susan的字又勾起了難過,既捨不得又兇狠地把紙撕爛,邊撕邊說:‘什麼——三重門——去你的——我——’這時腦子突然聰明,想起萬山說過‘三重’在古文裏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禮記·中庸》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三重指儀禮、度、考文。古人‘王天下有三重焉’,林雨翔‘忘天下有三重焉’,決定把蘇珊忘記。”第二次是第20章“雨翔低頭慢慢走着,到自己班級門口時,遙望見整齊排列的三幢教學樓的三個樓梯走道,前後相通的,是三重門,不知道高一背了處分,還能不能升高二。”兩次的出現都令人有些費解,第一次出現的《禮記·中庸》中的三重“儀禮、度、考文”本意是說,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不過議訂禮儀,制訂法度,考訂文字規範,似乎與文意無較大聯繫;第二次出現的三重門也讓人產生較多理解,有人認爲此“三重門”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有人認爲應當是“小考、中考、高考”三次考試,也有人認爲此“三重門”爲“人生之門、心靈之門、愛情之門”。其實正如韓寒自己所說,“他是寫到十萬字的時候纔拿這個題目充數賺取噱頭的,應該沒什麼具體的含義,我們不能用深刻去體會膚淺。”但綜觀整篇小說的文意,我更傾向於“三重門”是指“人生之門、心靈之門、愛情之門”的說法。

開門,關門。從最初開啓生命之門的那一刻起,直到有一天生命的脈搏停止跳動,生命之門就徹底關上了,人的一生,幾乎天天都是在開門與關門、進門與出門中度過的。美國作家莫利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小說中雨翔的第一重門是人生之門,包含着家庭、學校、社會這“三道門”。

雨翔自幼天資聰穎,活潑可愛,加上其父的影響,從小就被譽爲“神童”,成爲父母炫耀的工具,然而這位“神童”卻嚴重偏科,文科長於理科,在家庭之中父母對他的關愛也更多的是表現在考一個高分,進市重點學校。爲此不惜重金購買所謂的提高智力的藥,花5000餘元請家教幫助補課等,我們不能說父母這樣的期望有何過錯,所有一切的一切,既不是學校的錯,不是教師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更不是孩子的錯,而是體制之錯,在當前應試教育體制下,重學歷輕能力、高分低能的社會氛圍中,考一個好的分數,進一所好的學校將使未來踏入社會之門的起點更高,正因如此,雨翔的家庭之門更多的禁錮了雨翔自由的心靈,只能是被逼着做自己並不喜歡、對自己的能力的提升並無多大幫助的考試。

邁入學校之門,雨翔並沒有感受到邁入知識的海洋,正如韓寒在後記中所說,當前的學校教育就是“穿着棉襖洗澡”,教師承受的壓力越來越重,學生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重,如此重壓之下,卻不能實現洗澡的目標,不能洗淨身上的污濁。中國的教育固然是嚴密的,是篩選智者的不二方法,可是應試教育的方式,又怎能讓我們的國家富強起來,又怎會適合所有的學生?全面發展的“全才式教育”真能培養出人才嗎?全面發展最後的結果可能導致的是全面平庸。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好好了解歷史,思考我們的國家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其實我們最終需要的人才是專才,專才並不反對其他各科知識,當然我們也要有各科的基礎,不能從小學一年級就專攻什麼,爲直達目的扔掉一切,這就彷彿準備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門就一絲不掛;但也不能穿了棉襖洗澡。我永遠想不通許多除考試外這輩子再也用不到三角函數的人爲什麼還要被逼着去學……當前雲南的教育狀況和20年前的上海的狀況何其相似,素質教育提了30年,卻舉步維艱,依然走不出應試教育的“魔圈”,人們依然找不到除了考試外更好的評價和選拔方式。同時還出現了許多令人擔憂的現狀:學校難以留住真正高素質的教師,新加入的教師也大多是在無法找到其他工作的狀況下才勉爲其難的拿個教師資格證養家餬口,許多教師中真正有能力的人也紛紛逃離,剩下的大多是隻會教學生如何考試的“考師”,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生如何考一個高分,忽視對學生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習慣養成、動手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有的地方卻出現了另外一種極端,他們認爲不是不提倡應試教育嗎?乾脆放任不管,對教師、學生的考評也走走過場,沒有激勵機制,好壞一個樣,大家“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教育的種種亂象,讓人不得不擔憂20年後中國還有沒有真正的專家和大師,還有沒有支撐中國科學發展所需要的大量人才。當然,教育體制的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齊心協力,關注改革,進言獻策,不斷改進,使我們每一個孩子踏入學校都能因材施教,學到有用的知識,成爲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

