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從詩人楊萬里的詩看人才爲什麼不願到基層?

從詩人楊萬里的詩看人才爲什麼不願到基層?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從詩人楊萬里的詩看人才爲什麼不願到基層?

人才爲何不願到基層?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解答

作者:馬桑(雲南大學教授)

摘自公衆號:桑言良語

近期在做一個可以稱得上“老生常談”的課題,有關於如何鼓勵人才向基層流動,向邊遠地區流動。歷經多輪調研訪談和資料查閱,深覺這一問題之所以一直存在,其實是激勵機制失靈,尤其是選拔機制難以克服的偏誤所致。

爲什麼人才不願到基層?我們先來看一首耳熟能詳的詩詞。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首七言絕句的標準翻譯是:畢竟是西湖六月的美景,特有的風光與別時不同。碧綠的蓮葉無邊無際,陽光映照下荷花格外豔紅。

但是,如果你瞭解寫作背景和古人喜好借物詠志、以物喻人的表達風格,你就會明白這首詩不簡單!

詩的寫作背景:

楊萬里,南宋著名詩人,“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時任直祕閣少監。直祕閣是給皇帝草擬詔書的機構,祕書少監是管理直祕閣的。

林子方,舉進士後,任直祕閣祕書,按照剛纔的職能介紹,可以說是皇帝祕書處的一個小祕,也是楊萬里的下級。楊、林二人有相似的強國主張和抗金抱負,時常在一起暢談國事。

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興,認爲可一展宏圖。楊萬里卻不這麼想,在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要儘快想辦法回來。

該詩的關鍵隱喻是:

“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都城臨安。“六月中”是指朝廷。下半句“風光不與四時同”是指朝廷和地方終究不同。“天”和“日”都是指皇帝或者朝廷。“接”是“挨着”的意思,“映”指“映襯”。“蓮葉”、“荷花”都指人,此處暗示的是林子方。“無窮碧”、“別樣紅”的意思是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經此一剖析,整首詩的真實意思躍然紙上:

畢竟是朝廷裏面,到底和地方不同。你只有在皇帝身邊,纔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可惜林子方不知是沒有聽懂,還是造化弄人,總之,他以後再也沒能回到京城,歷史上也再無其人的痕跡。

現在,大家都在談平臺,因爲無數的例證證明了“高度,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起點決定的”。如果你的起點高,一個簡單的跳躍就能超過窪地起跳的人很多倍。這一點,楊萬里作爲一個“老江湖”,看得很清楚。因此他才勸告林子方,在皇帝面前還沒有混到臉熟人熟、入眼入心的情況下,一定要慎下基層。

按照吳思老師的分析,中國社會自秦一統天下之後,就進入到“官家主義”。官家既可能指皇帝,也可能指官員,或者官僚機構。

筆者以爲,出自於鞏固官家統治利益的需要,官家主義的選拔任用機制的核心必然是“自上而下”,也就是下級官員是由皇帝(或者上級官員,或者上級官僚機構)任命的。用現代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這一現象倒也說得通:信息不對稱問題和績效難以量化問題的存在,使得全面客觀評價所有官員根本不可能。所以,擁有任免權的官家只可能推薦或者指派自己熟悉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