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剔除創業的三重壁壘

剔除創業的三重壁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74K 次

可能深受“學而優則仕”“士農工商”等中國傳統觀念以及中國某些現實因素的影響,多少年以來,中國大學畢業生一直熱衷於報考公務員。調查顯示,在美國,3%的大學生願意考公務員;在法國,爲5.3%;在新加坡,只有2%;在日本,公務員排在第53位;在英國,公務員進入20大最令人厭惡職業榜;而在中國,76.5%的大學生願意報考公務員!

剔除創業的三重壁壘

由於熱衷於從事公務員、國企職員等穩定職業,中國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比例,更是低之又低。麥克思研究員發佈的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中國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率,2013年僅爲2.0%,2014年提升到2.9%,2015年提高到3.0%,這些數據都遠低於發達國家的20%~30%,其中,美國爲36.1%。而且,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平均僅爲1%左右,全世界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平均爲10%,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平均爲30%。而我們所熟知的比爾·蓋茨、喬布斯等改變人類生活的企業家更是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

中國大學生創業率低、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可以從自身因素、資本因素和環境因素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創業者的自身因素。企業家精神包括激_情、創新、進取、冒險、敬業、奉獻、合作等。許多成功的投資人,包括羅傑斯、孫正義、徐小平、徐新等,都強調了創業者激_情的重要性,甚至把創業者是否具有創業激_情作爲是否對其投資的重要考量之一。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宣揚“中庸之道”和“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這導致一批又一批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認爲,上大學後成爲公務員或白領纔是他們正常的人生軌跡,而且,全社會也都持有這樣的觀點,形成了這樣的氛圍。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大學生改變這種片面的就業觀,告訴他們創業不是退而求其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當然,我們也要告訴大學生,創業絕不會一帆風順,必須持有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態。

第二,資本因素。國際上有這麼一種說法,創業者的首筆資金來自3個“F”,即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和“傻瓜”(Fool)。中國大學生創業的資金籌集渠道,部分來自學校創業資金、合作團隊、國家政策資金、自主理財以及極少部分人所能取得的銀行貸款,但還是以親朋好友的支持爲主。調查顯示,36.9%的高校大學生表示,在創業初期最希望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遼寧大學的一項調查也顯示,資金不足已成爲大學生創業除經驗不足之外的第二大難題。

以色列是一個“創業的國度”(start-up nation)。以色列今天的巨大成就與其國民樂於創業密切相關。以色列大學生畢業之後,有25%的人走上了創業的道路。與中國大學生創業資金大部分來自家庭支持不同,以色列大學生創業資金主要來源於社會資本。以色列僅有835萬人口,與我的家鄉湖北省黃岡市差不多,但以色列每年卻能吸引大量的創業資本。即使是在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以色列還吸引了超過20億美元的創業資本,相當於擁有6100萬人口的英國當年所吸引的創業資本的總和,也相當於德、法兩國吸引到的創業資本的總和,更相當於中國同期三年所吸引到的創業資本總和。因此,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新興企業,比全歐洲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總數還多,相當於中、日、印、韓四國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總數之和。

反觀中國,儘管有上萬家基金,但是,風險投資所佔比例異常微弱,從國外吸引到的風險資金數量非常有限。GP(普通合夥人)組建基金也好,LP(有限合夥人)投資基金也好,多半抱着“今天結婚明天就生孩子”的想法去投資成長型的企業。而真正投資大學生創業,支持有優秀創業、創意思維者(或許未來會成爲馬雲類型的企業家和阿里巴巴這類企業帝國)的投資機構少之又少。

馬雲當時創業的時候,沒有受到中國投資人的青睞。我身邊就有好幾位投資人拒絕過馬雲的投資請求,當然,後來他們都追悔莫及。在馬雲創立阿里巴巴之初,是外國投資人高盛聯合其他投資人一起投資了500萬美元;就在遭遇互聯網冬天的前一年,日本首富孫正義投了2000萬美元;在2003年再次遭遇互聯網冬天危機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孫正義追加投資6000萬美元。最終,孫正義持有阿里巴巴34%的股權;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以後,持股阿里巴巴14年的孫正義,其投資回報從原始投資的8000萬美元,猛漲到668億美元。

第三,環境因素。創業需要引導,需要資金,也需要有好的環境支持。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舉例來說,我參加過很多會議,就算是關於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會議,只要有官員在,再知名和有實力的企業家都要“靠邊站”,更不要說毫無資歷的創業人。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組建一隻基金,募集資金時間不到一個月,但是,辦理公司所需手續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我們要註銷一個企業,花了3年多的時間還沒有辦完手續。

2013年9月24日,我在美國紐約Downtown Association俱樂部與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進行過一次對話。在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與前景時,埃德蒙表示,中國要加大力度支持企業創新和鼓勵大學生創業。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蘇聯接見中國留蘇學生時說:“世界是你們的,當然,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中國的前途是你們的,世界的前途是你們的,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2]一個國家的持續繁榮昌盛,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當代青年的努力方向與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必須支持青年人創業,尤其要鼓勵學有所長的大學生通過創業去創新,以創新的思路與方式去創業,還要“以創業促就業”。

那麼,如果要創業,究竟該怎麼做呢?作爲一個有過兩次創業經歷的創業者,我的建議如下。

首先,要“謀定而後動”。也就是說,在選擇創業道路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認清自己適合做什麼,創業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有哪些特長和優勢。把所有這些問題都考慮好了之後再定位,不要憑一時之興趣,更不要任一時之衝動就去選擇自主創業這條道路。

其次,要考慮到任何人創業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的。所以,既要想到創業成功需要一定的過程,還要做好跌倒的準備,而且,必須是跌倒之後再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經驗,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再次,要自主創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創新精神。同質化、無創新的創業,成功率是很低的。創業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並取得成功,就得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而且,創新不只是技術和手段的創新,商業模式、經營管理等商業層面的創新也十分重要。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在企業家創新領導力高峯論壇會上指出,國內依靠商業模式創新而成功的企業佔95%以上,僅靠技術驅動的成功率則不到5%。大學生創業要提倡個性化和差異化,不能簡單地去模仿別人所謂的“成功經驗”。在借鑑的基礎上凝練原始創新永遠是商業智慧的核心。因此,我建議創業者一定要在創新上多動腦筋,多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佔得先機,否則,只能淪爲創業成功率中的分母。

最後,也是最爲重要的一點,即創業一定要講誠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難興,政無信必頹。”這句話值得我們所有的創業者遵循。三鹿集團公司原來是國內最大的奶粉生產企業,但是,一個“三聚氰胺”事件就讓它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分崩離析。對比三鹿這艘“航母”,纔剛剛邁出腳步的我們更要認識到誠信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在當前的社會中,我們確實發現不少坑蒙拐騙者得益於一時甚至“春風得意”了較長的時間。但是,從整體和長遠角度來看,只有誠信者才能贏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