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經典語錄 >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3條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3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至於我,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周國平的語錄43條,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3條

1、鼾聲,響屁,飽嗝,這些聲響之所以使人覺得愚蠢,是因爲它們暴露了人的動物性一面。

2、在舞曲和歡笑聲中,我思索人生。在沉思和獨處中,我享受人生。

3、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4、人心中應該有一些有分量的東西,使人沉重的往事是不會流失的。

5、我們不妨站到上帝的位置上看自己的塵世遭遇,但是,我們永遠是凡人而不是上帝。所以,每一個人的塵世遭遇對於他自己仍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6、隨着老年的到來,人的自我意識似乎會漸漸淡薄。死的可怕在於自我的寂滅,那麼,自我意識的淡薄應該是一件好事了,因爲它使人在麻木中比較容易接受死。可是,問題在於:臨死時究竟清醒好還是麻不好?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設想是,若是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死時肯定會更痛苦,但同時也會更自持,更尊嚴,更有氣度。

7、因爲一切皆流,所以活在當下。否則你還能怎樣?

8、一個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階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現在這個價值被完全抹殺了,其全部價值被歸結爲只是爲將來謀職做準備。多麼寶貴的童年和青春,竟爲了如此渺小的一個目標做了犧牲。這種做法無疑是野蠻的。我不禁要問:這還是教育嗎?教育究竟何爲?然而,現行教育體制以應試和急功近利爲特徵,使得家長和孩子們難有別的選擇。因此,當務之急是改變這個體制。

9、仔細想一想,盧梭多麼有道理,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爲正是逼迫孩子們誤用光陰。

10、在過去的時代,人們讀大作家的書,看不見他們的人。在偶然的機會,也許會在街上遇見他們,但你不會認出他們,因爲你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樣。不但大作家如此,大政治家、大科學家、大學者都如此。一位美國學者指出,美國的前十五位總統走在街上,都不會有人認出。也許在競選時,所屬選區的選民能夠看見總統候選人,但人們關心的也是他們的思想和主張,而不是他們的長相。據說林肯與道格拉新的辯論長達七個小時,聽衆始終津津有味地聽着,沒有人抱着看一看他們長什麼樣的目的前來,看完了就離去。

11、真誠者的靈魂往往分裂成一個法官和一個罪犯。當法官和罪犯達成和解時,真誠者的靈魂便得救了。做作者的靈魂往往分裂成一個戲子和一個觀衆。當戲子和觀衆彼此厭倦時,做作者的靈魂便得救了。

12、撒謊是容易的,帶着這謊活下去卻是麻煩事,從此你成了它的奴隸,爲了圓這謊,你不得不撒更多的也許違揹你的心願且對你有害的謊。

13、由此可見,人世間的`東西,有一半是不值得爭的,另一半是不需要爭的。所以,爭什麼!

14、蘇格拉底的雕塑手藝能考幾級,康德是不是教授,歌德在魏瑪公國做多大的官……如今有誰會關心這些!關心這些的人是多麼可笑!對於歷史上的偉人,你是不會在乎他們的職務和職稱的。那麼,對於你自己,你就非在乎不可嗎?你不是偉人,但你因此就寧願有一顆渺小的心嗎?

15、在大海邊,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遠離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聲。

16、超脫是悲觀和執著兩者激烈衝突的結果,又是兩者的和解。我心中有悲觀,也有執著。我愈執著,就愈悲觀,愈悲觀,就愈無法執著,陷入了二律背反。我乾脆把自己分裂爲二,看透那個執著的我是非我,任他去執著。執著沒有悲觀牽肘,便可放手執著。悲觀揚棄執著,也就成了超脫。不僅把財產、權力、名聲之類看作身外之物,而且把這個終有一死的"我"也看作身外之物,如此纔有真正的超脫。

17、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着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18、少年人前面的光陰和老年人背後的光陰長度大致相等。但是,少年人往往覺得前面有無限的光陰,老年人卻覺得背後的光陰十分有限。

19、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爲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20、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反璞歸真的平凡。

21、你悠然獨行,不慌不忙,因爲你走在自己的路上,它僅僅屬於你,沒有人同你爭。

22、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爲生命在活,而是作爲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爲了生命在活,而是爲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爲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23、讓我們都安靜下來,每個人都向自己身體和心靈的內部傾聽,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說什麼,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麼。

24、野心倘若肯下降爲平常心,同時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25、博大的深刻不避膚淺。走出深刻,這也是一種智慧。

26、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

27、人與人的碰撞只能觸發生活的精明,人與自然的交流才能開啓生命的智慧。

28、對於忙,我始終有一種警惕。我確立了兩個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爲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其實,正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應該從容,心靈是清明而活潑的,纔會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樂。

29、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

30、昨天我們越是感覺心心相印,今天的裂痕就越是使我們疼痛,我們的隔膜感就越是尖銳鮮明。

31、鍛鍊身體,最好有一種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恆的體育項目。

32、死神喜歡躡行,當我們聽見它的腳步聲時,我們甚至來不及停住脣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33、人人都得死,這能給我們什麼安慰呢?大約是兩點:第一,死是公正的,對誰都一視同仁;第二,死並不孤單,全世界都與你爲伴。

34、先知在本鄉之所以受到排斥,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個在和自己相同環境裏生長的人,卻比自己無比優秀,對於這個事實,人們先是不能相信,接着便不能容忍了,他們覺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貶低。直到很久以後,出於這同樣的虛榮心,他們的後人纔會把先知的誕生當作本鄉的光榮大加宣揚。

35、既然成功屬於塵世,完美屬於天國,我與完美的距離就更遙遠了,但因此畢竟可以夢想。懷着這夢想,我更可以不把成功放在眼裏了。

36、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爲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爲一個既獨立又生長着的系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37、有無愛的慾望,能否感受生的樂趣,歸根到底是一個內在的生命力的問題。

38、一種精神素質,而挫折則是這種素質的試金石。

39、人原是銷魂客。重情者最知歲月無情,無情歲月捲走了多少有情生涯。

40、常識和本能都告訴我,歡樂比憂愁更有益於身體的保養。

41、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

42、大哲學家也能殊途同歸,最後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守護人性,提升人類的精神水準。我不認爲唯物和唯心的劃分上有什麼意義,我們把一個哲學家歸類到唯物還是唯心,這常常是牽強附會的,是貼上一個標籤。凡是大哲學家,各有各精彩,你要學會欣賞他的精彩之處。

43、互相依存的,生命本能若無精神的目標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無本能的發動是空洞的。它們的關係猶如土壤和陽光,一株植物惟有既紮根於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陽光,才能茁壯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