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3K 次

導語:歷史故事的意義瞭解一個國家就要先了解它的歷史,歷史故事是讓我們最容易瞭解中國歷史、外國曆史、世界歷史、清朝歷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歷史最快捷方法。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歷史名人故事。歡迎閱讀。

歷史名人故事大全

篇一:

晉國自從晉悼公起用了趙武,又做了中原的霸主。到了他兒子晉平公的時候,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公元前531年,楚莊王的孫子楚靈王進攻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派使者向晉國求救,普平公回絕了。這等於說晉國不再是中原諸侯的領袖了。齊國的國君齊景公[齊桓公第四代的孫子]就打算接着晉國來做霸主。他聽到楚靈王進攻陳國蔡國,嚇得晉國不敢出兵去救,特意打發使者到楚國去觀察一下,想看一看這個“蠻子國”到底有多大的實力。齊國的大夫晏平仲做了使者。

楚國君臣聽見齊國派使臣到這兒來,成心要把齊國的使臣侮辱一番,顯一顯楚國的威風。他們知道晏平仲是個小矮個兒,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窟窿,叫他從這個窟窿鑽進去。晏平仲看了這個窟窿,聽了招待的人說的話,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他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要是我上‘狗國’來,就得鑽狗洞。要是我來訪問的是‘人國’吶,就應當從城門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煩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國家?”招待他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話告訴了楚靈王。楚靈王沒說的,只好吩咐人大開城門,把他迎接進來。

那些個迎接他的楚國的大臣們說了好些個難聽的話譏笑齊國和晏平仲,全都給他拿話駁回去。他們再不敢隨便張嘴了。

楚靈王見了晏平仲,取笑他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平仲說:“這是什麼話?臨淄城裏擠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一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走路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吶?”楚靈王說:“那麼,爲什麼打發你來吶?”晏平仲打着哈哈說:“大王您這一問哪,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又怕犯了欺君之罪;實話實說吧,又怕大王生氣。大王,您說我該怎麼辦吶?”楚靈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平仲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沒出息,就派到這兒來了。”說着他故意笑了笑,楚靈王也只好陪着笑。

到了坐席吃飯的時候,武士們拉着一個囚犯從堂下過去。楚靈王問他們:“那個囚犯犯了什麼罪?哪兒的人?”武士回說:“是個土匪,齊國人!”楚靈王笑嘻嘻地跟晏平仲說:“齊國人怎麼那麼沒出息,做這路事情?”在場的楚國大臣們得意洋洋地笑了起來,他們以爲這一下子晏平仲可丟了臉了。哪知晏平仲臉不變色,正經八百地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橘柑,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橘柑,一種到淮北,就變成了又小又苦的枳。爲什麼橘柑會變成枳吶?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幹活,一到了楚國,就當上土匪了,也許是水土不同吧。”楚靈王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倒給大夫取笑了!是我不好,請別見怪。”楚國的大臣們都覺得自己不是晏子的對手,大家對他不得不尊敬起來。

晏子使楚回來,對齊景公說:“楚國雖說城牆堅固,兵馬強盛,可是國君狂妄自大,文武大臣中沒有了不起的人才。咱們沒有什麼怕他們的地方。主公只要整頓內政,愛護百姓,提拔有才幹的人,遠離小人,齊國就能強盛起來的。”他把當時稱得起數一數二的兵法家田穰苴推薦給了齊景公。後來晉國發兵侵犯齊國的邊疆,奪去了幾座城,燕國也趁着機會來侵略。齊國的軍隊經過田穰苴的訓練,跟以前大不相同,紀律很好,士兵們很勇敢,晉國和燕國的兵馬遠遠地望見就給嚇跑了。田穰苴率領着大隊兵馬一直追下去,殺了好些個敵人,收復了給敵人奪去的那幾座城。晉國和燕國只得來跟齊國講和。

齊景公任用晏平仲爲相國,田穰苴爲大司馬[官名,管軍政]。中原的諸侯知道了,不由得對齊國就另眼看待。晉國的名聲和勢力反倒不如齊國了。

篇二:

