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故宮故事

故宮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故宮故事

故宮故事

導語:爲了讓大家對故宮的歷史底蘊有更好的瞭解,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則關於故宮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故宮故事

故事一:紫禁城的由來

故宮有很多的名字,其中最常被人所熟知的就是“紫禁城”。那麼“紫禁城”這三個字是怎麼來的呢?最爲廣泛的由來取自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芙蓉闕下會千官,紫禁朱櫻出上闌”(出自《敕賜百官櫻桃(時爲文部郎)》 )。

另外的說法也有,古人認爲天上的紫微星垣高居中天,是天帝所居,稱爲紫宮。說到這裏,就需要給大家先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天文,古時候人們仰頭觀天象,把天空劃分爲三個星垣(音同元):紫微垣、天微垣、天市垣,所謂垣就是相當於古代的城牆,在天空中自然沒法搭建了,只能按照想象畫出了圓圈形式的星空範圍,紫微垣的中心就是紫微星,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北極星!

說到紫微、天微、天市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熟悉,不過在文學愛好者的手裏卻多次被應用,比如金庸先生的著名小說《倚天屠龍記》裏面有個天鷹教,就是張無忌他姥爺的組織,其中下屬三個堂,分別就叫做紫微堂、天微堂,天市堂,這裏紫微堂的堂主就是張無忌他媽 - 殷素素(看看,當爹的一般都疼閨女……)。

既然紫微星是天上的中心,那麼同樣地上只有一箇中心,那就是皇帝的居所,既然是地上至尊領袖住的的地方,那肯定一般人都不可能隨便進入,或者說禁止一般人進入,所以一聯繫大家也就能明白了:皇帝住的紫宮禁止一般人進入,因此也被叫做紫禁城。

故事二:弘德殿

弘德殿在明朝時候主要是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到了清朝成爲了皇帝的處理政務和書房之一,在康熙時期還是皇帝用膳的地方,也就是餐廳。

說到用餐這裏就簡單介紹一下皇帝吃飯的故事,清朝宮內妃嬪膳食的管理機構,主要爲內務府和光祿寺。清朝皇宮中的日常膳食,主要由內務府所屬的御茶膳房和“掌關防處”等幾個機構管理的。而宮中的筵席,除內廷筵宴、宗室筵宴等之外,主要則由光祿寺具體辦理,或由光祿寺與內務府共同辦理。

簡單的說,皇宮對內的飲食多是由御膳房負責,對外設宴招待的就是由光祿寺負責,有時候內務府也會參與。光祿寺的位置在東華門內,御膳房的位置則在南三所西側,專門爲皇帝提供飲食服務的御膳房在養心殿南邊,又叫做“大內御膳房”。

“皇帝平時吃飯稱爲“傳膳”、“進膳”或“用膳”,每天分早、晚兩次用膳,早膳多在卯正以後(大約早上6、7點鐘),晚膳卻在午、未兩個時辰(12點-下午2點)。如果沒有特別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與皇帝同桌用膳。按照清代宮廷的規矩,凡皇帝、太后、皇后用膳後餘下未動用過的菜點膳食,一般賞賜給妃嬪、皇子、公主、大臣等,而妃嬪用膳後所餘菜點膳食,則多賜給宮女及太監等人。” - (出自清史專家朱家溍先生的《故宮退食錄》)

大家看看,甄嬛吃的飯菜很有可能也是賞賜的……

這裏再說一下關於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分爲北菜54道,南菜54道,一共108道菜,據說源自江南的官場菜,出自揚州,爲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每個皇帝口味不同,這108道菜未必他們全都吃過……

故事三: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的時候是皇后的正宮,所以這裏也叫做“中宮”。請注意,是明朝的時候,到了清朝時候坤寧宮按照滿族習俗進行了改建,正門不居中而偏東側,隔扇門改爲木板門,窗戶亦改爲吊搭窗,沿北西南三面設萬字炕,俗稱“口袋居”,以及陳設薩滿教祭祀神堂等(很重要)。

在清代,坤寧宮主要做爲宮內薩滿教祭神的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不過只有康熙、同治、光緒三帝以及遜帝溥儀大婚時均先在此居住二日,再遷居乾清宮或養心殿。而皇后日常不住在這裏。這幾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所以還能有皇家婚禮的機會,而其他幾位皇帝都是結了婚後才繼位的,自然各位皇后娘娘也就沒機會在坤寧宮享受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