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觀看戰狼2觀後感

觀看戰狼2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戰狼》的故事情節,表達的是一種愛國情懷和爲國家、民族不惜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展現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理念,體現了當代中國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觀看戰狼2觀後感


觀看戰狼2觀後感【1】

我現在都能回想起在高三第一次看到《戰狼》預告片時,那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帶給我的熱血澎湃。直到整部電影結束,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

恰逢建軍90週年之際。我懷揣着同樣澎湃的心情,去看了《戰狼2》,依然很燃,依然很炸裂,甚至比之第一部更加精彩,更加震撼,“全程高潮無尿點”。

01冷鋒

拋開他本身作爲一名英雄特種兵的剛硬鐵血之外,我還看到了他的血性和柔情。

血性

電影開頭就給了我強大的衝擊。

吳京飾演的冷鋒給強拆頭目那致命的一腳,只能用帥來形容。

上一秒,這個頭目還囂張地湊到冷鋒耳邊說:“等你走了,看我怎麼弄死他們”,一副“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殺不死我的樣子”的醜惡嘴臉,下一秒冷鋒那一腳,就是寧願搭上自己也要弄死你的血性。

並不能因爲我是當兵的,我就一定要讓着所謂的“人民”。

這是這個人物在原則之下的血性所在。

柔情

在冷鋒受了傷,感染了拉曼拉病毒,瀕臨死亡之時,一段他與未婚妻的回憶殺差點將我眼淚逼下來。

整部電影有很多關於他們二人曾經的回憶,冷鋒隻身一人遠赴非洲,也是爲了去尋找殺死未婚妻的兇手。

戰士有鐵血,但也有柔情。

這些血性與柔情也將這部片子上升得更爲立體,不是隻有打鬥,而是更加充滿劇情,灌輸進真情實感。

02真實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

並不是說我認爲這是一部紀實電影,而是這部電影並沒有脫離現實,真實而又大膽。

很多的情節都能在現實中找到事實依據,比如拉曼拉病毒,原型應該是埃博拉病毒;

那些戰亂、槍殺場面的真實感能讓人忘記是在觀看電影;

電影中無所顧忌地展現強拆、僱傭兵、槍殺總理等陰暗面的大膽;

真槍真刀、真真實實的坦克大戰、汽車炸燬……

給人以情節上和畫面上的真實感。

也許內容上會有誇大,會有主角光環,你可能也會說如果是其他人早不知道死過多少回了,但這難道不能是電影正常的戲劇效果嗎?

03愛國

豆瓣上一些打一星的人認爲這裏面宣揚的是“假到嘔吐的愛國主義情懷”,適合那些“一聽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就高潮” 的人觀看,而吳京是“意淫到了腦殘的地步”,“完全是在實現他小粉紅的`英雄夢”。

EXM???

什麼是“假到嘔吐的愛國主義情懷”?如此捍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是假的愛國嗎?那什麼又是真的呢?即使拍攝手法會有誇張,可表達出的態度卻不應該受到如此侮辱的評價。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有任何問題嗎?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不是理所當然?

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次非洲反動頭目說的“不要殺中國人”,這確實是我們國家實力強大的表現,更何況還有真實事件的存在,說吳京是“腦殘的意淫”就真是沒有正視自己的腦子了。

“個人英雄主義”不是美國電影經常使用的主題嗎?爲什麼到了中國就受到這樣的詆譭呢?美國還有《愛國者》呢,某些人的雙標簡直是細思極恐。

打着愛國的旗號來詆譭愛國片的人真的是愛國的嗎?

04平等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讓我觸動最深。

在唯一一架救援飛機趕到非洲救援時,負責人將中國人和非洲人劃出界限。我能理解,在死亡面前,我們首先救的當然會是我們的同胞。

但冷鋒在給出“婦女兒童上飛機,男人們跟着我殺出去,我們所有人一起走”的解決方案時,我卻更加能理解。

民族沒有貴賤之分,每個種族都是平等的。

05和平

整部電影從頭打到了尾,用戰爭向我們宣傳了和平的理念。

電影中,大家前一秒還在一起喝酒唱歌跳舞,後一秒卻馬上發生了戰亂。我們身處在和平之中,但我們也應該知道,很多地方的人民依舊正在遭受着戰亂。

就像薛之謙說他的心願是世界和平,在看到如此慘烈的戰爭場面時,所有人的心願又何嘗不也是世界和平呢?

