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哲學名言 > 詩文中的哲學

詩文中的哲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1.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是一種能動的反映

詩文中的哲學

“鳥宿池邊樹,曾敲月下門” 詩人把“鳥宿”和“僧敲”這對立的一動一靜放到一起;“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與“欵乃一聲山水綠” 同是一個“綠”,前一個是動詞,後一個是形容詞。

2.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制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對同一事物,人們的反映有差別“世人聞秋悲寂寥,我道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去,直領詩情到碧霄。”

4.意識有錯誤的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歪曲、虛幻的反映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5.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聯繫着,事物聯繫具有客觀性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6.事物運動是永恆的,無條件的“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7.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8.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9.事物運動有其自身規律,規律是客觀的“興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冬青樹上掛凌霄,岑晏花凋樹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0.事物總是有其兩點而不是一點“豪化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11.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

“涇溪有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聽說有沉淪。”

1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對立統一關係,矛盾雙方的對立無條件存在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3.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不可分割,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14.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15.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16.辦事要抓住時機,促成飛躍“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17.新事物是符合事物發展前途,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芳林新時催舊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8.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19.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0.透過現象看本質“家國興亡自有時,關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傾關國,城國之來又是誰?”

2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2.不同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着不同的導向作用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