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精選三篇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精選三篇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精選三篇

導語:《大紅燈籠高高掛》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羣》。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精選三篇

觀後感一:

昨晚看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失眠到了2點,思來想去,還是寫了這篇觀後感,大概就是所謂的不平則鳴吧!文字拙略,有用詞不準確的地方還請見諒。

據說這部電影改編自蘇童的《妻妾成羣》,故事的背景在江南水鄉,而張藝謀把背景改在了他所熟悉的黃土地上,使之更具導演的個人風格。故事講訴的就是四太太頌蓮由於家裏變故,不得不聽從繼母的意願嫁到陳家大院,被陳家大院活活逼瘋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的整體感受就是壓抑,而這壓抑的氛圍來自裏面的每一幀畫面,從靜止的事物到活着的人,都有着各式的隱喻。包括場景、臺詞、服裝、人物、鏡頭等各個方面,沒辦法一一講完,只能寫一點我看到的東西,紅燈籠與陳家大院的人。

大紅燈籠的出現是從頌蓮進入陳家大院時開始,一直到電影的結尾,是貫穿全劇的一個最直接明顯的意象,使整部電影都籠罩在一層紅色之下。

紅色在中國是喜慶、吉利的象徵,而電影裏面的紅色似乎籠罩了一層霧,給人以跳動、不安、慘烈的感受。它的慘烈並沒有像鮮血噴薄而出,而是慢慢滲透進人的心裏。就如管家口中的規矩,它並沒有直接的攻擊性,可是最能消磨一個人的心性,最初的頌蓮還試着反抗規矩,而慢慢的自己也變成了它的奴僕。

這略帶粉紅色的燈籠就如這個規矩一樣慢慢的腐蝕了人心,使全劇籠罩在這個慘烈的氛圍之下,劇中的人物不能逃脫,劇外的觀衆也久久不能自拔。

大紅燈籠在陳家大院最直接的象徵就是權力和慾望,老爺住哪院,哪院就點燈,哪院點燈哪院就有權力,在陳家就能想怎麼造就怎麼造。最直接的就是能夠享受第二天早上的點菜權力。

除了點燈之外,還有錘腳,這個錘腳起初我並沒有留意,只覺得爲什麼錘個腳還有鈴鐺的聲音,後來才發現,其實錘腳不算什麼,最使人不安的就是這個鈴聲。 如果說紅燈籠是權力在視覺上的展現,那個這個錘腳聲就是權力在聽覺上的引誘。每當它在別處響起時,這個聲響對於那些沒有錘腳的太太來說就是慾望在赤裸裸勾引。長此以往,求而不得,人就逐漸被慾望扭曲以至最終異化喪失生命。

雁兒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幻想着成爲陳家的太太,偷偷的在自己的房間點燈,而當點燈的事情被四太太戳穿在大衆面前受到懲罰時,雁兒寧死不肯認個錯。紅紅的大火燒掉的不僅是燈籠,更是雁兒對權力與慾望的渴望,當一切在這雪白的大地燒個乾淨時,雁兒的生命也隨着這燒掉的燈籠一起消亡。

頌蓮因假懷孕騙了老爺,被老爺下令封燈後,灰色的院子便逐漸淹沒在了黑暗當中。

老爺來了點燈,老爺走了滅燈,犯了規矩封燈。

燈本是用來照明的工具,人們爲了突出自己的權力,彰顯自己的地位便賦予了燈其他的色彩。人們一手建立了這座燈火輝煌的秩序,而這秩序又無時不在的挑逗、禁錮、扭曲、扼殺人性,看似是禮教吃人,終究不過是人吃人。 陳家大院裏的人

大院裏面的人,上至大太太,下至丫鬟僕人,沒有一個不是被這個大院所囚禁。 大太太

大太太看似是這四個太太中最與世無爭的人。雖然年老色衰,但作爲老爺的第一任夫人,又生了一個男孩,她的地位在陳家無人可撼,當頌蓮來拜見她的時候,她們的位置的構圖也是上與下,大與小的方位。

