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百歲老紅軍王承登的長征故事

百歲老紅軍王承登的長征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蒐集整理了1篇老紅軍王承登的長征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百歲老紅軍王承登的長征故事

  紅軍將士憶長征

“1934年10月,我隨部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在翻越夾金山時,我和戰友們冒着嚴寒向上攀登,戰友們穿着破舊的單衣,草鞋裹滿冰雪,有的戰友跌倒了,就再也沒有起來。”

“1936年,在瓦窯堡戰役中,一顆子彈從我左眼下方打進去,又從右耳穿出來。昏迷倒地的我是偵察員從死人堆裏‘撿’回來的,是根據地的鄉親們用小米湯餵我,治好了我的傷。”

王承登,1915年7月出生,1930年8月參軍,1934年12月入黨,祖籍江西省興國縣城崗鄉大獲村。1934年從江西於都出發,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時任紅1方面軍3軍團4師12團通信班長。

捨生忘死

無數次置身槍林彈雨,無數次直面生死考驗,王承登從一名小小的通信員成長爲一名優秀的重機槍手。多次負傷所帶來的傷痛至今仍折磨着王承登,但回憶起往事時,他總是保持着樂觀與豁達。

令王承登印象最深刻的負傷經歷共有3次:1934年,在湖南與廣西交界處突遇敵軍,爲掩護部隊撤離左腿負傷;1936年,在瓦窯堡戰役中,子彈從他左眼射進、右耳射出,差點喪命;1939年,在魯西的反掃蕩中,右腿負傷。

“1936年那次最兇險,子彈從這裏射進,從這裏射出,血流了不少,臉腫得這麼大。”王承登向記者比劃着。

那是1936年5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王承登被調到紅軍學校學習,敵軍向瓦窯堡大舉進攻。“我所在的分隊負責阻擊敵軍進攻。當時,我貓着腰站在高坎上觀察敵情,一顆子彈打中了我。”王承登說,“中彈後,我撲倒在地不能動彈。第二天下午,部隊偵察員在偵察敵情時才發現我。擡到連隊衛生院後,由於醫療條件非常差,部隊又安排幾個老鄉把我擡去野戰醫院,沒吃沒喝走了3天3夜,到醫院時已奄奄一息。後來,因嘴巴張不開,差不多一個月吃不了東西,只能喝點小米湯。”

回憶起自己負傷的'經歷,最令王承登感慨的,是羣衆對紅軍的支持和幫助。在採訪中,他反覆地說:“沒有羣衆,我們一天都難以生存。”

據王承登介紹,紅軍戰士受傷後,常常穿着便衣分散在羣衆家中養傷,特別是重傷員,吃飯、睡覺等都由羣衆照護。“現在我們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怎麼理解羣衆路線?什麼叫羣衆路線?我們能取得革命勝利,全靠人民羣衆。羣衆是水,軍隊是魚,魚如果離開了水,一天都活不下去。”王承登說。

喜看贛州

在野戰醫院休養了半年,康復之後的王承登回到部隊,與戰友們轉戰大江南北,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多次負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承登先後任貴州民航站股長、副站長,貴州省交通廳科長,貴州省五金公司科長,1972年從貴州省商業廳離休後回到贛州居住。

儘管戎馬一生,但王承登秉持紅軍本色,在自身待遇、子女工作安排等問題上,從未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

“爺爺脾氣耿直,對看不慣的人和事都直言不諱。爺爺勤儉節約,每天從日曆上撕下的紙都不許我們丟棄,要求二次利用。爺爺律人律己,就連看見我抽菸都要厲聲責備。”王承登的孫子王侃告訴記者。

如今,王侃作爲“三送”幹部正在大餘縣河洞鄉長嶺村服務基層。王承登再三叮囑他,要心繫羣衆,爲羣衆謀利,盡最大努力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問題。

“作爲一名80後,我從小聽着爺爺講述的革命傳統故事長大,對羣衆的感情天然而深厚,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辜負‘紅軍後代’這一稱呼。”王侃說。

風雨滄桑。離休後的王承登依然關心國家大事,每天收看《新聞聯播》,時常翻閱報刊書籍,始終保持着衣食簡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