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精選末代皇帝精彩影評三篇

精選末代皇帝精彩影評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精選末代皇帝精彩影評三篇

精選末代皇帝精彩影評三篇

導語:《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末代皇帝影評,希望你們喜歡。

精選末代皇帝精彩影評三篇

影評一:

二十多年前,一部由意大利人貝納多?貝託魯奇執導的電影《末代皇帝》在第60屆(1988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九項大獎。二十多年後,當我們回眸這部經典之作時,感動與震撼仍在。

影片將視角投射在清朝末年到文革前期這段中國歷史上最爲顛簸的年代,作爲清代的最後一個皇帝而被歷史銘記的溥儀,則是這部影片的主角。遲暮的王朝,在黑暗到來前貪婪地喘息着,遲遲不肯離去。爲了延續無數人心中的帝國幻想,突然間,一個尚在吃奶的孩童便被推到了中國政治社會的最頂端。在別人編織的帝國夢裏,他犧牲了自由,失去了親情,背離了一個常人該有的生活軌跡,成爲皇椅上最珍貴的擺設。而當他漸漸適應了這一切時,這個夢卻破碎了。皇宮依舊在,卻再也不是他的家。流離宮外的日子裏,世事多變,文繡恥於自己的地位,毅然出走;婉容自甘墮落,吸食了鴉片。他在不斷的掙扎中獨舔着撕心裂肺的痛苦,在痛苦中開始慢慢絕望。他以“中國人背棄了我”爲由自願去長春登上了“滿洲國皇帝”的寶座。而歷史的車轍不會倒退,他的復辟夢終究還是破滅了。隨着“皇帝”這一稱號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完全退出,他在關押了整整十年後,終於學會了如何做回一個平民。

“門”這一線索貫穿影片始終。電影的開頭,當溥儀作爲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躲進衛生間企圖自殺時,戰犯管理所所長髮現情況有異,便開始猛烈地敲門,在“開門”“開門”……的叫喊聲中,倒在血泊裏的溥儀,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回憶起了自己的前半生。1908年的一個冬夜,也是一陣敲門聲,隨着清宮衛隊敲開醇親王府的大門,他便從醇親王的兒子變成了皇帝,住進了皇宮。而皇宮的大門永遠緊關,他便成了自己領地裏的囚徒。生母的離世,外界的變化,因一門之隔,成爲永遠不可觸摸的奢望……而當他熟悉到只能生活在千重門裏的皇宮時,一紙罪狀便將他驅趕了出來。走出宮門,就意味着要忘掉一個曾經費力編織的夢。他忘得痛徹心扉,這份痛本不該由他來承受。影片的最後,當一切化爲歷史的塵埃,一角錢的門票就足以讓故宮的大門爲他敞開,年老的身影,蹣跚的步伐,當他走過那一扇扇曾經束縛了他而他又深深依賴過的宮門時,夕陽無語,歷史也在這一刻選擇了沉默。

作爲榮獲九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末代皇帝》堪稱是一部氣勢宏大、場面壯觀、色彩濃郁、技巧精湛、敘事熟練的史詩巨片。它以空曠的紫禁城爲背景,落日的餘暉照耀在皇宮大殿,盡顯歷史的悲涼和皇族的無助。深層次的色彩運用,帶有一份由內而外的淒涼。有關紫禁城的那份回憶,更是悽美纏綿,皇宮的濃郁色彩裏隱約滲透出幾絲江河日下的腐爛。巧妙的拍攝和剪輯技巧,回憶與現在交叉進行的敘事手法,則完整清晰地勾勒出了溥儀一生的生活軌跡。

此外,主要演員們的出色表演也爲這部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成年溥儀由好萊塢華人影星尊龍扮演,婉容和文繡則分別由著名女影星陳沖、鄔君梅扮演。尊龍扮演的溥儀帶着一副金絲框眼鏡,眼神裏流露出似有若無的憂傷,偶爾的明眸裏,閃現出對理想和未來堅定的信念。他曾經是世界上最孤獨的男孩,也是世界上最有尊嚴的囚徒,儒雅的氣質裏總透露着一種不知何時便會引發的激盪。陳沖扮演的婉容則是一個新時代的時髦女子,情感熱烈奔放,曾經有過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最後的人生卻以悲劇收尾,在溥儀的冷漠和鴉片的吞沒下香消玉殞。鄔君梅扮演的文繡雖然戲份並不多,但在影片中卻是不可缺少的,她既帶有東方女子的含蓄溫婉和皇宮王妃的高貴氣質,又蘊藏着一股敢於突破傳統、追求自由的抗爭勇氣。

溥儀的前半生,永遠在爲別人的夢想而活。命運的愚弄讓他成爲別人夢想裏不可或缺的擺設,而當這份夢想破滅,沒有支撐時,他卻選擇了以別人的夢想爲自己的夢想,延續着所謂的“理想”追逐,悲哉[]。看罷《末代皇帝》,一縷感動,兩番徹悟,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影評二:

他的身份是皇帝,可他沒有他的祖先那樣英勇,也沒有像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君主一樣去四處謀求國家的擴張與發展。他只能守着他那小小的紫禁城、那羣代表封建禁錮的太監和老臣老妃和羈絆他的女人們。他曾試圖反抗但沒有用他甚至連他自己都改變不了。他始終是那麼孤獨。

