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血戰鋼鋸嶺只是沖繩戰役中較爲殘酷的戰鬥之一,沖繩戰役囊括了好幾個環節的血腥戰鬥。以下是關於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一

原本認爲會是很普通的電影,甚至同有些網友一樣,覺得會很low。直到臺灣上映前夕,才從網上的一些評價得知這部電影可不簡單。

和一堆人遊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不會浪費一個在任何購物天堂暢遊的機會。我實在疲於閒逛後,決定獨自去看欣賞部電影。

帶着極大的期待值走進了影片。前半段走得是抒情路線,大量的感情伏筆爲影片後半段的奠定了基礎。女主雖漂亮但演技太差。男主父親的教科書式的演技掩蓋了他兒媳的缺陷,特別是得知男主的兄弟參軍後的無奈與失望。那段戲裏,父親先是紅了眼眶,在說出臺詞之餘嘴脣隨之顫抖,真真是讓人動容。影片的內核就是信仰。男主因爲小時候的一些事堅持不碰槍,他受到了大部分人的不理解,作爲觀衆的我也在內心犯嘀咕:一味地突出主角的信仰來表現戲劇衝突會不會成爲本片的敗筆。

關於後半段,我認爲這是迄今爲止我看過的最精彩的戰爭戲。在殘忍的戰爭後,男主一槍不開成爲了英雄,觀衆也和電影裏的角色一樣改變了對男主的看法。影片末尾更是集中展示了信仰的力量---男主身負重傷,依然要拿回自己的聖經,而戰友也毫不猶豫地爲他尋找;鋼鐵嶺失守,日本軍官破腹自盡。伴隨着淒涼、悲壯的配樂,影片落下帷幕。我也不知是第幾次把手拔開眼鏡去擦拭眼角的淚花。

信仰使人睿智,信仰使人謙遜,信仰拯救靈魂,信仰高於生命!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二

如果,人類不把慾望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那麼我想戰爭也不會發生,影片也只能是架空歷史的題材。但是人就是人,如果本能可以控制的住慾望,大家都可以相互尊重,那麼我想人類一定是進化到最頂端超脫現在的文明瞭。時間回到二戰時期,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無非是日本侵華、日軍空襲珍珠港、德軍大規模屠殺猶太人還有此片中拍攝的沖繩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太平洋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錄戰役,日軍被俘虜或戰死的有10萬人,美軍也有8萬人受傷或身亡。光聽數字也許不太直觀,沒什麼畫面感,工人體育場官方給出的數據是可以容納1.5萬名觀衆,12個工體才足夠容納這些死傷者。12個工體,我仔細想了想,心中不寒而慄。

至於二戰爲什麼打響以及從哪打響,我想歷史課本里已經交待的清清楚楚,這部電影裏也沒妄圖在兩個小時的時間把這些事交待的清清楚楚,而是講述了一位參與了沖繩島戰役軍醫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幼年與兄長哈爾打鬧時,抄起一塊板磚打傷了哥哥的頭,之後信仰力MAX,在與蘿西·舒特相戀後響應號召參軍,拒絕拿槍的他卻堅持着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頭,他酗酒的父親拉下老臉向上士求情他纔不用在軍事法庭繼續自己的下半生,在鋼鋸嶺一戰中憑一己之力救死無數,包括之前對他侮辱的士兵與他意見相反的長官,還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在於尊重,尊重每個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個人應該做的。尊重,說起來很簡單,但究竟什麼是尊重?從影片中來說,尊重是救治曾經對自己拳腳相加的戰友,成功幫助他們逃離戰場、是救治曾經想要把自己從軍營裏哄走的下士、是舉槍忍住衝動沒有殺死從小就開始酗酒打罵母親的混球父親。

在孤兒院裏的Smitty不解,他的世界只有強者能夠生存,心中充滿了怨恨,他手中傾瀉着的機槍噴出的每一發子彈都是他對這個世界爆發出的不滿,他認爲這個世界本應該就是這樣的,因爲沒有愛、沒有信仰也沒有尊重,所以他問道斯,你手中的槍爲什麼不射向混球父親。

