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80後商二代子承父業房地產創業故事

80後商二代子承父業房地產創業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在80後創業者當中,有的是白手起家的,有的是富二代,有的是商二代,不管是什麼,創業者的艱辛都是一樣,人生並不是那麼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下面講述一個80後商二代的創業之路,他叫馮永文,他出生於廣東江門房地產家族,家族創辦的駿景房地產公司爲他搭建了創業的平臺,但是同樣經歷着辛酸和苦楚。

80後商二代子承父業房地產創業故事

馮永文2008年從武漢理工大學畢業時,在一家制造業企業找了工作,本想做一個職場上不可或缺的人,因爲他的個性簽名是“世界沒有誰都能轉,但要做一個缺了你,公司比較傷筋動骨的人”。但08年金融危機,讓國內製造業整體下滑,馮永文放棄了在製造業發展的念頭,“大學選化學專業,也是根據經濟形勢走的,02到06年,隨便一個製造業都可以賺錢”,馮永文說自己是生意人,面對製造業下滑,而房地產不斷走強的經濟形勢,他回到了家族經營的房產公司上班。

大學畢業的第二天,馮永文就回到了家族經營的駿景灣房地產公司報到,工程、銷售等部門歷練一圈後,他正式掛上了執行董事的職務,開始負責公司具體事務運營。

大學畢業的第一年,馮永文說自己沒修過一天假,“連着上了400多天班,那時也不覺得累,因爲不懂的東西太多,都要學。”他的歷練從工程部開始,因爲他認爲房產項目成功的關鍵在於戶型設計和規劃,“產品好是賣得好的關鍵。同事說,”後來,他又到銷售、開發等部門晃了一圈,正式掛上了執行董事的職位,全盤接手父輩的生意。

“父輩的錢都是一分一分辛苦賺來的,我們從小家教也很嚴格”,馮永文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初中時他每週有五元錢的零花錢,儘管用完後可以再要,但需要向母親說明花錢的用途,而大學時的生活費也只有每月800元。“吃食堂的話每月需要600元左右,其他的用來打球拍拖”,生活費有限,馮永文還發過傳單、倒賣過手機和顯示器,“不過那時候賺得不多。”

現在馮永文每天到公司報到,爲自己花錢的地方更少,“花錢也是要時間的”。除了沒有時間,初中高中讀了六年的寄宿制學校,也“扼殺”了馮永文花錢的慾望。“穿了六年校服之後,就覺得穿什麼都一樣了”。

2009年6月江門北新區兩個地塊公開拍賣,包括馮永文在內的9家房產商參與競拍,最終在激烈的舉牌競價之後,越秀城建以9.68億元拿下地塊。這是馮永文接手生意後,第一次與外來房產商有正面交鋒,最終越秀城建以高價拿下地塊,而馮永文轉到新會,在同年7月以3.78億元拿下新會駿景灣地塊,成爲新會當年的總價地王。

到了2010年新會駿景灣第一期開盤,售價在半年內攀升到6800元/平米,其中有一期賣到7100元/平米,成爲城中熱聞。“但是到了2011年底,經濟形勢總體下滑,加上政府調控力度加大,資金鍊比較緊張,就直接降回6500元/平米”,馮永文形容那時降價銷售,無異於“割肉”行爲,但需要保證資金鍊安全。

2013年是馮永文大學畢業的第五年,他以1.64億元拿下了鶴山沙坪人民東路的一幅面積約2 .9萬平方米宅地,同時在開平亦有一個超過3000戶的開發項目,再加上目前北新區的在建樓盤,這位“商二代”的影響力位列本地房產商前列。

資金儲備一直是本土房產商的軟肋,“誰不想做十個八個項目,但沒有足夠資金,就很危險”,馮永文繼承了父輩的經營理念,穩健爲先:“父輩從八十年代鎮上的建築隊開始,中間做過造船,後來回到建築領域,再延伸到房地產商,錢是一分一分掙回來的,項目也要一個一個做。”

2000年之前,江門的房產商均需要掛靠在國有或者集體制開發商的民下,“例如水南、育德的一部分樓房是我們開發的,但沒有掛上我們的品牌,因爲那時都需要掛靠在其他企業民下。”到了06年,江門房價跟隨全國的腳步,開始逐步上漲,馮永文父輩才真正挖到第一桶金,“江門本地房產商都差不多在那時候開始積累大量資金,但已經落後珠三角其他城市。”