對於其他三個太太的爭風吃醋,大太太也不管不問,一心念佛。看似與世無爭,實則是冷漠之至。而這冷漠來自於陳家大院常年累月對她的囚禁,老爺娶了一個比自己兒子還小的女人,她也只能說一句“罪過”,冷漠的背後實則是無可奈何。 二太太 二太太的爲人是從三太太口道出來的,“卓雲這個人是菩薩臉蠍子心,她的壞點子比誰都多”。與大太太的冷漠不同,她給人的是一種放下戒備的親切感,當頌蓮來拜見二太太的時候,她非常熱情的招呼頌蓮屋裏坐,與大太太上下的關係不同,他們的關係是平行。

坐下之後便是一番誇獎,“長得真秀氣”“名字跟人一樣秀氣”,隨後便是進一步的詢問,哪裏人啊?嫁得這麼遠,令堂不擔心嗎?給人以關心,使之放下戒備坦誠相見。 二太太卓雲的話總是極爲講究,她總是能以不經意的口吻,暗含傾向性傳遞某種信息,以引起或大或小的變故,而自己又能置身事外。用中國的老話就是“煽陰風,點鬼火”。在影片中有幾處較爲明顯。 第一處是頌蓮離開準備去拜見三太太的時候,她不經意間透露三太太以前是一個戲子,昨晚趕着把老爺叫去實在是太刁了,看似是爲頌蓮打抱不平,實則是想挑起頌蓮和三太太之前的矛盾。

第二處是當頌蓮假懷孕,不去外面吃飯時,卓雲又想試圖挑起大太太和頌蓮的矛盾,說“您大肚懷飛浦少爺的時候,也這樣嗎”大太太一句“吃你的飯吧”就用冷漠把卓雲打回去了。看挑動大太太不成,卓雲又嬉笑起三太太,說“三妹到底是一個唱戲的,連笑的聲音都這麼好聽”,看似一句簡單的話,卻無時無刻不在諷刺三太太出身低下。

第三處是在戳穿頌蓮假懷孕時,對於不太確定的消息,卓雲借用巧力,給老爺說頌蓮氣色不好,讓請醫生瞧一瞧,如果是真懷孕也罷,要是假懷孕被老爺戳穿也沒有人會想到是卓雲她告的密,不可謂不巧。卓雲就是這種就是殺人於無形之中,傷人於千里之外的高手。

是她直接造成了三太太梅珊被吊死、頌蓮發瘋,而當週圍的人死的死、瘋的瘋,她亦何嘗不是生活在死與瘋之間。 造成她與大太太性格截然相反的就是她“沒本事,只生了一個女兒”,而隨着年老色衰,新進來的姨太太越來越年輕,如果再不生下兒子,就會被老爺遺忘,最終消磨在這個大院裏。她不僅是施害者,封建禮教的幫兇,同時也是封建禮教制度的受害者,只是自己不覺而已。 三太太 三太太梅珊在嫁給老爺之前是一位名角,有着姣好的面容,雖然受衆人追捧,可仍然是一件男人手裏的玩物,花錢買來供消遣玩樂而已。雖然生下了次子,可仍然被喚作戲子。

她的性格偏張揚,第一次出場就穿了一件紅色的旗袍,帶着珍珠,與大太太、二太太灰暗的衣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也是最不受封建禮教規範束縛的,邀請男人來家打麻將,與高醫生私通。當頌蓮直言她和高醫生有一腿時,她敢作敢當,“實話給你說,我待會兒就去找高醫生”。這樣一個敢愛敢恨,不忌禮教規矩的人在這個大院裏終究是活不長久。

四太太 四太太頌蓮本一個剛上大學的女大學生,由於家庭變故父親去世,不得不聽從繼母的安排,嫁給一個有錢人家做姨太太,電影就是以頌蓮進入院子開始,展現她是如何從一個有點任性倔強的女人,最終變成瘋子的過程。 季節從夏天再到夏,看似經歷了一個季節的輪迴,可誰知在這個季節裏並沒有春天。從夏天開始,到夏天結束,又從夏天五姨太進門開始,悲劇始終在這裏輪迴[]。

飛瀾與憶真

三太太的兒子飛瀾,兩次出現脖子上都掛着一個長長的,類似於長命鎖的銀飾,第一次手上還沒有帶銀飾,第二次出現在向陳老爺背詩的時候,手上也帶上了手圈,這些無不暗示着禮教規矩的對年輕小孩的束縛。 而在陳家大院裏的小孩,不管是三太太的飛瀾,還是二太太的憶真都喪失了小孩子的朝氣,猶如暮年老頭。

