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2017朗讀者觀後感

2017朗讀者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朗讀者觀後感,歡迎閱讀。

2017朗讀者觀後感

2017朗讀者觀後感一

週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

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爲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2017朗讀者觀後感二

《朗讀者》作爲“綜藝界的一股清流”,不僅其形式火爆於朋友圈,同時播出10集後,依舊以9.0的高分位於豆瓣好評第一梯隊。

雖然只是一個人與一段文的隻言片語,但朗讀者早已通過聲音,越過眼角的皺紋,讓你在聲音中與自己相遇,帶給你無限的遐想。

綜藝裏的朗讀者,不僅侷限於明星,更多是從普通人或者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給分享我們關於他們人生經歷。而朗讀過程中,朗讀者通過自己對內容的充分理解以及自身情感的融入,從而影響我們,帶給我們驚喜與感動。

有人說,這是文學界的復興,因爲文字重新被得到關注。我認爲,這是對人的呼喚,呼喚人背後流動的情感因子,呼喚人對文字的影響,才讓這個聲音如此受歡迎。

在湛廬這麼多的作者、譯者和推薦人裏,也有一個大叔的聲音非常受歡迎。他是最懂影響力、最具影響力的朗讀者——孫路弘,他用自己的聲音與閱歷影響了許多人。因爲他不僅是著名的營銷及銷售行爲專家,又是育人不倦的“腦力工程師”,這次他全情演繹的《影響力》有聲書,3月1日即將在湛廬FM上線啦。收聽地址:

相信關注湛廬的人,沒有幾個不知道《影響力》這本書。這本書出版至今,已風靡全球二十載,被譽爲史上最強大、最詭異、最震懾人心的心理學暢銷書。此次我們順應讀者的強烈要求推出有聲書版,希望這款有聲產品能影響更多的人。

董卿說:“朗讀是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直達人心,對人真正有益的朗讀,不僅需要朗讀者本身足夠富有學識、飽含情感,更需要的在讀文字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感悟傳達給讀者。而這本孫路弘版《影響力》有聲書給你的感覺正是如此。

這本書給你聽評書一樣的收聽體驗

或許是從事講師的經驗,孫路弘老師的.聲音真的富有一種“天生”的感染力,聲線充滿了磁性,朗讀過程中抑揚頓挫,加入了個人的濃重的標籤,讓你感受如聽評書一樣的體驗。即便是長時間的收聽,也不會感覺乏味,促進你對內容的吸收。於是有聽衆這樣評價:

老師的聲音很好聽,在聽書的過程中彷彿在聽課,很生動的朗讀央視綜藝節目朗讀者觀後感800字初中輔導。

——軟土豆

讓你收聽到的不止是書裏的內容

很有意思的一本心理學書,解釋了生活常見的幾種狀況,究竟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爲模式。聽老師讀的過程中,明顯越來越願意聽下去。

——我是個好先生

當朗讀者在朗讀的過程中,實際上會不自覺的加入自己對內容的理解。而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會使聲音更具立體感,而使文字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增加了朗讀者的溫度,帶給你書裏書外的雙重體驗,聽+讀的學習才能吸納更多的知識,想想看,人們在認識字前都是通過聽語言的形式來學習的,而聽覺正是我們最淳樸、最本質的天生就具備的學習能力。

已經第二遍了。當我聽完《影響力》之後,想拿着書再對照着聽,發現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Y瑟

如果你想追求對一本書真正的理解,你就應該嘗試用視覺和聽覺來學習。當你用聽的方式來學習,再配合讀的方式,會讓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在原有45%的基礎上,再增加38%。

2017朗讀者觀後感三

看了曹文軒教授對《朗讀者》的推薦,於是,迅速找來了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就想一口氣讀完,正如書的結尾所說,“每個讀者都會一夜把它讀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讀完的。

《朗讀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讓我或者讓我們匪夷所思的故事。15歲的中學生米夏偶然認識了36歲的漢娜,他們成了一對很特別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約會,每天他們都會沐浴、朗讀。他們一起騎車出去郊遊,住旅館的時候以母子的名義登記。但是,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嚴重,他們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後,漢娜不辭而別了。兩人再度重逢時,米夏已是大學生了,在法庭當實習生,漢娜作爲曾經的納粹戰犯成爲被告。漢娜在被審的時候,爲了隱瞞自己不識字這個祕密,從而接受了其他戰犯的“污衊”,從而被判終身監禁。米夏知道真相後,想替漢娜說明真相,但是經過艱難的抉擇,最終選擇了緘默。米夏在離婚後,他繼續爲漢娜朗讀,寄去了錄音帶。漢娜在獄中通過錄音帶艱難地學習文字,並給米夏寫了一些小紙條,但是從未回信。當漢娜即將被釋放,米夏接到典獄長的電話,他不得不去看望漢娜,併爲漢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當米夏去接漢娜出獄時,漢娜已經自殺了。

正如曹文軒教授所說的那樣,這本小說的語言非常嚴謹,非常嚴肅,但是讀之卻不覺得沉悶。讀過這部小說,讓我聯想到了三個詞——自尊,經歷和朗讀。

可以這樣說,漢娜的一生都在捍衛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門子公司的職員,當她要被提升的時候,她爲了掩飾自己不識字,從而選擇了去當兵在集中營做守衛。人說,一步錯,步步錯,正因漢娜這一個錯誤的決定,才造成了她悲劇的一生。納粹時代結束後,她就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爲自己曾經的錯誤層層“隱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換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愛米夏,但是,她始終未將自己全部交給米夏。在米夏的心裏,她是個謎一樣的女人。

