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朗讀者是董卿製作的一檔文化情感的綜藝節目,下文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歡迎大家借鑑。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1】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我認爲《朗讀者》是央視從《中國詩詞大會》之後打造的又一爆品。

邊看節目邊發朋友圈談了一點感觸,沒想到很多朋友留言有共鳴。此刻我從我的角度給各位朋友做一點分享。

董卿變得柔和起來

前幾年在看董卿主持節目的時候我就判斷董卿是一個控制型的女人。節目中不斷展現她的強勢,經常打斷嘉賓和評委的話,讓人覺得有些反感。之後就沒怎麼關注她,直到詩詞大會董卿的蕙質蘭心讓很多觀衆驚訝,這次《朗讀者》讓我對董卿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發現董卿變得柔和起來,無論主持還是表達讓人覺得很舒服。董卿作爲製作人及主持人,用一個個“遇見”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經歷。

這就是她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各種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別人交往,做事的時候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在很好表達自己的同時還讓別人舒服。

如何與人交往?我認識的李局有幾句經典的話在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下,與人合作要學會:

三把最管用的鑰匙:尊重、微笑、謝謝。

三個帶來:帶來快樂、帶來利益、帶來希望。

世界小姐張梓琳分享爲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張梓琳與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親角色的轉變,世界小姐帶給她的是驚喜,而作爲一位母親則是更多感性和感動。也正如她在節目中給孩子朗讀的《願你慢慢長大》:“願你被許多人愛,如果沒有就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夠睡到自然醒。”

許淵衝老爺子詮釋熱愛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許袁衝是源於《朗讀者》,老爺子今年已是96歲的高齡,每天卻工作到凌晨三四點。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他的名片上印着“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第一人”看完這個是不是覺得老爺子很狂?其實不然。

許淵衝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後",此言非虛。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言:"足下譯著兼詩詞兩體制,英法兩語種,如十八般武藝之有雙槍將,左右開弓手矣!"迄今爲止,有哪一位外國學者能夠用中英文互譯?有哪一位中國學者用英法兩種外語翻譯過中國的詩詞?"

當老爺子和董卿聊起翻譯時,活力四射、兩眼發光、樂在其中。我想這就是愛好的最高境界,翻譯乃老爺子的真愛。他說自己有一個小目標,如果能活到100歲,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亞的著作翻譯完。老爺子都如此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擼起袖子加油幹呢?!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2】

沒有絢麗的舞臺與喧譁的內容,只有朗讀者安靜地念詩、讀散文、分享家書,通過那些曾改變主人公生命軌跡的文字讓觀衆獲得收穫和共鳴。豆瓣評分高達9.2以及一致的好評,足以證明觀衆對這一檔“清流綜藝”毫不掩飾的喜愛。由此不禁令人疑惑,以往一向“低調”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突然逆襲成爲黑馬似乎都預示着品質化綜藝春天的到來。

扭轉真人秀霸屏小衆節目何以突圍

如今人們在綜藝電視節目上消磨的時間毫不亞於影視劇。有人說類似《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這樣弘揚文化的綜藝類節目的出現,預示着真正優質的“中國綜藝”,終於從《跑男》等真人秀節目所開闢的流俗泥沼中脫穎而出,並有望將主流的電視節目觀,引領到一個傳播文化、更具深遠意義的層面。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作爲主持人兼製作人早已圈粉無數的董卿必然是節目一大看點,關於節目走紅本身對“中國綜藝”的大局觀影響她也發表過這樣的見解:“我並不認爲《朗讀者》獲得關注標誌着文化節目就開始大火,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

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朗讀都是傳播文化、傳遞思想、傳承精神的最好手段。《朗讀者》的節目編排很簡單,每期會設定一個串聯全場的主題詞,比如第一期是“遇見”。以此爲題,以詩詞,散文等形式來分享嘉賓故事,感動觀衆。有些觀衆看過第一期後不由會想起《見字如面》,雖說實際《朗讀者》與其在企劃上並無關聯。但事實上,同屬三大“清流綜藝”的《中國詩詞大會》也曾採用過與之相似的形式,將參賽選手的“詩詞人生”植入節目內核,引起觀衆共鳴。

那麼,既已非“新酒”也不能算是“新瓶”。《朗讀者》的成功又說明了什麼呢?