這是在說一個悲劇的朝代的沒落,一個悲劇的人物,一樁悲劇的婚姻 ,一個歷時幾百年的朝代在最後的年頭已是滿目瘡痍,被腐蝕得千瘡百孔。他在外頭天翻地覆的年代裏,在紅色的高牆內苦苦支撐,自我欺騙,自我沉醉。溥儀對這一羣人他們的欺騙,在趕走了他的心愛他之前,對他們的情緒並不太牴觸。可但那羣人一再的去煩他去傷害他,使他無法忍受,他開始反抗,想去掀掉那一切,所以他對外國洋師傅很感興趣。他知道列寧,他會對富蘭克林感興趣。但他是亡國之君,他無能爲力,他希望改變他那小小的宮廷,可當他失去那小小的宮廷時他開始墮落,最後淪爲傀儡。

影片在視聽語言的方面可謂是十分精彩。其影片的的主色調隨着劇情的發展開始變化,房子是紅的連整個畫面都是篇紅的,而到了後面莊士敦來後溥儀也長大了畫面開始出現一些諸如綠色、藍色,畫面也沒有開始那麼顯得偏紅。無論是皇宮和人物都不是如開始那樣大紅大紫的。着裝連作爲皇上的溥儀都是一身藍色的素裝出境,那些個老妃也是身着黑衣,只有在那極具中國特色的選妃儀式上才又用上了大紅作爲組色調,而後在太監們放了大火燒了庫房後,就沒有很豔麗的的顏色了。而灰色負責劃分現實與回憶,但最主要的是劃分的是溥儀人生中不同的各個階段。其中最爲明顯的是在甘粕告訴他他的妻子外甘粕遇後·當起身時窗外的夕陽慢慢的黑了下去,這是對人物內心的一種外化,他內心世界對外界的最後的一絲殘陽也熄滅了,劇情下面他做出的事都顯得合理,這是人物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人物刻畫上影片也是運用得很好。在溥儀受審時進門椅子上有一支粉筆主審,那位極爲臉譜化的人物叫他把他的名字寫出來,那麼溥儀就不得不彎下腰在地上如同臣服一般,本來還板着的臉馬上顯露出了一種小人得志的笑容,加上他那極爲可笑的臺詞“我們不強迫你坦白,我們對你的事一清二楚’’.這句讓人感到可笑的臺詞將當時的人們內心的問題敗露出來。一是 : “我們對你的事一清二楚” 既然一清二楚又何必來坦白?第二點又是在這一句的人稱上一句我們將當時黨內人治色彩極爲濃厚的特點敗露出來一句話可以解讀出那麼多信息導演也是煞費苦心。而後在溥儀割掉辮子後將其拋在地下,皇后和貴妃將其拾起,貴妃驚呼好重,這其中所蘊含着不僅僅只是辮子的重量,還蘊含這沉重的封建禮教和老舊的迂腐的封建思想,溥儀通過割辮子的這一動作來完成與之的決裂。

該片在回憶與現實的轉場方面運用了鏡頭語言的相似性來轉場有語言的相似性,例如開場的溥儀自殺時敲門聲勾起了他的回憶畫面就切到了1905年這是通過相似動作來轉場。還有一種是通過臺詞來轉場如在在他第一次受審是他說;想改變所有的事。鏡頭緊接着切到他要斷髮的那場戲。而其中有一段也是僅有的一段轉場不是以溥儀來轉場,而是以典獄長讀書來實現轉場的。

皇帝這個稱謂是一種身份,這種身份代表一種榮耀,也是一種地位。一旦被確定也就意味着被限制,有無數的條條框框去告訴他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還有你以後應該或者必須成爲什麼樣的人,他從一出生就要擔負起許多人的責任來甚至都不能做一個正常的人,因爲你本身就要和其他人不一樣。可能一開始的身不由己就是許多繼承人的悲哀 。

影評三:

首先,讓人感慨的是電影的導演是一個意大利人,西方視角下的東方歷史,卻比以往看過的國產古裝劇更真實,然而,就算是救世主的救贖,也叫不醒一個願意沉浸在夢裏的人吧。

有幾度哽咽的時候,一是在30分鐘左右,溥儀跟溥傑爬上宮牆,看到了坐着汽車進宮的民國總統,突然明白自己所謂的皇帝身份真的不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樣了,連喊了幾聲“我不明白”。從前叫他皇帝的是別人,他說他不是,他只是一個想要咬手指的小孩子;現在說他不是皇帝也是別人,他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誰呢?

到後來母親的去世,走不出這四四方方的冰冷的城,把老鼠摔在了門上,就像他的一生,也終究是毀在了這扇門上。

剪頭髮那一段,又突然讓我從溥儀的眼中看到了堅定和勇敢。

電影前半段插了不少溥儀進監獄的片段,經歷滄桑鉅變的人滿臉風霜,依然無法脫離別人的照顧,皇宮裏的一切在外面的世界看來,不過是莊生曉夢,而他認真了。你以爲在手裏的,其實在命裏。

可惜了點亮他人生不同階段的幾個人物,有些人啊,匆匆而來只爲了給我們上上一課,感受到這不一樣的存在,而這樣的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最後,我也不曾瞭解過真實的溥儀,不知道影片是否完完全全地遵照了史實,但能讓人產生感慨、深思、啓發,不就是歷史所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