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各種修辭手法及表達的作用

各種修辭手法及表達的作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導語:修辭手法有很多種,如比喻、擬人、誇張、反詰、比擬、對偶等,不同修辭手法的作用和表達效果也是不同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各種修辭手法及表達的作用

不同修辭手法有不同的作用。修辭手法都可以達到提高文章感染力,增強文章表達效果的作用,從而讓文章更加生動、富有感染力。比如,比喻可以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事物的特點;誇張這種修辭手法可以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生動性;比如排比可以增強語勢,突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的情感。

一、比喻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1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2以具體、淺溼熟知的事物或道理爲喻體,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不熟悉的事理,達到說得形象、生動、明白的目的。

3對事物進行比喻:

用比喻來對事物某某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4對道理進行比喻:

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爲具體,化繁爲簡,幫助人們深入的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1〉本體、〈2〉喻體、〈3〉比喻詞。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爲: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爲: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爲、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係,暗喻則是相合關係。

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二、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比擬分爲擬人和擬物

(1)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爲、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1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2用擬人化手法,使抽象事物具體化,使具體事物人格化,生動形象的表達了某某感情,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強烈的感染力。

例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

(2)擬物(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人羣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裏。(《荷花澱》孫犁)

三、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借喻是比喻的一種,被用來作比的兩個事物之間有相似點,沒有相關性,因而本體、喻體之間即使沒有喻詞“像”也可以加“像”字,換成明喻。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替代所要表達的事物,本體與借體之間沒有相似點,只有相關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換成明喻。例如,“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中的“完美的蒼蠅”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動的傢伙。換成明喻,可以寫成“反動的傢伙像蒼蠅”的形式。“百年積弱嘆華歲,八載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戰爭,“延安”代中國共產黨,這是用具體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換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戰爭像干戈”,“中國共產黨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鬧笑話了。它們之所以能替代,是因爲本體、借體有密切的相關性:干戈爲武器,與戰爭有關;延安爲革命聖地,與中國共產黨有關。

四、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故意地誇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用言過其實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種類:

(1) 向上誇張(故意往大處、高處、多處、遠處等方面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故意往多處說)

(2)向下誇張(故意往小處、少處、短處、弱處等方面說)“一眨眼的工夫麥子就由青變黃了,收割的日子到了。”(故意往時間短處說)

(3)超前誇張(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者跟前者同時出現的)“他酒沒沾脣,心早就熱了。

五、對偶

由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句子或詞組組成。作用:使文章整齊勻稱,有高度的概括性,節奏感強,有音樂美,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

(1)正對 (上下兩聯是相似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爲補充、襯托。)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2)反對 (上下兩聯是相反或相對的兩類事物,或一個事物的相反的兩方面,互相對照、映襯)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斧頭劈翻舊世界,鐮刀開出新乾坤。

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3)串對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因果)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爲。”(假設)

六、排比

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或增強表達效果)。

(1)排比說理:使文章條理清晰,論述詳盡、透徹、嚴密,語氣強烈,無可辯駁。

(2)排比抒情:使文章將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並使文章音節鏗鏘,語勢得到增強

(3)敘事排比:使文章深刻細緻,層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氣呵成之感。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1)分句排比

“聲音繪製色彩,聲音繪製形象,聲音繪製感情。”

(2)句子成分排比(多爲詞組)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卻是出風頭第一,休息第一與自己第一。

七、設問

爲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即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啓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爲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八、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1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2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感,在說理文中能強調論點。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爲加強語氣,用疑問句方式表示確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

“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否定表肯定)“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那裏還有什麼言語?”(肯定表否定)

設問與反問的區別:

設問不表示肯定什麼或否定什麼,而反問明確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內容;設問主要是提出問題,引起注意,啓發思考,而反問主要是加強語氣,用確定的語氣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九、反覆

爲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即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覆詠歎,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覆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迴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1.詞語反覆。爲凸顯某種感情或某種行爲,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先生在這裏多次使用“沉默”一詞,表達自己對段祺瑞政府的憤怒和對民衆覺醒的期盼之情。

2.詞組或句子反覆。有時爲了表達內容或者結構安排的需要,要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個詞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認出養育她成人的山谷。”(鐵凝《哦,香雪》)

這裏連續三次反覆使用“原來是這樣的”,表明了香雪此時的快樂心情。

3.語段反覆。在詩歌和小說中最爲常見。

反覆與排比修辭手法的區別

反覆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詞語,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關鍵在於其表達的側重點不同。反覆是爲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於重複的詞語或句子上;排比則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使用,側重點不在相同的詞語上。

十、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爲明引和暗引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啓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1〉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2〉暗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十一、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臧克家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係,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