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老一代創業家對80後一代創業的評價

老一代創業家對80後一代創業的評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老一代創業家對80後一代創業的評價


未來50年必定是80後的天下,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現在80後註定難以成爲商業的中堅力量,這也是不可抗拒的現實存在。“只有失敗的教訓纔是深刻的,纔有含金量。”那麼,從期待落空的80後創業者羣體身上,我們能得到哪些有含金量的啓示呢?
沒有50年代的苦難、60年代的動盪、70年代的包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出生於改革開放風雲際會之時的80後都有一些欣欣向榮的精神特質:自我、執著、狂熱、不循規蹈矩、敢作敢爲。因此,也被看多了大場面的長輩們習慣性的貼上幼稚、驕縱、享樂、浮躁、桀驁不馴等標籤。
代溝總是存在,這也是自然規律。確實,與前輩們相比,80後不夠成熟。這也導致了其身上的優點很容易成爲創業過程中的最大阻力。但我們毫不懷疑的是,在商業領域,80後一定會如先輩們一樣,在社會的熔爐中百鍊成鋼,成長爲新一代的領軍者。雖然,在這個羣體中,只有那些用時間來換取到成長空間的人,纔會最終到達巔峯的頂點;更多人,則是在中途,便黯然隕落了。
大起大落又超級崛起的史玉柱曾表示:“只有失敗的教訓纔是深刻的,纔有含金量。”那麼,讓我們做一次事後諸葛亮,看看從期待落空的80後創業者羣體身上,我們能得到哪些有含金量的啓示呢?
1、名大於實。一些創業者過度包裝的痕跡一覽無餘。綜合所有倒下的80後創業者和創業項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創始人沒有一個踏踏實實的、計劃做一輩子事業的心態。這其中,在董思陽身上體現的尤爲明顯——其只是一些幕後的手所包裝出來的一個神話泡沫而已。這是一個呼喚英雄和標杆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題材的時代,所以剛剛嶄露頭角的80後創業者,很容易成爲媒體乃至政界所關注的新星。但當泡沫戳破,神話主角現出原形時,其脆弱和幼稚卻又令人嘆息。
2、不夠專注。絕大部分倒下的創業者,幾乎都犯過戰略搖擺的錯誤。得益於新經濟的興起,互聯網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頭腦靈活的80後創業者,在飢不擇食的情況,很容易陷入跟風的誤區。web2.0興起了,他們掛上2.0的標籤;sns興起了,他們套上交友的概念;博客興盛了,他們立馬殺進去;視頻崛起了,他們毅然蠢蠢欲動……誰都知道,他們可能跟的不是風,是寂寞。可問題是,成功者大多是寂寞的。現在大凡有點成績的標杆公司,哪個不是堅持了10年以上?而其中有些公司,到了第9年,還依舊是一個被人質疑的寂寞的主。
3、賭徒心態。上個世紀裏膽大的爆發戶給後代留下的影響足夠的深遠,所以現在很多創業者都是有大膽量的人。而且,伴隨着時代的進步和vc的活躍,一種新的急功近利的賭徒心態開始在創業者心中蔓延。不少人以賭徒的心態,把能夠忽悠到投資者的銀子,作爲自己的終極追求。在此種心態下,企業能夠做好,反倒成了一個奇蹟。
4、戰略失當。很多80後創業者對“下海”的困難估計不足,未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便進入了不該進入的市場。在考慮市場進入時,一般應該注意三點:第一,市場的空間容量和商業價值應該足夠大;第二,能夠形成先發優勢和壁壘,以維持行業前三的地位;第三,警惕強大的巨頭在虎視眈眈的等待市場培育者,以便其實行後來居上的追趕戰略。很可惜,在達貝妮的第二次創業方向——視頻搜索上,我們幾乎看到這三個問題其都沒有考慮清楚。所以最終項目偃旗息鼓,也就毫不稀奇了。
5、缺乏願景。願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是畫餅。低級的願景給內部人畫利益的餅,高級的願景讓消費者引起共鳴乃至崇拜的餅。到目前爲止,很少聽說過有哪個失敗的80後創業者能將自己企業願景很簡單明晰的廣爲傳播。在這個方面,大公司做出了榜樣。如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而阿里巴巴的則通俗的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些公司的口號很宏亮,理想也足夠高遠和純粹,能夠很自然的凝聚人心——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
6、沒有文化。組織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宗教,即通過控制和同化人的思想,最終形成萬衆一心、排山倒海的戰鬥力。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很有名的公司總是年復一年的做一些外人看起來很奇怪的事情,比如說經常喊口號,和搞一些很奇怪的集體活動,而且樂此不疲。但文化的最終形成,有賴於企業核心的價值觀作爲凝聚力和紐帶。而現在多數的80後創業者並沒有提煉出真正的價值觀,更談不上培育出合適的文化了。沒有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的公司,最終不過一盤散沙而已。樹倒了,猢猻立馬就會散架。
7、商業模式。企業能夠長久存在的首要前提是有利潤的產生,即賺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但現在多數創業者走的是一條燒錢的路,一直沒搞清楚賺錢的方向在哪裏。一個能夠運轉起來的商業模式,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性,無論怎麼說,都不爲過。多數80後創業者與投資者鬧翻,甚至最終倒下,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因爲一個錢字——錢的背後,則是商業模式的迷茫。其實,哪怕是一塊錢的贏利,都應該被企業列爲最優先實現的目標。有贏利,代表着企業尚有一口氣在喘息着。而在這個殘酷的競爭世界中,還能喘氣的公司,就代表着未來堅持的勝算。
總結出來,80後創業者失利的原因還有很多。不過,也無妨。“少年不知愁滋味,爲賦新詞強說愁。”80後經歷的這些,或多或少,都是前輩們經歷過的。所以創業者的偶像馬雲說,“男人的胸懷是被委屈撐大的”——這話對女性也通用。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也教誨:“追求的成功,是一種心態上的成功。我把它比喻成是摔倒了爬起來的精神。你摔倒了一次兩次,最後你就爬不起來了,你就是躺在地上的一條蟲;如果你摔倒了一萬次,一萬零一次還可以爬起來往前走,你就是一條龍,就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所以,想做英雄的80後創業者,大可不必被一時的失利嚇趴下。樂觀一點來看,根據前輩們的研究,在社會大變革的時期,正是英雄橫空出世之時,這個大前提很幸運的被這代人趕上了。在此情況下,偉大的成功定律其實很簡單,當事人滿足兩個條件即會有很大的機會:1、在某一專注領域,至少有一萬小時的練習和積累,這是基礎;2、這個過程需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一般而言,他應該在20多歲左右,這是年齡的基礎條件——太小則不懂事,太大則思維已定勢。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的80後創業者,還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