一個36歲的女人,沒有家,沒有親人,不敢愛,不能愛,她只能到處漂泊,過着不穩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爲了隱藏她當納粹看守的歷史,也是爲了掩飾她不識字的祕密。

漢娜將自己不識字當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恥辱,爲此她願意付出所有的代價,哪怕是愛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辭而別,不僅是因爲他們之間的矛盾,更是爲了保守住這個祕密。漢娜被其他被告污衊是她“主謀”,是她執筆寫了當時的決策的時候,她爲了不在法庭讓衆人知道她是個不會讀寫的文盲,她承擔了所有的罪責,雖然她知道承認了罪責的後果。

漢娜選擇了“隱瞞”和“藏匿”來捍衛自己的自尊。我想,她捍衛自己的自尊是沒有錯的,但是,漢娜選擇了錯的方式。在她年輕的時候,在她風華正茂的時候,在她邂逅米夏之後,都有無數次的機會可以讓她學會讀寫,但是她沒有好好把握。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而且都是極力捍衛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從漢娜的身上得到某種啓示。因爲我們也總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捍衛自己的自尊,只是我們沒有漢娜那麼偏激,也沒有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但是,我們和漢娜所犯的錯誤是一樣的。爲了維護自己看得非常重要的自尊,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從而失去了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東西。其實,捍衛自尊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這樣不用自己費心地維護也有了尊嚴。

其次,我還有一點小感悟,那就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對他的一生來說都是影響巨大的。米夏因爲在那個夏天認識了一位成熟的女人,並相愛,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米夏從此變得漠然,麻木,不再相信感情。但是,15歲的米夏是何等的活力四射充滿幻想啊!他會在難得的假期裏爲了見漢娜在凌晨4點起牀去搭電車;他會爲了攢夠遠足的路費而賣掉心愛的郵票;他會放棄和父母旅遊的機會,只是爲了每天和漢娜見面;他會爲了漢娜而努力學習,補上落下的功課……當我看着那一幕幕細節描寫的時候,我往往會忘了漢娜和米夏之間的年齡差異,甚至會忘了米夏還是個懵懂的少年,我只是爲他們之間的感情而感動。

米夏的衝動與熱情在在漢娜的不辭而別之後發生了改變。米夏從此變了,甚至發展他對自己的感情生活都無法正確把握。正如大火餘生的那個女作家所說的那樣,他肯定有過短暫的婚姻,有一個寄宿制的孩子。作者是不是借女作家的話告訴我們,其實某種經歷已經註定了他以後的人生。

這又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孟母三遷》,爲了孩子的成長,孟母三次搬家,只是爲了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其實這也爲了讓孩子經歷該經歷的,遠離不該經歷的。

雖說,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但是有些經歷卻是不經歷爲好。如果米夏在15歲的時候,並沒有生病,並不缺少親人對他心靈無微不至的關照的話,也許,他不會結識漢娜,不會有以後的生活,雖說他的人生中少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也許會幸福許多。

前幾天,聽說我曾經的一個學生,今年只有18歲,但是已經結婚生子,現在正在談論離婚事宜。這又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子。她自己曾經也是被母親拋棄,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她自己的悲劇又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經歷註定什麼樣的人生,這也許就是宿命。我想,我們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給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經歷他們該經歷的,享受屬於他們的美好的未來。

朗讀,在書中被描寫得很美,甚至有極致的美。電影《朗讀者》中的朗讀細節也拍攝得很美。在他們約會的時候,他們唯一的思想交流就是朗讀,我認爲其實他們沒有其他的交流。

但是,朗讀讓他們倆都發生了改變。米夏的朗讀讓漢娜爲之讚歎,米夏就在肯定和讚賞中獲得了信心,他從一個學業平平的孩子成了優秀生。漢娜從朗讀中也獲得了心靈的平靜,她變得柔和而安靜,這是一個成熟女人最吸引人的魅力。

漢娜入獄了,但是米夏並沒有忘記漢娜,雖然他爲愛過漢娜而慚愧而自責,雖然他不敢見漢娜,雖然他希望漢娜從此遠離他的生活。因此,他選擇了爲漢娜繼續朗讀。他的錄音帶給漢娜帶去了生的希望,也給她的生活賦予了新的意義。甚至,漢娜藉助錄音帶學會了基本的讀寫。米夏爲漢娜讀了很多很多的名著,送去了一摞摞的錄音帶。我認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米夏並不是爲漢娜而讀,他也是爲自己而讀。在朗讀的時候,能忘卻世間的紛擾煩雜,忘卻人生的悲苦淒涼,忘卻心靈煩惱憂傷,能讓人沉浸在一種美好純淨的氛圍裏,獲得心靈的平靜和祥和,甚至朗讀“超越了喧囂,超越了生死”。一個終日懺悔和糾結的米夏只能依靠朗讀來讓自己獲得平和和安生。

我想,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將引導我們的孩子學會朗讀,朗讀不僅僅是爲了解讀文本,不僅僅是爲了表演,不僅僅是爲了課堂教學的需要。我們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將朗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朗讀去體會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通過朗讀去豐盈自己的人生去獲得更幸福的人生。朗讀,不再是形式,而是作爲人的一種需要!

《朗讀者》是一本讓人手不釋卷的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