小說中雨翔大多在家和學校,與社會的親密接觸不多,只有去周莊和南京旅遊以及家教時才接觸了一點,但卻充滿了對社會的許多不良現象的尖銳批判。人們生活在一個一切向“名”看、一切向“錢”看的浮躁的年代:有如馬德保之類本身能力不高,靠寫打工文學卻不能出版的沽名釣譽者,混入教師隊伍;有如樑梓君之類任何事情都用錢鋪路,甚至中考作文題都能提前得知的富二代;有爲了孩子考個高分,實質卻沒多少實際意義的家教市場的欣欣向榮;有幫助雨翔進入市南三中的腐敗官員;有同學、老師之間的勾心鬥角;還有三輪車師傅和賣走私劣質貨的同學的欺騙;更有學校爲了金錢而放寬招收條件等等。這一切社會的陰暗面無不真實的反映出人們道德的滑坡和無盡的貪慾,時刻腐蝕着國家的大廈。

名利、貪慾促使人們浮躁,使人們瘋狂,誰又能真正靜下心來,推開心靈之門,走進自己的心靈,看安放靈魂的真空,聽心臟寂寞的跳動。人們在無謂的爭吵、互相防範和勾心鬥角中,關上了自己的心靈之門,並掛上一把心靈之鎖,甚至丟了鑰匙。爲博得susan的青睞而互相爭寵的羅天誠與雨翔、害怕雨翔奪去她語文課代表的沈溪兒、爲顯擺自己而與雨翔交惡的錢榮、爲搶得版面而爭爭吵吵的文學社成員、爲自認爲的失戀而痛和背上處分而難以承受的雨翔,最終一個個角色都孤獨寂寞的離雨翔而去,雨翔也孤獨寂寞的消融在夕陽裏。其實一道心靈之門,可以不必多麼精緻,一切在於自足,在於彼此的幸福快樂,不必在心與心之間,豎起一道冰冷的牆,我們應該找一個時間,真正安靜下來,凝視它,將它擦亮,微笑着將心門打開,讓親人、朋友在在你的心靈一角躺下,幸福,瞬間抵達。

愛情往往折射一個人的靈魂,當它摻入了物質、名利等各種慾望,這種所謂的愛情也就充滿了庸俗與背叛,正如錢榮與姚書琴的愛情,結局自然是短命的。成年後的愛情,大多沾染了塵世的煙火,摻雜了現實的種種考量,但卻是最真實的愛情。少男少女的愛情是一種脫離人間煙火、朦朦朧朧、理想化的愛情,這種愛情是那麼的純真唯美,不食人間煙火,但卻經不起現實的摧殘和打擊,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往往一個小小的誤會,也可以將維繫愛情的那根細線折斷。雨翔與susan的愛情,緣於一個美麗的邂逅,每天相遇的微笑,彼此之間沒有甜言蜜語,但卻最終凝結成一份純真的愛,讓人嚮往,回味無窮。兩人初中畢業後,susan想與雨翔進入同一所中學,故意少做了5道選擇題,不進市南三中,但現實的愚弄,雨翔在鎮長的幫助下進了市南三中,弄巧成拙,從這一刻起,他們的愛情註定只能是一個沒有結果的悲劇,最終因爲一個小小的誤會而結束了,或許雨翔是這麼認爲的。至於後來的結果如何,作者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小說也以雨翔無法承受心靈之痛而逃離,消融在夕陽裏而結束。

一部小說,不僅要有思想性,能把握時代的脈搏,還須以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而取勝,當然,語言的優美、用詞的精煉準確、用喻的形象幽默、富含哲理的感悟等其他的輔助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三重門》這部小說無疑做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