“在我心裏他已經死了”道斯這麼說,是的,除去信仰還有尊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是這種尊重讓道斯的混球父親也救了他一命,也是他父親最後一次在熒幕前亮相。回想起道斯的父親站在墳墓前的模樣,還有從軍營裏消失的模樣,還有打罵道斯母親的模樣,我懷疑這是不是一個人。在道斯的父親最後一次露面時,我只注意到了他的頭髮、一戰時的美軍制服還有制服上三顆閃閃發亮的勳章。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也不再是那個混球父親,而是一個怕自己兒子下半輩子都待在軍事法庭裏,拉下老臉去求老隊長,邁向老年的落魄中年人。

尊重,再從我糟糕的觀影體驗中表述,是我旁邊那男的一邊用微信發語音,一邊用公放聽對方發來的語音、坐在我後面的情侶若無旁人的打情罵俏、帶着小孩子來觀影的一對老夫妻根本不在意電影中的死人談笑風生、小孩子看見了死人大喊大叫、還有坐在我前邊的大哥從兜裏掏出一套煎餅果子吃的正爽,末了還把油乎乎的塑料袋扔在了腳下。

有人會說我願意,你沒權利干涉我的自由。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你願意的同時就是在不尊重我,不尊重影廳裏的所有人,也成功的讓我把這家影院從心中拉黑,這樣的電影院我再也不會去了,真的不該貪那20塊錢的便宜。電影最後,道斯成功的獲得了衆人的尊重,在戰爭中受傷的道斯獲得了衆人的救助,炮彈炸飛了他的聖經,他大聲呼喚,士兵把聖經交在他手裏,他把聖經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長的結局,影片的全部也不是在說尊重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而是在講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甚至被人稱作是瘋子的人,如何贏取別人的尊重,世人也應該心存尊重。

想起了《老炮兒》裏的劇情,六爺和他兒子之間的感情糾葛,中國和美利堅不一樣,五千年的傳統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改變的,老一輩的家長不懂得尊重,他們信奉的是傳統,打是親罵是愛、子不教父之過、棍棒底下出孝子。就連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了,我爸喝多了叫我過去訓話,他一瞪眼我還不寒而慄,想起他小時候用皮帶抽我時我的慘狀。

所以在要求老一輩向美利堅看齊的時候,自己也要想想老一輩在自己的成長中付出了多少,是不是18歲之後就要求你自己找工作、自己養活自己了。至少我家裏並沒有,到了現在我還只能當個寄生蟲。

影片最後,沒看完道斯老爺子從容的笑我就逃一樣走出了電影院,第一件事就是給我爹打個電話(我的手機在電影院裏收不到信號),發現他正在滿世界的找我,甚至給我所有朋友打了電話,這讓我感到很難堪,和朋友抱怨了一番,回家,喝二鍋頭吃花生米的他一臉嚴肅的看着我,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大發雷霆,醉醺醺的他給我的感覺是個獨守空房寂寞的中年人,我跟他笑了笑,也沒提他讓我多丟臉的事,連羽絨服也沒脫下來就迫不及待跟他吐槽我的觀影經歷,於是他也換上了一副笑臉,一邊聽一邊罵。

後來,想起了我奶奶小時候給我講的故事,就是那個小孩站在鏡子前,你對鏡子笑,鏡子裏的人也會對你笑。大家都笑了,這個家會越來越好,這個社會越來越好,這個國家越來越好,這個星球也會越來越好。

無信仰者,硬說的話算是道教徒,看不懂信仰,只談尊重。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三

第一次是和劉洋一起去看,半途因我發燒退場,矯情如我,還不爭氣的哭了鼻子。這件糗事暫略過不表,而電影雖只看了一半,仍直覺是部好片子。於是今天與王敬博二刷,果不其然,並未失望。

情節說起來簡單,改編自真實故事,題材是二戰。男主和女主初相識那段讓我想起Yohan,他初見我時也是一樣的眼神,熾熱沉迷,透出的濃烈的愛意幾乎炙傷我。我想我這一生再也遇不到如他那般愛我的人了。一眼認定我,喜歡我到骨子裏的人,這一生,能有一個,已經足夠。

Smitty的死卻是我始料未及的。或許是我臉盲,總覺得片頭護送男主那幾個大兵中有Smitty,便覺得他不死buff加身,結果沒想到他最後說着"I am scared"就斷了氣。Smitty這人只是好勇鬥狠,本性並不壞,就這麼領了便當,我心中還是有惋惜的。