“我們起步比中山順德都要晚,江門沒有形成主打的房產企業,就有資金沉澱的問題”,此外馮永文認爲江門對於本地房企在資金和土地的支持力度上,與其他珠三角城市不成正比,“中山有雅居樂,順德有碧桂園,如果江門對本土房地產有明確的支持力度,肯定會有一個這樣的企業想出來擔旗做領軍人。”

馮永文分享自己在房地產行業的創業感悟:

“中山有雅居樂,順德有碧桂園,如果江門對本土房地產有明確的支持力度,肯定會有一個這樣的企業想出來擔旗做領軍人。”

“誰不想做十個八個項目,但沒有足夠資金,就很危險,錢是一分一分掙回來的,項目也要一個一個做。”

“長遠來看,如果中國經濟走勢良好,未來的二十年,房地產都不會衰。但能夠做到百年企業,還需要努力。”

以下摘抄一部分記者採訪馮永文的訪談錄:

記者:小時候會不會覺得物質條件比別人好一些?

馮永文:其實跟別人一樣,讀初中的時候零用錢5塊錢一個星期,用完再回去拿,但需要交代用在哪裏了。我們小時候覺得錢都沒有地方用的。初中和高中也很嚴格,全寄宿。穿衣服也是校服,穿了六年校服之後,對名牌就沒感覺了。對小孩管理嚴格沒什麼不好,因爲不是針對性的管理嚴格。每個學校一千多人,爲什麼別人受得了,你受不了呢?我是80後的年紀,70後的思想。

記者:從什麼時候明確要回來接班?

馮永文:大四明確了畢業後要回來。之前就想着自己開個化工類的製造廠,到了大四還應聘找工作去了,想看看別人怎麼管理企業。到畢業那年金融危機爆發,很多廠倒閉了。房地產剛剛開始,公司也確實需要用人,就選擇了回來。

記者:剛剛接手的時候,覺得難在什麼地方?

馮永文:專業知識不夠,特別是施工的部分。需要多徵詢老前輩的意見,多聽少說。不過只聽不說也不行,需要問和表達。我們的骨幹基本在公司做了二三十年,可以說是看着我長大的。雖然我身份不一樣,但我新加入的,不存在壓不壓得住的問題,是融入的問題。

記者:與公司元老在觀念上會不會存在衝突?

馮永文:我是在集體辦公室辦公,沒有設單間,吃飯也是大家一起在食堂,沒有特殊化。這是一個好處,我們整個企業來說,出現問題隨時可以溝通。老前輩看得清楚大趨勢,學費交得多,東西懂得多一些。我說自己的疑慮,他們會給意見。覺得對的東西,我就說,我不懂的也會問。

記者:接手後,公司有沒有什麼改變?

馮永文:因爲整個企業都朝着好的方向發展,我提出的是讓它發展更好的意見。有一些商業樓,父輩的意見是全部銷售完,我的意見是如果有潛力,留着以後發展,父輩也接受。方向性的問題是集體決策,晚上回家父子之間也是談工作,有時候一邊看電視,一邊談工作,溝通比較融洽。

記者:近年外地大型房企進軍江門,有無壓力?

馮永文:我們民企的優勢就是船小好調頭,集中在大衆市場,每個項目大概三到四年。他們的優勢是資金鍊充足,人才儲備足,政府層面處理比較好。但外來房企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沒有融入這個城市。不過大企業特事特辦,我們這種企業只能艱難生存。

記者:這幾年融資情況怎麼樣?

馮永文:這兩三年融資比較難。整個江門來說,2011年房地產行業裏面,中行只批了越秀城建的貸款。這些是沒辦法的,資金鍊壓力大,但還沒有出現過問題。我們資金回籠比較靈活,船小好調頭。

記者:以後對商業地產有無發展計劃?

馮永文:商業樓盤還是很謹慎,因爲我們做住宅是專家,去到哪裏開樓盤都會成功,但商業不熟。現在正在做,還是很小。找有潛力的地方,商業地產的選址很重要。

記者:計劃內的發展安排到了幾年後?

馮永文:現在我們手頭上的項目來說,新會駿景花園還需要一年半左右,江門北新區的樓盤今年年底可以收房。另外,開平一個項目,已經談好的有3000戶,30多萬平方米的規模,還在談擴大到100多萬平方米。長遠來說,如果中國經濟走勢良好,未來的二十年,房地產都不會衰。但能夠做到百年企業,還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