此外還不得不提一句,張翰在電影中飾演一個“熊孩子”,算是承包了這一部嚴肅電影的所有笑點了,在緊張之餘增添一絲輕鬆。

電影中有很多讓人難以忘卻的情景,也有不輸好萊塢大片的打鬥場面,但我覺得這些並不是吳京拍攝這部片子真正想要展現的。

肯用幾個月的時間不顧自身危險只爲拍攝開篇那兩分鐘的海下一鏡到底的打鬥場面,他想表達的應該是一種態度,一種真實、愛國、平等、和平的態度,是一種精神所在。

不是某些人所謂的“虛假”、“炒作”,而是真正將他的情緒融入進這部片子之中,向所有人展現出中國的態度。

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的底線高於你的理想”。

在最後與終極大boss對決之時,有一段對話我覺得應該放在末尾:

“你們這些民族就是膽小懦弱,就該一輩子被欺壓”

“那他媽是以前”

觀看戰狼2觀後感【2】

《戰狼》的故事情節,表達的是一種愛國情懷和爲國家、民族不惜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展現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理念,體現了當代中國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主角冷鋒有擔當、有勇氣、有本事,他和他的戰友們符合新一代革命軍人標準要求,契合我們內心關於英雄的描繪,激起了觀衆心中的共鳴,重新喚起人們對英雄的崇拜、嚮往和追逐。而正是這種崇拜,能激起普通民衆內心的豪情,深化青年官兵對自身使命和責任擔當的認識;這種嚮往,爲我們指引了改變現狀、奮勇前行的方向;這種追逐,把當代革命軍人內在的精神動力轉變爲投身強軍實踐的巨大力量。

《戰狼》的魅力,還在於它製造了軍人血性的強大引力場。從嚴格意義上講,冷鋒不算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兵”,他不夠守紀,個性太強。但這些個性恰恰從另一個側面展現了當代軍人的血性,他違抗軍令打死犯罪分子,展示他的疾惡如仇;他穿梭炮火硝煙和槍林彈雨,與狡猾的毒梟、僱傭兵鬥智鬥勇,展示了他的英勇和果敢。所有這些,把中國軍人身上最陽剛、最英雄的一面展示得淋漓盡致,讓觀衆在感嘆新時代人民軍隊英勇善戰的同時,也看到了英雄血性在新時代強軍征程上煥發出新的活力。這種血性的強大引力場,對社會是一種展示,樹起了人民軍隊的好樣子,對廣大青年是一種激勵和引領。

餘秋雨說,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曾幾何時,我們中的部分人的精神價值被帥男靚女式的“顏值”觀牽着鼻子走,對人內在的精神力量關注甚少;還有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被“都教授”式的“暖男”所左右和改變,離開了風花雪月男人味彷彿就無從展現。

在娛樂節目中比比皆是尖聲細語的說唱、千姿百態的裝純賣萌,各類真人秀、脫口秀、達人秀節目中隨處可見譁衆取寵的反串。而楊子榮式的真英雄、高倉健式的硬漢子、007式的大丈夫在影視劇中反倒成爲稀缺“產品”。正是在這種缺少英雄文化薰陶和血性文化激勵的社會生活中,許多青少年多了一絲“奶油味”,少了些許陽剛氣。

丘吉爾說,不伴隨力量的文化,最終將成爲滅絕的文化。魯迅的雜文因思想和語言的力量而激勵和警醒世人,名垂於世;金庸的武俠小說因英雄豪情而感染讀者,長盛不衰。

吳京正是受時下青少年女性化現象嚴重的觸動,而產生了這種呼喚血性、推崇硬漢的創作思路。片中的中國軍人展現的是熱血青年的形象,喚起了觀衆心底的血性,成爲“80後”、“90後”追捧的對象,併成功超越同期上映、偶像陣容龐大的某愛情片。

文藝作品以其理念和藝術形象感染人、改變人,通過人內心的作用轉化成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我們就需要這樣能夠激發正能量、激發血性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