戰爭,誰又能說得清對錯呢?電影裏一句臺詞說道:“和平年代,黑髮人送白髮人;戰爭年代,白髮人送黑髮人”,細細想來,可不正是如此。衝鋒陷陣時,壯漢好萊塢嚇的直哭,不敢動彈,是中士把他摟進懷裏掩護他;後來中士中彈,好萊塢咬咬牙,迴轉身護住了中士,自己也因此受了傷。哪兒有人不怕死,大家都是爲了自己內心的信念而拼命戰鬥。昨天還一起嬉笑聊天的戰友,今日便化作冰冷的屍體。而就算今天你僥倖活了下來,明天還得繼續上去送死,直到嚥氣那天。戰時生活,就是這麼絕望至極,暗無天日。突然明白了現在的和平得來有多難,先輩們付出了多少血淚,纔有今天的太平盛世。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四

昨天看了《血戰鋼鋸嶺》,直至今天,劇情及電影畫面還在腦海中縈繞,忽然又有了寫影評的衝動。對於戰爭片,我想,很難再有片子能超越《拯救大兵瑞恩》及《斯巴達300勇士》,更別提褲襠藏手榴彈、手撕鬼子的`國產抗日神劇了。然而,昨天在近兩小時的熱血沸騰中,梅導又挽救了戰爭片。

觀影之前,聽說場面很血腥殘忍,心想,希望不要看得太噁心!海報宣傳“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又想,真人真事能有多傳奇?充其量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片,希望不要太平淡。出乎意料的是,全片兩小時二十分,除了前面半小時講述家庭、愛情及宗教信仰之外,後面的近兩小時,讓你完全處於血脈噴張的狀態。滿屏的血肉飛濺,斷腿露腸,火槍噴鬼子,鬼哭狼嚎,但是,你已無暇顧及,因爲,此刻,你已是戰場上的一員。就好比以前看《速度與激情5》的時候,走出電影院,啓動汽車,就有將油門一腳踩到底的衝動;這次,若身邊有一支槍,或許我也會順手操起來對着屏幕上的鬼子掃射一通。梅爾吉布森的影響力就在於,他還原了戰爭的真實,讓你身臨其境。

在電影裏,主角多斯各種神奇,就象開掛一樣,在槍林彈雨中救了75人而毫髮無損。昨天看完電影,忍不住上網搜了一下主人公事蹟,結果發現真人更傳奇!也許梅導不想太神化主人公了,在劇情裏隱忍地打了折。縱使這樣,這個傳奇人物已通過一部電影已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至於主人公如何傳奇,爲了不劇透,暫且不提。但是,“上帝,讓我再救多一個!”這句話,還是很令人動容。

這部片估計讓很多觀衆付出了眼淚,就連我一位當過兵、平時扮成一副硬漢樣子的朋友都說看得熱淚盈眶。影片中最戳中淚點的是,多斯在敵人的追趕中綁上繩子跳下懸崖,最後安全着落,當戰友從後面輕拍他肩膀時,他以爲是敵人,激動地往後一甩手時,戰友們輕聲安慰他:別怕,你安全了!那一瞬,熱淚奪眶!除了感動,還有那緊繃了兩小時的一口氣,終於緩緩地舒了出來!

感謝片方,沒有將這部片製作成3D,讓我脫離了沉重眼鏡之苦,也方便了拭淚;感謝廣電總局,只刪減了不到30秒……當然,這電影也有讓我不爽的地方:今天無論看誰的臉,都會想起片中那埋在地下還骨碌碌亂轉的眼睛!

最後,還是中了梅導的套路,忍不住感嘆一句:和平真好!

觀看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五

闊別導筒十年的梅爾·吉布森終於帶來了新作《血戰鋼鋸嶺》。看了《勇敢的心》之後我就被這個導演震懾到,我的天,我發現,有的人就適合拍這種宏大的史詩類型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也許是太久太久沒有看過戰爭片了,《血戰鋼鋸嶺》的戰爭場面在我看來實在是驚心動魄。

一位影評人說“電影開篇,慢鏡頭加上平行移動,像畫卷一樣爲我們展開了太平洋戰爭期間,沖繩戰場上,人間煉獄一般的場景。”我覺得這個像畫卷一樣的比喻很棒!這個戰場上有的是導彈爆炸後的黑霧和飛濺的火花,有的是無數不長眼會咬人的炮彈,還有遍地的殘缺的屍體,更有着來自地獄的死亡氣息。吉布森像以往一樣直接的赤裸裸的正面的近距離的表現了這個如地獄的戰場。 

看到這樣戰場的我和那些爬上了高地第一次真正來到戰場的士兵一樣,心驚膽戰。當士兵跨過一具又一具的屍體的時候,我想真是人間煉獄。假如是我上戰場,跨越一具又一具屍體在槍林彈雨中作戰,我能活下來嗎?或者說我有勇氣嗎? 

