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高中《高老頭》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高中《高老頭》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54K 次

高中《高老頭》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高中《高老頭》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導語: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記錄下來,就是屬於自己的讀後感。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1500字的《高老頭》讀後感,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高中《高老頭》讀後感1500字精選三篇

讀後感一:

讀完《高老頭》,不禁讓人感嘆當時巴黎上流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淡漠的關係。父母兒女間的親情,本是世界上最純潔美好的感情。然而在那個時代,連親情都被金錢所玷污,實在是一種悲哀。

《高老頭》這本書是巴爾扎克對拜金主義最深刻的描述及抨擊,亦爲《人間喜劇》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十九世紀初的巴黎爲背景,揭露批判了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小說主人公高老頭是巴爾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道德原則所戰勝的歷史悲劇的一個縮影。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麪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對女兒的任何要求都一一滿足。他給了兩個女兒每人八十萬做嫁妝,讓她們嫁入豪門。然而他還是被女兒趕出了家門,最終悲慘地死在伏蓋公寓。

在《高老頭》中,巴爾扎克無情地批判了那個道德淪喪,物慾橫流的社會。金錢和物慾膨脹帶來的人性異化和種種社會問題,都在這部作品中得到體現。

高老頭最初在兩個女兒家受到尊重,“我受到好款待:好爸爸,上這兒來;好爸爸,往那兒去。她們家永遠有我的一份刀叉。我同她們的丈夫一塊兒吃飯,他們對我很恭敬。”爲什麼?“因爲我生意的底細,我一句沒提。一個給了女兒八十萬的人是應該奉承的。”高老頭自己這樣說到。不久兩個女兒便嫌這樣的父親有損她們的面子,狠心將父親趕出了家門。

高老頭對女兒的愛是一種溺愛,是一種病態的愛。他爲女兒可以付出一切。他無比珍惜妻子的遺物,然而卻因女兒需要用錢而不得不變賣掉;他花掉身上的最後一點錢,只爲女兒能有一件漂亮的禮服去參加舞會;他爲了女兒的體面不再做生意,但得知女兒缺錢時又想着重操舊業,甚至去“偷”、去“搶”、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賣命”、“殺人放火”。

而兩個女兒對父親的愛是建立在金錢之上的,他有錢時她們假裝愛他,偶爾還會去看他,說一些甜言蜜語哄他開心。但在外面她們不願承認自己有一個丟臉的父親,一個做父親的竟要偷偷地去看女兒!她們去看父親,同他說話也全都是爲了錢。臨死前高老頭已經沒有錢了,於是她們任憑父親在病牀上受苦,請也請不來。高老頭死前終於醒悟過來,“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他感嘆到:“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能買到女兒。”高老頭在病牀上說的那些話,是對那個社會最猛烈最無情的批判。

在那個時代,金錢取代一切成爲人們的上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淡漠、虛僞。不止是高老頭的女兒,其他人都是一樣。泰伊番小姐的父親爲了保全財產,將全部財產傳給兒子,而將女兒趕走;特·阿瞿達侯爵爲了二十萬法郎的陪嫁拋棄了高貴的鮑賽昂夫人;而鮑賽昂夫人與特·朗日公爵夫人看似情同姐妹,其實一見面就互相譏諷。

鮑賽昂夫人這樣對拉斯蒂涅說到:“這社會不過是傻子和騙子的集團,要以牙還牙來對付這個社會。你越沒心肝就越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做驛馬。把他們騎得筋疲力盡,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到達慾望的最高峯。”

金錢這樣影響着人們,整個社會陷入道德淪喪的泥潭中。高老頭的悲劇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哀,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本是寶貴的,也正因有了感情,人類纔不同與飛禽走獸。但在金錢和物慾的刺激下,人性變得扭曲,親情、愛情、友情都因此被玷污了。在小說的最後,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頭,也埋葬了最後一滴溫情的眼淚。在高老頭的那個時代,是沒有溫情可言的,幸而我們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我們也更應該珍惜、保護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高老頭的錢雖然讓他買到了女兒偶爾的看望,但最終沒有買到女兒的愛。金錢確實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它並不是世上最珍貴的,畢竟它永遠也買不到真情。

讀後感二:

