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星雲大師和劉長樂的對話:做減法的藝術

星雲大師和劉長樂的對話:做減法的藝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8K 次

星雲大師和劉長樂的對話:做減法的藝術


星雲大師,1927年生於江蘇揚州。12歲剃度出家。21歲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爲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9年赴臺,1967年創建佛光山,廣設道場,培育僧才,主張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1991年創立國際佛光會,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家地區協會,成爲全球最大的華人社團。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禪話》《寬心》等。

劉長樂,1951年生於上海。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學會特邀顧問、香港太平紳士。20世紀80年代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1996年創立鳳凰衛視。獲頒香港城市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擔任南京大學校董及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著有《東西論劍》《再造天堂》等。

摘自星雲大師、劉長樂著《包容的智慧3:誠信的力量》裏星雲大師和劉長樂的對話:做減法的藝術

星雲大師:一位弟子向大師辭行,希望能帶走一樣叫智慧的東西。大師說:“熱的不是火,而是你的感覺;看見的不是眼睛,而是你;轉圈的不是圓規,而是繪圖者。”

長樂先生:這是一則很有內涵的禪宗故事—眼中所見無非心中所悟。一個人,只有通過覺察和經歷黑暗,纔會覺悟。這就叫境由心造。一般來說,有幽默感的人都比較聰明,獲得大智慧的人都是樂觀通達的。樂觀的心,來自於智慧的能力。智慧是一種能力、一種感悟力。小的時候,我想象智慧像聚寶盆,能幫我召喚來快樂、幸福、成功、財富……現在年紀大了,我漸漸了悟:父母常常祈求自己的小孩要聰明,智力要高,其實,智慧纔是對人生有大助力的法寶。智慧和智力、聰明不同,智慧強調看透人生真相的能力。

星雲大師:佛教裏很強調智慧。我們常說,“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戒即戒律,總的來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定者,不動也,即心不爲任何善惡好壞等順逆環境所打動。慧者,智慧也,般若也。世間出世間之智慧。剛纔總裁說小時候覺得智慧像聚寶盆,佛教指出了獲得這個聚寶盆的法門—“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嚴格持戒即是定也,定則照見一切,智慧漸生。

長樂先生:一講到戒,世人都會撓頭,覺得那不是和尚才幹的事情嗎,清規戒律得多痛苦啊!我個人感覺,佛教講戒律,不是爲了讓人痛苦,是爲了勸誡人向善向上,達到一種健康清明的境界。

我說個現在很流行的產品—蘋果手機。蘋果產品並不完美,有很多功能缺失。蘋果的理念之一就是,如果一項功能不能做到完美,那就乾脆砍掉;如果不能完美升級,那就乾脆保持原狀。通常人們會認爲不完善比沒有強,但蘋果截然相反,這種理念帶來的好處是簡化了複雜度,可以在固定時間內提供完成度更高的產品。

對現代軟件工程和硬件工程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複雜度難以控制,做減法是必要的,但做減法很難。從蘋果的歷史來看,喬布斯一直很擅長做這件事。他想要做減法,不僅要對用戶和市場有足夠的瞭解,還要對開發產品的團隊和供應鏈有足夠的瞭解。喬布斯在功能、成本、時間中找到了平衡,這是偉大的智慧。

星雲大師:以舍爲得,妙用無窮。我人要能學習“舍”的性格,金錢物質、知識技能,若能將其舍給別人,你必然會得到金錢物質、知識技能。舍給別人好的,會得到好的;捨去自身壞的,也會得到好的。當我們把煩惱、悲傷、無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會得到人生的新境界。

佛陀“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爲他能夠“割肉喂鷹,捨身飼虎”,所以才能成就佛道;雪山童子爲了一句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爲樂”,因爲他能捨身爲道,終能如願得道。一個人,如果不能捨去陳舊的陋習,如何能更新、進步呢?學佛,就是要“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歸真、舍虛由實”。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就是“舍”,不捨,如何成佛?

長樂先生:捨得,不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是不斷獲得,不斷索取。日本現在有一種全民參與實踐的“斷舍離”整理術,“斷舍離”這個詞已成爲日本社會當紅的流行語之一。所謂“斷舍離”,“斷”就是斷絕接受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捨棄沒用的東西,“離”就是離開對事物的執念。“斷舍離”的要點之一在於:要以思考自我的真正需求爲中心,而不是成爲物的附庸,從而達到人生清爽高效的自有境界。源自瑜伽和佛學的“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學,本質上是指果斷地捨棄無用的東西,提倡不要一味地固守執着,要懂得捨棄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斷舍離”的反面是“斷不了、舍不掉、離不開”。很多時候,難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是不知道自己該捨棄什麼。無論是“收納”物品還是“整理”人生,除了不斷地貼標籤和分類,除了不斷地添置抽屜,其本質可能都是要“斷舍離”,或者換句話說,叫作“選擇”。從對象到人生的整理術,就是從外在生活的整理到內在思維的清理,從而釋放內心的壓力,投入高效率、充滿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簡單自在的生活。

星雲大師:做加法簡單,做減法難;活得快樂容易,放棄難。所以,要想獲得做減法的智慧,必須從修正我們的心開始,從日常生活的戒律修行開始,慢慢去培養心的習慣,才能把我們的心從五欲六塵裏剝離出來。

長樂先生:臺灣人區紀復,30多年前放棄高薪工作,到臺灣花蓮鄉下建立了一處叫“鹽寮淨土”的房舍,倡導過一種簡單、簡樸的生活,弘揚“愈少愈自由”的生活哲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汲泉而飲,採野而食,名利於我,何有哉”,這是區紀復及其夫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鹽寮,入口處連門都沒有,只有一根竹竿,來人要彎腰才能進入,意味着“謙卑”。當初創立鹽寮的時候,區紀復不用水泥鋪路,而是用從海邊撿來的石頭鋪路,慢慢撿,慢慢鋪,一條几十米的小路足足鋪了一年,石頭縫隙間有各種野草自由生長。建房子也是用撿來的石頭和木頭。關於如何不花錢得到想要的東西,區紀復總結了幾條有趣的經驗:一是撿;二是跟別人要;三是借;四是自己做;五是買二手的;六是耐心等待,總有一天可以撿到、要到、借到,或者到那時自己也不需要了。因爲不擔心東西被人偷走,所以他家從不鎖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