但是梅爾.吉布森逼真的戰爭場面不止如此,出來爆炸還有鮮血。那些慘烈的殺戮場面更是讓我不敢直視,一瞬間失去雙腿的士兵還有一瞬間死亡的士兵,一瞬間屍橫遍野。另外還有老鼠啃咬屍體的場景……

在這樣的戰場上,男主角抱着多救一個人的信念,在槍林彈雨裏穿梭,總計營救了75名傷員,竟然沒有受到任何的致命傷。這實在是太難以置信了但這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接下來我想說的就是男主——Desmond T. Doss(由我很喜歡的演員安德魯.加菲爾德扮演)。

梅爾.吉布森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已經展現了Doss的成長曆程。這一部分其實已經表明了男主角的信仰形成的原因。父親是一戰的倖存者但是十分的厭惡戰爭。他酗酒,家暴,對孩子也不管不顧。母親則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一個溫柔的婦女。幼時Doss在和哥哥的打架的時候差點打死了哥哥,他意識自己差點就犯了上帝最爲厭惡的殺戒。(這讓我想到了甘地,甘地小時候偷吃了肉,告訴家人之後得到家人的諒解,從那時起甘地就體會到了寬容非暴力的力量。可見信仰可能從小就會長產生並且還會變堅定。)在父親打母親的時候,Doss拿槍指着父親,卻沒有開槍,他說他在心裏殺了父親。也就是說開了殺戒,所以以後都不會再碰槍。之後Doss挽救了一個年輕人的生命,保護生命之後,他體會到了這種挽救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之後Doss在醫院遇到了自己的摯愛,美麗的護士:Dorothy Schutte。同時Doss也打算實現自己當醫生的夢想,並向Dorothy借相關的醫學知識書籍,在哥哥參軍後,自己也決定加入戰地醫療隊。Doss的未婚妻對他加入戰地醫療隊表示支持,她送給了他一本夾着自己相冊的袖珍聖經,這本書對於他來說極爲重要。是鼓舞他走下去的支柱。

當Doss進入了軍營,影片又呈現了他的完整軍旅生活。梅爾·吉布森,用幾個場景刻畫出嚴厲的教官,痛苦的軍事訓練,以及新兵宿舍裏的明爭暗鬥。從Doss拒絕碰槍開始,劇情就轉入了緊張壓抑的階段,舍友排擠他,嘲笑他,揍他。Doss可以說是飽經虐待,但在重整旗鼓的父親,溫柔的母親,善良的未婚妻的支持下,Doss最終沒有選擇退出軍隊,而是成爲了一名軍醫。而那一本夾有未婚妻相片的袖珍聖經,也成爲了他的象徵。

大也許很多人都有信仰,很多人都相信上帝。而在戰爭時期,人們已經顧不上談這個了,尤其是生死關頭,哪還顧得上這個,活下去纔是最重要的,即使不擇手段。而Doss是一個怎樣都不會妥協自己信仰的偉大的異類。

傷兵可能沒有都被救走,畢竟情況危急,倘若傷勢嚴重,也有可能不救了。在大部隊撤退之後,這些留在戰場上傷員就是死路一條 。而Doss救助發現的每一個可能救活的傷員,他說,我會帶你回家。這裏我看見的是對於一個生命個體的尊重。而不是以往那種很宏大的愛國精神,這也許也是閃光之處。難怪士兵們只有和Doss一起才願意上戰場,因爲即使自己受傷了,也有人會帶自己回家啊!

戴斯蒙德·道斯是第一個拒服兵役者但卻獲得榮譽勳章的士兵

影片最後在Doss晚年,以及當年被他救助的老兵訪談的視頻中結束。因爲是真實的故事,所以主角的光環也可愛起來。因爲真實,所以震撼,所以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