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血戰鋼鋸嶺劇情介紹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場,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不願意在前線舉槍射殺任何一個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戰士們的排擠。儘管如此,他仍堅守信仰及原則,孤身上陣,無懼槍林彈雨和兇殘日軍,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戰友。數以百計的同胞在敵人的土地上傷亡慘重,他一人衝入槍林彈雨,不停地祈禱,乞求以自己的綿薄之力盡再救一人,75名受傷戰友最終被奇蹟般的運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還。

《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因爲自己的信仰,堅決不碰任何武器,入伍後受盡戰友嘲笑與調侃,最終卻在極其慘烈的沖繩島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名戰友,成爲了美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開過一槍而獲得榮譽勳章的軍人。這一事件本事就因其與生俱來的傳奇色彩而蘊藏着精彩的故事衝突。當這個故事被移交到梅爾·吉布森的手上後,其中的衆多衝突更是被逐一深掘,繼而放大成了一個又一個高潮迭起的戲劇矛盾。

首當其衝的就是主人公的信仰。事實上,這也恰恰是整部電影最爲關鍵的核心。道斯下士因爲其獨特的童年經歷以及對上帝的虔誠信仰,堅持此生不觸碰任何能奪人生命的武器。而對於軍人而言,唯有槍械纔是戰場上最可信的夥伴;從入伍的那一天起,軍人們就被教導務必時刻與槍械相依爲命。道斯下士的身份與自己的信仰之間發生了劇烈的矛盾,繼而構成了《血戰鋼鋸嶺》前半部分的文戲精華。

在將近一個多小時的篇幅裏,道斯下士的人物形象在導演的娓娓敘述下不斷得到充實,並且日漸豐滿。他對待愛情的態度、在家庭中與雙親及兄弟的關係,都被一一呈現了出來。然而由他所帶出的每一個角色,也都在與他的信仰所造成的衝突互動中不斷展現出自己獨有的人物性格與人物經歷,隨即在潛移默化中猶如蜘蛛織網一樣迅速擴張。井然有序的同時架構出了一個生動的歷史大環境。每一個角色都因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在故事的推進過程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大段的文戲內容中,無論是道斯下士的戰友、戀人、家人,亦或是上級軍官,都因道斯的信仰與軍隊之間的矛盾牽一髮而動全身。令文戲也呈現出了一種凝神屏息、欲罷不能的觀影體驗。當雨果·維文飾演的男主角父親穿着一戰時期的制服爲兒子奮力辯護之時,之前一直被有意壓制着的內斂表演瞬間爆發出了驚人的戲劇張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雨果·維文貢獻出了自身從影以來最出色的一次情感大爆發。

在文戲處理上的深入人心,以及與全片主旨的緊密結合,令《血戰鋼鋸嶺》中文戲的立意與精彩程度要遠遠高於《拯救大兵瑞恩》中過場價值更大的文戲情節。如果說《大兵瑞恩》的文戲表現了斯皮爾伯格對於二戰時期戰場上的士兵心理刻畫的一種廣度,那麼《血戰鋼鋸嶺》則從個體角色身上挖掘出了一種罕見的深度。

伴隨着沖繩島戰役的來臨,《血戰鋼鋸嶺》開始從文戲逐漸轉入了在大銀幕上久違的戰爭場面。如果說《勇敢的心》中血腥的冷兵器交戰是梅爾吉布森調度宏大戰場的小試牛刀、《啓示錄》中的血腥描繪是一次漸入佳境、那麼《血戰鋼鋸嶺》中的血腥與暴力簡直就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起讓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拯救大兵瑞恩》開頭30分鐘的諾曼底登陸戰,梅爾·吉本森帶來的是一次基於“大兵瑞恩”的全面升級。

在這場交戰中,可以清晰地直面戰爭的慘烈。四處散落的肢體、子彈穿過腦袋後的空腔效應、真實噴濺的血漿,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感嘆,幸好導演拍的時候沒有使用120幀與4K 3D的高規格搭配,不然真不知道有多少觀止會因爲太過身臨其境而直接嘔吐到前排觀衆的腦袋上。但這種真實與血腥恰恰是梅爾·吉布森的拿手好戲,只是經過老人家的十年磨一劍後,展現的更爲極致了。

《血戰鋼鋸嶺》的血腥不是爲了血腥而血腥。梅爾·吉布森之所以花了如此濃烈的筆墨來渲染戰場的殘酷,究其根源還是爲了突出主人公道斯下士的成長,以及其信仰的堅定與可貴。當美軍在日軍猛烈的炮火下進退兩難之際,一直被大家所小看的道斯下士展現出了其驚人的魅力。這個看上去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拿着一本聖經,穿梭在異常兇險的敵後戰場,救死扶傷。儘管炮彈在他的身邊不斷落下,但是道斯的身上沒有絲毫的膽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唯有他那堅毅的信仰帶來的強大戰鬥力。當然,《血戰鋼鋸嶺》人物原型的真實性也爲其最終的情感衝擊力加分不少。

一個演員想要獲得傑出的成就,往往需要塑造出一個令人記憶深刻的角色。安德魯·加菲爾德在好萊塢摸滾打爬多年後總算是依靠此片熬出了頭。若干年後當人們在別的電影中再次看到安德魯·加菲爾德的時候,相信九成以上的觀衆都會記得他就是那個曾經出色詮釋了道斯下士的男人,之後纔是“OH,也演過蜘蛛俠、還有社交網絡”。而對於梅爾·吉布森而言,《血戰鋼鋸嶺》在電影史上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部梅爾·吉布森執導的電影,它會成爲一個經典級的藝術品,被人們反覆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