《高老頭》,這部小說出自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評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理所當然的,這部小說也屬於批評現實小說的範疇。“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書本後面的這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老頭》以巴黎社會爲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醜圖。破落貴族子弟拉斯蒂涅來到巴黎上大學,住在偏僻的伏蓋公寓裏。他經不起上流社會燈紅酒綠的誘惑,通過遠房表姐鮑賽昂夫人踏入貴族沙龍,先後結識了兩位少婦。拉斯蒂涅克在舞會上才真正看到,什麼纔是名門顯赫,什麼纔是華麗、富有……他與紐沁根夫人交談了兩個多小時,似乎感到已攀上了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他感到飄飄然了。正當他得意之時敲開了高老頭的房門,在看到房間的那淒涼的景色,一股寒氣讓他清醒了:房間內簡陋不堪:窗上沒有窗簾,牀上只有薄薄的棉毯,那還是用伏蓋太太的舊長裙改做的,櫃子已經掉漆了,沒有櫃門,一張不成樣的寫字檯上放着舊草帽。這冷冰冰的房間看着讓人揪心,酷似監獄裏的一間悽慘的牢房。讓你無法想象的是這樣的“家”是兩位貴族小姐父親的住所,它與王公貴族們奢侈、華麗、體面的生活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呀!高老頭看到拉斯蒂涅克,急忙問他兩個女兒的情況,還問兩個女兒對自己有什麼看法。拉斯蒂涅克望着這個好老頭兒,真覺得他可笑、可憐!他的女兒過慣了體面、奢侈的生活早已忘記了這個整日思念自己的老父親。此時的他能說出真象嗎?能讓這個可憐的老人再次心碎嗎?他的鼻子一酸,強忍着淚水編造出一些安慰他的話。他的語調很低,當他擡頭看看高老頭時,發現他容光煥發,很激動。他能說什麼呢?這個好老頭平時就受別人玩弄、嘲笑,難道讓他知道,他在女兒眼裏是那麼渺小,一文不值,成了她們的眼中釘,讓他那僅有的一些希望與寬慰也要隨之而去嗎?讓他在女兒面前的一點點尊嚴感也要化爲恥辱嗎?

然而這兩個自私的女兒爲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將他們的父親榨乾,直至父親臨終時,也遲遲不肯來看望自己的父親。直到她們的生活也接近絕望時纔來。可是這位無私的父親早已氣絕了。而她們淌出的淚水仍是虛假的。就算她們表現的如何真實。可是旁人仍是清楚的探清其中的虛假。高老頭離開人世了。拉斯蒂涅克這位年輕人也完成了巴黎社會的啓蒙教育,大徹大悟,然後向這個邪惡的社會發起挑戰[]。故事結束。起於這個簡陋的公寓,終於這個簡陋的公寓。

有人說,高老頭的女兒太可惡了。但我認爲,悲劇導致的原因也有高老頭的錯誤。他太過溺愛他的女兒。沒有約束,沒有責罵,盡由着他的女兒們任性。因此,她的女兒纔會變得如此熱愛物質享受,卻永遠也不能體味到她們父親深切的愛,和無私的偉大。這種無私的溺愛,究竟是種悲哀。得不到回報也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也鑄成了悲劇。但是釀就這悲劇到底還是那個瀰漫奢靡之氣的浮華巴黎,那個殘酷冷漠的巴黎社會。如果高老頭對女兒的愛轉化爲教育而不是寵愛,那麼女兒現在應該懂得珍惜父愛,應該懂得如何善良、真誠待人。然而,許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毫無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會中立住足嗎?在那個年代,特別是在巴黎——那個似乎是大浪淘沙、充滿殺氣的社會中,引用文中一少婦的話——“善良、純潔就是上流社會中致命的殺手”。如果想在上流社會穩住腳根,你必須學會察言觀色,任何事情的發生都絕不能寫在臉上。你必須去奪取權力,爭奪金錢,這樣,別人才能投靠你。讀完這一段,你也許會覺得少婦的話太嚴重了,但當時的情況確實如此。一個成功的人實質上就是一個在權力與金錢的決戰中取勝的人。這樣的人肯定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我不禁這樣想:在那個年代中,有多少善良人會被貴族們利用、踐踏,從而他學會了不露聲色,會捧會拍。他們本質的善良就會埋在心靈深處不能揮發出來。歸根結底,讓巴黎的人們在當時能成爲那樣,毀壞者應該是這個社會,這個社會潮流。

文字裏的歲月是短暫的。卻濃縮了時代色彩。極力表現了一個奢靡浮華的社會。刻畫了許多鮮活的人物,他們虛僞,狡詐,虛榮……巴爾扎克用他文字的藝術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活動的,喧鬧的,真實的社會。是當時資產階級真實的寫照。人們只爲金錢而活的殘酷。親情,愛情,友情所有美好的情感在當時遠遠比不金錢,遠遠比不上上流的地位。人們之間的維繫僅僅只有金錢。多麼令人悲傷,多麼讓人痛斥,這個殘酷而虛僞的社會。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着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這本書使我真正瞭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並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爲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麼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

讀後感三:

