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精選

名人勵志故事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着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不能傷害我們,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3篇名人勵志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名人勵志故事精選

  鄭成功四抗父命

民族英雄鄭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廣爲人知。他的父親鄭芝龍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大漢奸,南明之時,朝廷兵權操縱在他手裏,清廷以閩粵總督的官職爲誘餌,他就心有所動。一天他把兒子鄭成功找來,講了自己的心思。當時才二十三歲的鄭成功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有一顆愛國忠心,他對父親的叛變行爲十分震驚,他耐心地勸說父親;清廷一向,背信棄義,我們如今地處福建有險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興大明並非毫無希望;即使失敗,有史可法爲榜樣,也要名垂青史。但鄭芝龍迷戀清廷的高官厚祿,執意投降。鄭成功當夜逃走,決心抗清到底。他在給父親的信中說: "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父教子以貳。"

鄭芝龍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財沒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鄭成功生母)被清兵姦污,自縊身死。鄭芝龍有此國恨家仇而不思圖報,反而爲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寫信勸兒子投降,都遭到嚴辭拒絕。

第三次勸降時,鄭芝龍派鄭成功最喜歡的弟弟鄭渡,陪伺清廷的欽差大臣去勸降。這一次清廷出價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應將福州、泉州、漳州、興化四府的土地撥給鄭成功管轄,鄭渡到廈門,一見哥哥就痛哭不已,懇求哥哥爲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鄭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絞,更覺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對不起天地良心,會成爲民族罪人。於是他堅定地說; "我要的不是個人的富貴,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國的山河。父親賣國求榮,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幾十萬軍民流血犧牲,至今萬人唾罵!"他還勸弟弟到杭州祭掃嶽墓,當岳飛而不當秦檜。後來,鄭成功進軍臺灣,趕跑荷蘭侵略者,使臺灣迴歸祖國。

  魯迅棄醫就文

魯迅是我國現代的著名文學家,可是他當年在日本留學時,起初選擇的並不是文學,而是醫學專業。是什麼原因促使魯迅先生棄醫就文的呢?-德育名人小故事

魯迅(188l一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魯迅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深爲災難深重的祖國命運擔憂。1902年,二十一歲的魯迅東渡日本,尋求救國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東京弘文書院補習日語。此間他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思想十分活躍,並積極參加反清活動,和當時以反清爲目的、在東京組成的革命團體"光復會"的一些成員發生聯繫。1904年9月,魯迅按照其通過醫學救國的理想,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他學習極爲刻苦認真,深受他的老師藤野先生的讚許。

但是,魯迅沒有想到,他學習成績優異,竟會引起一些日本學生的嫉妒。在這些日本學生眼裏,中國留學生是"低能兒",是不能取得好成績的。他們甚至認爲,魯迅所以每回考試都是好成績,是因爲老師把考題透露給了他。--他們看不起中國留學生,這使魯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

1905年學校裏發生的另一件事,給魯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細菌課後放映紀錄片,內容是宣傳日本軍國主義所謂戰績的。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一箇中國人被日本侵略者槍殺,而周圍觀看叫好的竟是一羣中國人。當時,看這部影片舶只有魯迅一個是中國人。看完影片之後,大家拍手歡呼。這影片、這掌聲都深深地刺痛了魯迅,他在數月內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爲此曾一個人走進深山裏放聲悲歌。他翻來覆去的.苦苦思索:爲什麼有人對自己的同胞被殺害而無動於衷?他終於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由此,他毅然棄醫從文(儘管他在醫學上的學業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筆喚起中國人覺醒的道路。

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摯的熱愛,促使魯迅做出了棄醫從文的抉擇,這一抉擇使中國乃至世界文壇更增添了若許光輝。

  法拉第.不爲追求榮譽而工作

法拉第在電化學方面有傑出貢獻,得到歐美各國贈給他的榮譽頭銜達九十四個,各國帝王還紛紛頒發獎金給他,真可謂"上馬金,下馬銀"。然而法拉第卻說: "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並且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從來不爲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他告訴朋友,在這九十四個榮譽頭銜中,只有一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是他想得而果然得到的,其餘全是別人贈送給他的。

每當報童給法拉第送來報紙的時候,法拉第總是站起來道謝。他說: "我永遠覺得應該有憐愛這小孩的意思,因爲我自己也送過報。"法拉第在七十六歲時逝世,死後留下遺囑,他的墓前只許立一塊最普通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