陳老爺

陳老爺這個人是全劇最神祕的一個人,你總是沒辦法看清他的臉,有時只能聽到一個聲音,有時遠遠的只能看見人影,但他又無時無刻存在着。大院裏面的悲劇皆因他而起,他就是這個家庭最高的主宰,就如《雷雨》中的周樸園。

可陳老爺這個人物遠比周樸園更模糊,如果說周樸園是封建禮教制度的具體化身,那麼陳老師就像封建禮教本身一樣無處不在,飄渺空靈,想抓住卻不知道從何而抓,想要掙脫卻怎麼也掙脫不掉,就這樣在籠罩在你的四周。

電影的構圖被稱爲教科書級別的構圖,居中、對稱、斜線隨處可見,其畫面越發的精美越能反襯出這座大院裏麪人的悲哀,這就使原本的悲劇有了更深層次的藝術魅力。 其實電影還有一個重要的意象,那就是雪,雪隨着人物情節的推進不斷的再現,每次出現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自古以來,雪在文學作品中都有豐富的意蘊,這裏就暫且不談了,因爲確實對雪這方面瞭解不多。

觀後感二:

一、主題與內容

色彩是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往往能夠最直觀地宣泄情感,表達主題。意大利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張藝謀導演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對大片鮮豔色彩的運用對作品主題和情感的表達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電影詳細分析--色彩

濃墨重彩——刺目錐心的紅

這部影片中紅色是主基調,而紅燈籠更是貫穿全片的意象。

紅色是影片中女人命運的悲歌。每晚都要點亮的紅燈籠,代表着老爺的喜愛,頌蓮大婚那日,院子裏、屋子裏掛滿了點亮的紅燈籠,但頌蓮一臉的麻木平靜讓這滿眼的紅色失去了以往所代表的幸福喜樂的意味,反而顯現出幾分怪異和壓抑,老爺被三太太梅珊喊走之後,只留頌蓮一人坐在滿室紅色中,她的孤獨與紅燈籠的美好寓意相反襯,具有十足的諷刺意味。

後來頌蓮撒謊自己懷孕使紅燈籠一直掛在自己的院子裏,被紅燈籠染成紅色的頌蓮的臉龐,象徵着頌蓮這受過新式教育的大學生已經被封建制度同化,成爲這制度的追隨者,十分可悲,掛起的紅燈籠好似在爲她唱着悲歌。到最後頌蓮被拆穿後封燈,滅掉的紅燈籠也象徵着頌蓮悲慘的下場。

丫鬟雁兒想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爲太太,於是在自己的屋子裏掛滿了紅燈籠,它是雁兒畸形的願望,這是一個丫鬟能爲自己想到的最好的未來,極其可憐可悲,最終紅燈籠被一把火燒掉,雁兒也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紅燈籠是深宅大院裏女人們勾心鬥角想得到的東西,在這紅色中,更凸顯出封建時代女人的可悲。影片最後,陳家大院又迎來一位五太太,她將重新走勾心鬥角的路,重新燃起的紅燈籠暗示了封建制度下女人的悲慘命運永無休止。

紅色還代表着活力與美好。三太太梅珊出場時畫着豔麗的妝容,穿着紅色的旗袍,頭上還彆着燦爛的花,這些都表現出三太太梅珊的鮮活,她吃醋時敢把老爺從頌蓮的屋子裏喊走,敢在房頂唱戲表示自己的不滿,生氣時張嘴就罵,十分真實鮮活。她把頌蓮喊去屋子裏打牌時,屋子裏裝飾着各種各樣的唱戲用的面具,各種色彩的裝飾品也都有,對比頌蓮剛去時屋子裏傢俱陳設的沉悶老舊,明顯是三太太梅珊自己的喜好,這些都表現出她的鮮活真實,性格潑辣豪爽和反叛精神。但最終這樣的人物因爲不滿封建家庭的壓抑苦悶,選擇做出抗爭,最終在死人屋裏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頌蓮和大少爺飛蒲相遇的時候,頌蓮穿着一身紅色的衣裙,大少爺也穿着紅色的上衣,金黃的光斑,鮮豔的色彩,象徵着頌蓮重新煥發出的對生活的期許和對愛情的渴望,但是這樣的場景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頌蓮這不爲當時世道所容忍的愛情也極快地逝去了,只如煙花般燦爛一瞬。