這是個人性關係腐敗,由金錢關係主宰的社會,小說中的它有着時間的外衣——十七世紀,場景在以羅曼蒂克聞名的巴黎。如今看向巴黎,香花芬芳的香榭麗舍大道,高聳的埃菲爾鐵塔……而觀察《高老頭》裏的巴黎,發現天空其實是黑暗的,道路兩旁的樹木是灰綠色的,那是一條條灰色的大道。

在那條灰色的大道上,你先會看見一個老頭。他原先着裝光豔,他戴着紳士的帽子,穿着深黑的禮服,他吸着雪茄,有理髮師爲他理那些灰白、油膩的短髮。但這一些都掩飾不了他微佝的身形,渾濁的雙眼,渾身都透着“暴發戶”的氣味。大家習慣叫他高老頭,他是一名資產階級的暴發戶。從這就可以看出:他很愛錢。這勿庸置疑的。但在他頭髮漸漸發白的時候,他的兩個女兒長大了,接着一個選擇擺在他的眼前:是選擇女兒,還是金錢呢?最終,這名由巴爾扎克塑造的,有着極端父愛的高老頭選擇了自己的兩個女兒。他花了大把的金錢爲女兒們制辦嫁裝,甚至爲了女兒,他搬了出來,晚年獨自一人住在等級分明的沃蓋公寓裏。但對於兩個女兒而言,高老頭如同活着的自動提款機。她們向他要越來越多的錢,這讓高老頭從等級高的房間裏搬出,漸漸住到了等級最差的房間裏,他不能再抽雪茄了,他辭退了理髮師,他甚至沒有了光鮮的禮服,他只能在冬季寒冷的日子裏,蜷縮在破小的公寓一隅裏。

這何等悲哀。在女兒和金錢之間,愛錢的暴發戶高老頭選擇了父愛;在父親和金錢中,他的女兒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甚至在高老頭重病的情況下向一無所有的高老頭討錢,在得知她們的父親將永遠離去她們時,都沒有回過頭去看一眼重病在牀的父親。人性淪落得如此明顯,在父愛與盡孝之間多麼諷刺。

高老頭的父愛的悲劇,既是個性發展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一方面是由於他心理偏執的近乎瘋狂的父愛,使他成爲父愛的犧牲品;另一方面又由於社會的發展,使他與社會行爲準則脫節,從而使他成爲社會的犧牲品。事實上,高老頭的父愛並不單純,而帶着階級的複雜性,他的父愛是交織着封建宗法觀念和資產階級的金錢法則的。從封建宗法倫理道德觀出發,他認爲父女之愛天經地義;但他又懷着往上爬的虛榮心,把對女兒的“愛”作爲攀援名貴、擡高地位的手段,結果,原本高尚的感情變得庸俗。因爲他內心中存在了後者的虛榮心,所以他對於女兒的愛具有了自我抹殺性,正如高老頭自己所說:“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

而在高老頭身後的青年拉斯蒂涅,原本一位純樸的青年受到腐敗社會的感染,使他內心中的野心極度的膨脹,在愛維多利小姐或者紐辛根夫人(高老頭的二女兒)之間,他雖然很矛盾,但還是爲了自己的野心選擇了後者。在這樣社會的薰陶下,他失去了原本的自我,但是高老頭悲涼的去世、薄賽昂夫人因金錢失敗後的出走、沃特漢的被捕使他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也同時讓他認清了這個社會。在高老頭的墓碑前,他終於“埋葬了他的最後一滴眼淚”,他握緊拳頭,下決心和上流社會“拼一拼”,他在最後,對天說:“現在,該咱們倆來較量較量了!”然後,他去陪德·紐辛根夫人吃晚飯。

《高老頭》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小說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爲背景,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暴發戶高里奧老頭被兩個女兒冷落,悲慘地死在沃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不斷髮生改變,但仍然保持着正義與道德。同時還穿插了薄賽昂夫人和沃特漢的故事。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臺,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人慾橫流、極端醜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產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級的必然滅亡,真實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特徵。

如果在一個人,或者一個社會中,什麼都可以用尺度,天平來衡量的話,那應該就可以放棄這個人,或者這個社會了——因爲他有足夠讓你死心的理由。

在《高老頭》中,社會就是什麼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社會,裏面的人都按照着這個社會的規律來進行他們的生活。通過《高老頭》,我們要深刻了解到金錢只能衡量貨物,它無法代替其他任何的,不能用來衡量人性、道德與法律,更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心,那是無價的。

什麼是悲劇?魯迅說:悲劇就是將人生右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高老頭》中真正的悲劇,就是人心通過精準的儀器切割過,變得只是一顆麻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