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經典禪語 > 虛雲禪師經典禪語

虛雲禪師經典禪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虛雲禪師經典禪語分享給讀者朋友們,一起欣賞下吧。

虛雲禪師經典禪語

  虛雲禪師經典禪語精選

1. 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於毫釐。

2. 明白時生也好。死也好。男也好。女也好。無有生死男女及一切諸相。不明白時則不然。須知世間法相。皆屬幻化。如空中華。如水中月。無有真實。惟有一心念佛。爲往生資糧。

3. “聖之與凡,唯心之垢淨而現。六凡心垢故,則現六道善惡罪福等相。四聖心淨故,則現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經雲:“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衆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是故苦樂由心,炎涼自我。自心作業,自身受報。唯聖與凡,但問自心可矣。”

4. 男子見了女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見了男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5. 人苦不知苦,若真知苦,則應依佛所說法,急求除苦,除苦之法良多,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可以除苦得樂,即如吾人每日兩餐所念供養咒,供養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即是供養自性三身佛。法身.化身.報身三佛,爲自性所本具,覺悟過來,當體即是,不假外求。如若不信,即佛在汝邊,亦無辦法。

6. 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然後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狂着魔。

7. 如覺昏沉來時,睜大眼睛,挺一挺腰,輕略移動臀部,昏沉自然消滅。

8. 用功的人要善於調和身心,務使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

9. “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纔有少分相應,纔不至徒託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癡.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爲世界太平建立人間淨土之機樞。”

10. “凡學佛貴真實不虛,盡除浮奢,志願堅固,莫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懍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別無奇特。本來心佛衆生原無差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證?今言修者,蓋因迷悟之異,情習之濃,謬成十界區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盡力行持,消除惑業,習病若除,自然藥不需要。古云,但盡凡情,別無聖解。喻水遭塵染,一經放入白礬,清水現前。故修學亦如是,情習如塵,水如自心,礬投濁水,濁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轉凡成聖也。”

11.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12. 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13.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飢,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14. 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裏嫦娥赤身露體抱着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到,纔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15. 修行必須無我,以此身心奉塵剎。並舉持地菩薩,及修滇緬路高山上之某菩薩爲例。

16. 妄想人人有,連唸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則要做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才腳踏實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純熟。忙碌中,是非中,動靜中,十字街頭,都好參禪。不要只知忙於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邊爲要。

17.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臥,要順時調護。

18. 以智慧明鑑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盪自心,以持戒清淨自心,以佈施解脫自心。

19. “自己終日思想,確可轉移心境。譬如我從前幼時在家垂辮髮,衣俗衣,終日所觸所想無非俗事。晚上做夢。無非姻親眷屬種種俗事。後來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夢亦不外唸佛等等。”

20. 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

  虛雲禪師經典禪語悟人生

1. 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2. 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則機壞燈毀,煩惱轉增。

3. 美女在前,則以爲一枝花,其實,迷魂鬼子就是她。

4. 好肚皮就是和彌勒菩薩的布袋一樣,大肚能容撐不破,遇緣應機,化生辦事,把所見所聞作比較研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世尊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是爲了你我的貪嗔癡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內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貪慾,抱定慈悲喜捨,實行六度萬行,打破愚迷邪癡,圓滿智慧德相,莊嚴功德法身。若能依此處世爲人,那真是處處總是華藏界了。

5. 罪障之中,淫爲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亦隨之而至。

6. 世間七珍,雖稱爲寶,享樂一時,畢竟成空,只能養生,不能脫死。若佛三寶,則能息無邊生死,遠離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樂。

7. 生日又云母難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壽慶賀。

8. 因爲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慾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9. 能動靜忘懷,利水清月現。

10. 師開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圓至妙。並舉飛鉢禪師神通妙用,不可思議。

11. 貴在用心  “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寶,實在可憐。他們有的用什麼燒豬.雞魚供養觀音菩薩。既然犯了殺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時,正遇梅蘭芳在上海演戲,有某居士包一個廂位,花數百元請我看戲。我告訴他說,八關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戲,何況我出家的僧人。你請我看戲,無異燒豬供菩薩。那個人叩頭悔過說,我今天花了幾百元得到開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無上,貴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別而去。此時各人不敢起身送別。而虛雲老和尚也不回頭看看。”

12. 三界輪迴淫爲本,六道往還愛爲基。

13. 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當,及善於保養道體等等圓頓道理。

14. 要注意僧儀,上殿合掌當胸,五指併攏,兩掌心貼攏,中間不可離開,此爲轉十惡爲十善之義。二足成八字形,身體正直,眼觀鼻.鼻觀心,兩眼不得張大,不得左顧右盼。此等僧儀很是重要,且爲除習氣之重要事件。

15. 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爲道,有不爲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虛雲禪師經典禪語

1. 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爲死也苦,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2. 凡當參學,要有三樣好;第一要有一對好眼睛,第二要有一雙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3. 妄想來了,就讓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

4. “孔子《論語》二十篇,第一句說:‘子曰學而時習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說也。孔子教人將學過的東西,時常溫習,語默動靜,念念不忘;若所學彷彿大意,功夫就不相應,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樣,要學而時習之。”

5. 心佛衆生,三無差別,只緣衆生自迷,不能見自己如來藏心。勿再妄想執着,隨業流轉。須知人之本心本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如同一真金,不論造像.造器 ,形雖不同,金體無異。如悟自體不異,造作由己,也要知佛之爲佛,以其覺也;衆生之爲衆生,以其迷也。除迷復覺,惟在覺照。覺幻幻離,幻離即覺;二六時中,覺照不已,終成大覺。宗下向上一着,即是如此。”*所以我佛出現於世,原爲開顯指示衆生本具如來藏心,與佛無異,令其了悟,進入如來藏心。

6. 五戒者,一殺戒,二盜戒,三淫戒,四妄語戒,五飲酒戒。此五戒名曰學處,又名學跡,是在家男女所應學故。又名路徑,若有遊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儀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學本,諸所應學,此爲本故。又名五大施,謂以攝取無量衆生故,成就無量功德故。

7. 唸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參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者,淨中之禪,禪與淨,本相輔而行,奈何世人偏執,起門戶之見,自贊毀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8.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纔是真實工夫。

9. 中下根人,常被境風所轉。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行人遇着利風,便生貪着;遇着衰風,便生愁懊;遇着毀風,便生嗔恚;遇着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着譏風,因羞成怒;遇着苦風,喪其所守;遇着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10. 人人唸佛皆成佛動靜閒忙莫變差,唸到一心不亂處衆生家是法王家。

11. “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他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12. 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13. 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爲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爲難。

14. 好耳朵就是順風耳,什麼話一聽到,都知道說的什麼。

15. 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16. 參禪唸佛都是入道妙門,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圓融無礙。譬如唸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與淨本相輔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