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如何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如何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1K 次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如何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如何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最重要的禮物就是“快樂”。快樂是孩子一生的財富,使他們能夠以輕鬆的心情來迎接未來的挑戰,快樂的人比較能以理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意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比如,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詢問孩子對快樂的體驗、感覺,問問孩子高興不高興,以及原因。比如出去玩的時候問孩子:“你今天玩得高興嗎?”父母也要經常把自己的體驗告訴孩子,如:“你能幫媽媽做家務,我很高興。”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着童真的想象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打雪仗、看螞蟻搬家——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不要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有機會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媽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孩子的這個願望,並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孩子能願意和你分享他們喜歡的故事,對他們而言是多麼地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如何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人

1.噓寒問暖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吃好,穿好,上最好的學校”,這是一位父親的教子經,也是大部分父母認同的教育方法。這些父母認爲,做一個好父母,就是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

由於父母沒通過培訓便在父母這個“職位”上走馬上任,以致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例如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林女士的兒子在一所寄宿制學校讀初中,一個月回家一次。“我現在天天都在擔心他,一個人在外面有沒有吃飽穿暖?碰到什麼困難沒有?”爲此,林女士每天給兒子打一個電話。像這種情況在中國家庭並不少見。

【正面管教祕訣】

父母的這種教育方法有失偏頗,父母要明確自己的教育地位和責任,你不是孩子的保姆,而是第一任啓蒙老師。因此,建議父母在噓寒問暖之外,要注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2.矯正孩子的依賴心理

小善媽這個家庭主婦當得可真不輕鬆,每天下了班回家,要服侍年邁的公婆,打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還要照顧剛讀小學的兒子小善。每天下來,她都只有一個字來形容:累。特別是那寶貝兒子小善,已經7歲了還什麼都不會做,事無鉅細都必定要她親力親爲。

小善媽盡力事先替孩子做好一切,但偶有“疏忽”,就會被弄得手忙腳亂。昨天她加班回來已經很晚,忘了把小善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今早小善醒來後就衝着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喊:“媽媽,今天穿哪件衣服?”“媽媽,穿哪條褲子?”“穿哪雙鞋?”“過來幫我係鞋帶。”……滿頭大汗的小善媽不禁感嘆:“唉,這孩子,怎麼這麼依賴大人,一點都長不大!”

【正面管教祕訣】

父母關心、愛護孩子絕不是錯,滿足孩子生理和心理正常發育的需求,也是父母的天職。但是,如果父母都像小善媽一樣,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攬,不僅自己累得心煩,也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和頭腦,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依賴心理。

3.不要剝奪孩子的成長空間

南京某高校一位大一學生李康最近出現了嚴重的幻覺,只要靠近他嘴巴的東西,他都認爲會被自己吃進肚子,包括杯子、菸頭、玻璃,甚至居住的大樓。

他也知道,這些都不太可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中國90%的父母屬於包辦型,這些父母的表現是對孩子生活上的一切大包大攬,小到吃飯穿衣大到選學校選專業,父母都包辦,孩子只負責學習。

李康就是如此,他從小所有事情由父母包辦,他只負責學習,進入大學後會覺得手足無措,他不懂如何與同學交往,因此害怕與同學交往,久而久之,他的潛意識裏就產生一個錯覺,“只要我一張口,就有東西會跑到我嘴裏。”

【正面管教祕訣】

父母包辦一切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性,從生活上的依賴,發展到學習上的依賴,再變成行爲上的依賴,最後發展到思維上的依賴。所以請父母該放手時就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