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祕書長、《中國詩詞大會》策劃人之一的'冷淞曾表示,之前的很多文化類節目之所以沒火,重要原因是它們大多以專題或紀錄片的形式去呈現,如此很大程度上不僅帶出了沉悶的說教意味,也阻礙了作爲綜藝節目最大受衆羣的年輕觀衆的接受。

近年,隨着各種同質化戶外真人秀節目遍地開花,節目模式創新不足、“有意思無意義”等弊端逐漸凸顯,觀衆開始對其審美疲勞,催生整個產業迎向升級和轉型,不然就會被人詬病,缺乏創新。其實所有的傳統節目用娛樂化的綜藝形式去呈現也不可謂不是創新。如《見字如面》選擇將明星元素與書信結合起來,觀賞度變得更高。又如四川衛視的《詩歌之王》選擇將受衆比較多的音樂與詩詞結合起來,詩人寫詩,歌手譜曲,讓節目的流傳度更廣。

有人會說,《朗讀者》不過仍舊只是一碗來自央視的雞湯套路而已。確實,“心靈雞湯”,這一被妖魔化的詞加上綜藝節目近年動不動以煽情博眼球的庸俗套路,無疑越發令許多人生厭。就好比以《小時代》、《爵跡》爲例來概括中國電影都是垃圾一樣欠缺客觀。因此平心而論,相比之下,透過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來觸動觀衆內心的節目就顯得更加可貴。蒼白空洞的毒雞湯毀人,而真材實料的好雞湯卻能養人。

人文清流異軍突起商業回報不容樂觀

傳統文化類節目有繁榮跡象不錯,但面臨的問題同樣不少。就商業價值而言,傳統文化類節目在商業價值豐厚的頂級明星真人秀節目的擠壓下始終處在一個“夾縫求生”的尷尬局面,大多數節目口碑不錯,但招商卻舉步維艱。娛樂節目廣告商以“億”起步,如《我是歌手》5.5億、《中國好聲音》近10億、《爸爸去哪兒》3季共9億、《奔跑吧兄弟》4季下來12億輕鬆劃入囊中。相反,書信類節目《見字如面》看似紅火,但卻沒有任何冠名商,直接“裸奔”上線。而像“詩詞大會”這樣的成功案例,商業價值也無法達到《奔跑吧兄弟》類似的程度。

對於這種現象,業內人士則一致認爲是正常現象。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曾祥敏說過:“文化類節目的商業價值要想達到明星真人秀那樣的火爆程度本身就是悖論,因爲文化類節目定位和訴求決定了它不可能像追求淺層娛樂消費的明星真人秀那樣,迅速走紅。文化類節目有內涵,有積澱,並不是說文化節目必須要自顧自的曲高和寡,而是指它的火是有相對性的。”

詩詞文化的特性註定了小衆。這就等同於你不能拿KTV與詩社的分佈量來比較,羣衆基礎決定了傳統文化類節目很難像真人秀節目那樣獲得廣告商的青睞。當然,儘管文化類節目商業上沒有獲得那麼理想的價值,但文化傳播價值卻遠遠超過了商業價值。

只有當文化類節目尋找到擺脫這種受衆束縛和桎梏後,像《朗讀者》這樣不靠流量明星刷關注,不喧譁自有聲的人文綜藝,今後纔有實力與主流娛樂相博弈。
 

朗讀者第四期觀後感1000【3】

日前,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央視播出,獲得了觀衆的一致點贊。《中國詩詞大會》讓大家看到了董卿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次董卿則轉型擔任了《朗讀者》的製片人。節目播出後,董卿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朗讀者》首播的成績讓董卿十分興奮,“大家的關注給我們帶來了鼓舞”。

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與《中國詩詞大會》相似,《朗讀者》也是央視傾力打造的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這一次,“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給大家調製了一碗“文化雞湯”。

談起節目的製作初衷,董卿說,她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22年,已經到了去做一檔自己真正喜愛的節目的時候,“再加上我個人的興趣愛好吧,因爲我本身對文學的確是很感興趣,《朗讀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從主持人轉型爲製作人,董卿坦言,這檔節目對自己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選擇標準與一般的綜藝節目截然不同,“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緒感染力。據瞭解,在已經結束的錄製中,很多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的《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素人帶來驚喜感動

在首期節目中,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嘉賓帶來了各自的生活情感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嘉賓方面,《朗讀者》採用“明星+素人”的方式。董卿說:“起初考慮的是全明星陣容,但後來我們發現,明星已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而普通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給人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所以我們堅定地採用了 星素結合 的方式。”

董卿表示,首期節目中,來自四川的“鮮花山谷”夫婦讓她覺得節目效果達到了自己的預期,“我們都沒有想到,一對很普通的夫妻還能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他們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老百姓同樣能看懂

今年春節檔,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熒屏,此次的《朗讀者》也是文化類節目,這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對此董卿直言道:“文化類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爲《中國詩詞大會》或《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中國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起碼這是一個風向標,大家的關注給我們帶來了鼓舞。”

在董卿看來,文化類節目需要更精心的設計。節目製作之初,很多人擔心老百姓看不懂這個節目。節目播出後,董卿難掩興奮之情,給記者分享了她剛剛收到的各方反饋意見。董卿說,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衝是本期節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賓,也是離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較遠的一位嘉賓,但他的講述引起了觀衆的普遍共鳴、關注和讚賞。“許老先生的情難自禁和他的可愛、執著,是真正打動人的地方。”董卿說,“對於這檔節目,我的好朋友婁乃鳴導演告訴我,第一觀感兩個字——驚了,哪裏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