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名人語錄 > 國學大師季羨林經典語錄

國學大師季羨林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是言論的實錄或摘錄。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語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經典語錄,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大師季羨林經典語錄

國學大師季羨林經典語錄1

1) 在品行的好壞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什麼叫好?什麼又叫壞?我不通倫理學,沒有深邃的理論,我只能講幾句大白話。我認爲,只替自己着想,只考慮個人利益,就 是壞。反之能替別人着想,考慮別人的利益,就是好。爲自己着想和爲別人着想,後者能超過一半,他就是好人。低於一半,則是不好的人;低得過多,則是壞人。

2) 酸甜苦辣人生你哪一個也逃不掉,你攤上酸的就得吃點酸的,你攤上天的就得吃點甜的。人家折磨你,你就想不看,天天愁眉苦臉地想辦法報復,不需要;人家折磨 你,你自己在折磨自己。等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來到這世上這一趟不容易,想開一點,換個觀點,換一種活法就不行嗎 ??

3) 歌頌我們的國家是愛國,對我們國家的不滿也是愛國,這是我的看法。

4) 個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纔有價值,離開民族大業的個人追求,總是渺小的。

5) 學者們常說:“真理愈辯愈明。”我也曾長期虔誠地相信這一句話。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徹大悟,覺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辯愈糊塗。

6) 知足知不足,有爲有不爲。

7) 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8) 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9) 我交了一輩子朋友,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人呢?約略是這樣的:質樸平易;硬骨頭,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後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後一面;無譁衆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考慮個人利益也爲別人考慮;關鍵是個真字,是性情中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經典語錄2

1、做人要老實,學外語也要老實。學外語沒有什麼萬能的竅門。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竅門。

2、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3、縱觀動物世界,我們會發現,在雌雄之間,往往是雄的漂亮高雅,動人心魄,惹人矚目。拿獅子來說,雄獅多麼威武雄壯,英氣磅礴。如果張口一吼,則震天動地,無怪有人稱之爲獸中之王。再拿孔雀來看,雄的倘一開屏,則遍體金碧耀目,非言語所能形容,儀態萬方,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4、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5、知足知不足,有爲有不爲。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爲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6、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7、這個是世界上沒有天才,所謂的天才只是比普通人多了百分之一的天賦。如果這個天賦運用不好,那麼他就可能變成百分之十的累贅。

8、這個世界需要能努力讓它前進的人,但是它更希望擁有能冷靜思考的人。

9、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但是每個人都追求完美的事物。所以他門走到了一起,他門用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這個隊伍稱之位團隊。

10、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八十述懷》

拓展:季羨林的作品大全

學術

《〈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福力太子因緣經〉的吐火羅語本的諸異本》《印度古代語言論集》

譯作

《沙恭達羅》《五卷書》《優哩婆溼》《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

散文及傳記等

《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牛棚雜憶》《留德十年》《閱世心語》

編纂

《東方文化集成》《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最喜歡的中國文學作品

《史記》、《世說新語》、陶淵明的詩、李白的詩、杜甫的詩、李煜的詞、蘇軾的詩文詞、納蘭性德的詞、《儒林外史》、《紅樓夢》

季羨林簡介

季羨林(1911.8.2~2009.7.11),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着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精通9國語言,即漢語、南斯拉夫語、印度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2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臨清市)康莊鎮,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趙氏,農民,叔季嗣誠。幼時隨馬景恭識字,在高中開始學德文,並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1929年,入山東省立濟南高中,其國文老師董秋芳是魯迅的朋友,還是著名翻譯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至今將過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全出於董老師之賜,我畢生難忘”。

學術成就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

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爲確定佛典的年代與來源的標準》等論文,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

2、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爲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

3、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爲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1980年又就70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論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並且吐火羅文在世界上僅有不到30人會翻譯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6、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餘頌,譯成漢語有9萬餘行,季羨林經過10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

7、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復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爲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8、東方文化研究:從80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集成》,約500餘,800餘冊,預計15年完成。

9、保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0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

10、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爲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