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許小年談經濟轉型:面對現實,迴歸常識

許小年談經濟轉型:面對現實,迴歸常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78K 次



經濟轉型,需要面對現實,迴歸常識

許小年談經濟轉型:面對現實,迴歸常識

演講時間:2015年9月22日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在正和島論壇的演講稿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叫“面對現實,迴歸常識”,主要是我對宏觀經濟的一些判斷和感覺,以及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應該如何去應對。

爲什麼叫做面對現實,現實到底是什麼?我相信各位都已經感覺到,每天都是在市場在打拼,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企業的經營問題,現實是比較嚴峻的,中國的經歷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這個新的常態,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我個人看法是在新的常態下,中國經濟將進入一箇中低速增長的時期。

這個中低速到底是多少?到底是7還是6,或者是5,這個我不好說。因爲我們的統計數據和我們在微觀層面上的觀察有比較大的出入。如果硬讓我說出一個數字,我真的說不出來。國際上一些媒體對於中國宏觀數據和微觀上的差距的問題,也都發表了一些文章,表示出他們的困惑。所以這個宏觀的數字,我想我就不要講了。

中低速增長也就是比過去要明顯的低下來,而這個增長速度的放慢既是週期性的,更是結構性的。我個人認爲,主要是結構性的放慢。結構調整的困難決定了我們經濟的新常態將持續比較長的時間,這時間持續多久?我最近看到外電報道,財政部長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講,中國經濟面臨困難的形勢可能要持續5年的時間。對於財政部長的估計,我本人表示同意。

在這樣經濟增長放慢的情況下,新常態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對策?這是大家關心的焦點。我自己的觀察,在新常態的情況下,政府不願意也無力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我這樣的觀察是否準確,有待於進一步明確。但是我認爲,不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在當前的形勢下,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原因我等一下會提到。

所以,現實就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放慢,而且放慢主要是結構性的。結構性調整的困難決定了新常態的長期性。政府不會出臺大規模的刺激政策。這是我們面對的一個,和過去不同的形勢。這是我們生活其中的現實。

在行業的層面上,我們觀察到的是,過剩產能的普遍存在,各個行業爲過剩產能而苦惱,在過剩產能的壓力下,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不斷的降低價格,試圖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而降低價格在宏觀層面上顯示的是生產者價格指數連續30多個月負增長,在傳統實體經濟中,投資機會缺乏。所以,現在我們缺的不是錢,缺的是能夠盈利的投資機會,這是另外一個現實。

再看企業層面,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資本價格、資金成本呈現出來的剛性,並沒有隨着經濟增長的下滑而降低。一方面經濟疲軟,另一方面成本出現剛性,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的利潤率受到了擠壓。一些企業過去靠低成本擴張非常成功,而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不再適應市場,企業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起來看是因爲在90年代的中後期,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發生了本質的轉變。這個轉變具體是什麼?1978年以來我們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依靠經濟體制的改革帶來效率的提高而實現的。經濟體制改革帶來效率的提高,具體體現在由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比計劃經濟更加有效,資源從農業部門轉到工業部門,資源從國有部門轉向效率更高的民營部門轉移。即資源配置在市場價格信號的引導下,朝着更有效率的部門和行業轉移,這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增長。

另外還有激勵機制的改變,其中特別突出的是一大羣企業家在改革的大潮中出現,這些企業家爲了提高企業的效率,千方百計尋找市場急需的產品,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他們在市場經濟中有着強烈的提高效率驅動,遠遠超過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因爲國有企業受到體制的限制,對效率的提高是不敏感的。

所以當我們談“中國模式”的時候,我們混淆了一個概念,其實我們有兩個“中國模式”,從1978年到1990末是一個“中國模式”,從1990年末到現在是另外一個“中國模式”,我們經常把這兩個“中國模式”混淆了,現在有必要區分一下。

從1990年到現在是什麼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分配資源,刺激短期的需求拉動GDP的增長。現在中國模式主要是依靠借貸來實現的,我們知道,政府發錢、支配資源、拉動經濟的增長。政府的資源從哪裏來,來自於稅收,來自於國有銀行擴張信用,政府的資源來自於中央發行貨幣,主要是依靠這樣一套方法來保持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2009年啓動了4萬億刺激計劃,更是第二階段中國模式的典型代表。靠政府花錢、靠銀行發貸款,靠銀行印鈔票來拉動經濟發展,跟前一箇中國模式有本質上的區別。

這樣一個靠政府拉動短期需求維持經濟增長的“中國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第一個“中國模式”和第二個“中國模式”的區別在於可持續性,如果依靠企業家的創造力、創新力提高效率,這個增長是可持續的。而依靠政府拉動增長,這是不可持續的。

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政府的資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而企業家的創造力是無限的,這是第一個“中國模式”和第二個“中國模式”的區別。第二個原因,在經濟學上叫做投資的邊際收益遞減,政府不斷髮錢,央行不斷印鈔票,雖然可以促進短期的經濟增長,但是促進的作用越來越弱,經濟學上叫做邊際效應遞減。政策同樣存在着邊際效應遞減。

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我們曾有過4萬億刺激政策,2012年實際上執行的是4萬億2.0,4萬億2.0的效果就比4萬億1.0的要差。本屆政府也試着採用一些刺激性政策,結果發現效果不理想。所以,現在就停下來了。

政策的效用遞減和我們吃東西、用藥是一樣的,一種藥用多了,藥力會不斷衰減,我們叫做投資的效用遞減或者政府政策的作用遞減。因此,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增長,短期可以見效,但是長期無法持續。

2009年,我們執行了4萬億刺激計劃,結果使得本來就已經產能過剩的各行各業又在執行過程中大幅增加了更多的產能。這是造成我們面臨困難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