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民間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民間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4K 次

民間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民間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導語:成語,衆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民間的成語故事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民間歷史成語故事摘抄

篇一:

三人成虎

【三個人可以造出老虎。假話重複多遍,就會被人當做真的。例:三人成虎的故事,說明謠言的可怕。】

戰國時期,魏國國王把太子送到趙國去作人質,同時派一個大臣陪同太子去趙國。這個大臣出發之前,就問魏國國王:”如果有人說在大街上看到一隻老虎,大王您會不會相信?”魏王說:”我不相信。”“那麼兩個人都這麼說呢?”“我還是不相信。”最後大臣說:”如果有三個人都這麼說,您信不信呢?”魏王說:”那我只好相信了。”

於是大臣說:”其實老虎不會跑到大街上。但是這樣說的人多起來,就很像是真的。我這次陪太子去趙國,恐怕會有不少人趁我不在的時候在背後說我的壞話。希望大王不要因爲說的人多而相信那些壞話。”

篇二:

貪小失大

【貪圖小的失去大的,比喻貪圖小利而造成重大損失。例﹔爲了買一點便宜貨而費去半天時間﹐是貪小失大。】

秦惠王想出兵攻打蜀國,苦於蜀國地處西南,山多路險,交通阻塞。秦王打聽到蜀王是個貪利的小人,就派了幾個技藝出衆的石匠雕琢了五頭栩栩如生的石牛,並將許多黃金掛在石牛尾巴上,假說是神牛尿的金屎。

消息傳到蜀國後,蜀王便派使者到秦國去參觀,表示願購買這五頭神奇的石牛。秦王得知後說,他願將石牛無償地送給蜀王,但希望蜀王修築一條溝通秦蜀兩國的大道,以便將石牛運去。蜀王信以爲真,下令證召民夫,開山填谷,修路築橋。準備迎接金牛。當道路修通後,秦國乘蜀國沒有防備,一舉滅了蜀國。出自《新論》

篇三:

好好先生

【不管遇到什麼都說好的人,指誰都不敢得罪,從不議論別人的短處,只求相安無事。例﹔他是個好好先生﹐你別指望他替你主持公道。】

東漢末年,有個叫司馬徽的人,從來不議論別人的短處,與人說話不管好壞,他總是說好。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個熟人,那人問他﹔”先生,你好嗎﹕”他問答說﹔”好。”又有一次,有個老朋友到他家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說﹔”太好了。”

那位朋友走後,妻子責怪他說﹔”人家以爲你是一個有德操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裏的話講給你聽,可是,你爲什麼聽人家說兒子死了,反而竟說„太好了‟呢﹕”司馬徽聽了妻子的話,不慌不忙地說﹔”好,你說的話也很好哇﹖”從此,人們都稱司馬徽”好好先生”。

篇四: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爲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爲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篇五: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形容無恥到極點。

北宋時期的歐陽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學者。他既是散文家、詩人,又是史學家、經學家、目錄學家和金石學家。他四歲喪父,從小生活非常貧困,母親無力送他上學,只是以荻草枝兒作筆、以沙灘爲紙教他識字。

十歲後,歐陽修向有藏書的人家借書。讀到特別喜愛的書,就從頭到尾抄下來。他的記憶力很強,有時書還未抄完,他就能夠背誦了。

二十二歲那年,歐陽修參加進士科考。連考三次,都獲得第一名。第二年他複試錄取後,被派到西京任留守推官,當地方行政長官的助手,從此他開始了官場生活。

不久,歐陽修捲入了一場政治革新與反革新的鬥爭中去。當時,各地不斷髮生農民起義,北方又有西夏入侵,朝廷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非常尖銳。擔任參知政事的范仲淹上書宋仁宗,提出革除弊政的十項措施,還指出宰相呂夷簡任意超格提拔官吏、濫用私人等情況。爲此,他遭到以呂夷簡爲首的保守派的攻擊和抵毀。

在這之後,在呂夷簡等的誣衊下,范仲淹受到降職處分,被貶到外地去做官。歐陽修等人卻同情范仲淹,爲他鳴不平。

當時,有個名叫高若納的諫官,不僅不主持公道,反而和呂夷簡一鼻孔出氣,夥同權奸誹謗賢士,認爲范仲淹應當被斥逐。歐陽修對此十分憤怒,特地寫了一封信給高若納斥責他。信中說,昨天這個貶官,那個待罪,而你居然還有臉見衆官員,大模大樣地在朝中走進走出,並且稱是諫官,簡直是不知道人間有羞恥這回事了。這就是歐陽修的名篇《與高司諫書》。

歐陽修的這封書信,觸怒了高若納和呂夷簡一夥。他們立即採取報復行動,奏告仁宗,結果把歐陽修逐出京都,降職到外地去當縣令。直到幾年後朝廷重新起用范仲淹,歐陽修才同時被恢復原官,回到京都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