濃墨重彩——沉悶壓抑的黑、黃

影片中建築陳設的顏色大多是黑色、土黃色。影片裏頌蓮剛進陳家大院看見的烏黑的柱子、門窗、屋檐,所有的建築,幾乎都是黑色的磚塊壘砌而成,這就給了觀衆一個關於陳家大院的初印象——壓抑。而且頌蓮屋子裏黑色的陳設、院子裏土黃色的牆壁,都顯示出一種沉悶老舊,而穿着白上衣的頌蓮和陳家大院格格不入,這就暗示了頌蓮的悲慘命運。管家穿着黑色的衣服站在黑底金字的牌匾下,象徵着他是這老舊封建規矩的守護者和傳承者,四位太太站在各自的院子前等着老爺的吩咐,背景也是以黑色和黃色爲主,太太們在這些顏色的映襯下,顯得死氣沉沉,沒有一點生命力。尤其是房頂的死人屋,在白茫茫天幕的襯托下,黑色的建築顯得尤爲突出,而它卻是三太太梅珊最終的葬身之地,用兩種截然不同的色彩加以對比,更突出顯眼,最後三太太被帶進死人屋裏時更能揭示它吃人的本質。

張藝謀一向喜歡用大量鮮豔的色彩來表現影片內容和主旨。在《紅高粱》裏紅色就重複出現,象徵高密大地上生生不息的野性和豪氣,在《我的父親母親》裏,金黃燦爛的樹林也多次出現,象徵着母親父親純潔美好的愛情。在《大紅燈籠高高掛》裏,張藝謀用濃墨重彩的鏡頭,展現了一出時代悲歌,發人深思。

觀後感三: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羣》。我沒看過原著,所以對原著不做評價。電影的女主角頌蓮,原本是一個知識女青年,上了大學。然而命運多舛,她的繼母把她早早嫁了出去,嫁給有錢的陳老爺,她只能以小妾的地位嫁到陳老爺。

頌蓮雖然是陳老爺的小妾,可是她身上流露了一種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氣質。從她進陳府開始,她自己拿行李,並不依靠陳管家的幫助。她也不讓她的丫鬟幫她洗衣服。她曾經也是個純真少女,對英俊優秀的大少爺飛浦心動。

可是正是因爲她這一種“貴氣”,造成了她在這個院子裏的悲劇。電影的背景是冷色調的“喬家大院”,可是電影裏的大紅燈籠,卻是影片中爲數不多的暖色調,而且是鮮豔的紅色。燈籠原本是喜慶的代表,可是到了這部電影裏,卻變了味道。陳府歷史悠久,門戶興旺,按照陳府的規矩,被陳老爺寵幸的女人,她的房屋前就可以掛上紅色的燈籠,等到陳老爺一走,燈籠就被滅了。此外,被老爺寵幸的女人,當天可以享受錘腳這一待遇,明天可以點自己喜歡的菜。

在這樣的環境下,頌蓮明白了陳老爺的寵愛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有多麼的重要,加上頌蓮骨子裏這種爭強好勝的性情,她也開始爭寵,甚至不惜通過假懷孕這一個事情來爭奪陳老爺的寵愛。然而當她的陰謀敗露了之後,她的燈籠就被封了,以示她不再受寵。

影片深刻地刻畫了封建禮教對女人的迫害,陳老爺所謂的權利,並不是真正的權利,陳老爺寵愛誰,誰就擁有這個權利。在偌大的陳府裏,即便是一個小丫鬟雁兒,她所期待的,也是可以當上陳老爺的小妾,獲得陳老爺的寵愛。燈籠表面上是喜慶的,實際是悲的,是暗的。

陳老爺的大太太和二太太,都是恪守封建禮教的女人,可是她們獲得的,是無窮無盡的孤獨,影片的結局,陳老又娶了五太太進門。三太太和頌蓮還有雁兒,都是屬於有個性的女人,她們身上有些新時代女性的影子,三太太選擇了高醫生,頌蓮愛上了大少爺飛浦。可是三太太因此被陳老爺殺死,頌蓮愛而不得。影片正是通過描寫兩種人,來揭露舊社會的殘酷。遵守封建道德的女人悲劇,反抗封建道德的女人,也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