明世宗即位四十幾年,盡情享樂,但是他又擔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過不下去。於是,他就千方百計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藥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薦名醫。當時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裏的醫生李時珍薦給太醫院。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蘄音qí)人。他的祖父、父親都當過醫生。父親李言聞對藥草很有研究,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常常跟小夥伴一起上山採集各種藥草。日子一長,他能認得各種草木的名稱,還能知道什麼草能治什麼病。他的醫藥知識漸漸豐富起來。

但是,在那個日子裏,做一個普通醫生是被上層社會看不起的。李言聞自己是醫生,卻要李時珍讀書應科舉考試。李時珍在父親督促下,在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後參加舉人考試,三次都沒有考中。別人都替他可惜,李時珍卻並不因此失望。他的志願是做個替百姓治病的好醫生。

打那時候起,李時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親學醫。正好在這一年,他的家鄉發生一場大水災,水退以後,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沒錢的窮百姓。李時珍家並不寬裕,但是父子倆都很同情窮人,窮人找他們看病,他們都悉心醫治,不計報酬。老百姓認爲他們醫術高明,治病熱心,都很感激他們。

李時珍爲了研究醫術,讀了許多古代的醫書。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醫書。漢朝人寫過一本《神農本草經》,以後一千多年,不斷出了許多新的醫書。李時珍常常替當地的王公貴族看病,那些貴族家裏藏書不少,李時珍就靠他行醫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貴族家借圖書看。這樣一來,他的學問就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明瞭。

李時珍的名氣越來越響,被他看好病的人,到處宣傳李醫生好。附近州縣得病的人,也趕來請李時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兒子得了一種抽風的病。楚王府雖然也有醫官,但是誰都沒法治好。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麼不着急?有人告訴楚王,只有找李時珍,才能治好這種病。楚王趕快派人把李時珍請到王府。李時珍一看病人的臉色,再按了按脈,就知道孩子得的這種抽風病是腸胃病引起的。他開個調理腸胃的藥方,叫人上藥鋪抓了藥。楚王的兒子一吃藥,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興,再三挽留李時珍在楚王府呆下來。沒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徵求人才。楚王爲了討好明世宗,就把李時珍推薦到北京太醫院去。

太醫院本來是國家的醫療機構。可是在那時候,明世宗對真正的醫學並不重視,卻迷信一批騙人的方士,在宮裏做道場,鍊金丹,想憑這些辦法使自己長生不老。李時珍是一個正直的醫生,看不慣那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他在太醫院呆了一年,就辭職回家。

李時珍辭去官職,回家的路上,順便遊歷了許多名山勝地。他上山不是爲了欣賞景色,而是爲了採草藥,研究各種草木的藥用性質。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縣)的武當山去,聽說那裏產一種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還童,人們把它稱作“仙果”。宮廷的貴族都把它當作寶貝一樣,要地方官吏年年進貢,並且禁止百姓採摘。李時珍可並不相信真有什麼仙果。爲了弄清真 相,他冒着危險,攀登懸崖峭壁,採到了一顆榔梅,帶回家鄉。經過他詳細研究,才知道那種果子只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麼“仙果”。

李時珍從長期的醫療工作和採集藥物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學的資料。他發現古代醫書上的記載,有不少錯誤;再說,經過那麼多年代,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辭職回家以後,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寫成了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在這本書裏,一共記錄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收集了一萬多個藥方,爲發展祖國的醫藥科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本草綱目》出版以後,一直流傳到全世界,已經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許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至於那個迷信煉丹、一心想長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沒有能長生不老,卻因爲誤服了有毒的“金丹”,丟了性命。明世宗死後,他的兒子朱載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

篇三: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先世爲隴西(今甘肅)人,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遊俠。

25歲時開始漫遊各地,42歲那年被任命爲供奉翰林。李白畢生寫詩。他寫起詩來既快又好,杜甫說他是“斗酒詩百篇”。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氣勢宏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後世稱他爲“詩仙”。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後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遊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羣,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後是讚歎,最後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傢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後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篇一:

晉國自從晉悼公起用了趙武,又做了中原的霸主。到了他兒子晉平公的時候,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公元前531年,楚莊王的孫子楚靈王進攻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派使者向晉國求救,普平公回絕了。這等於說晉國不再是中原諸侯的領袖了。齊國的國君齊景公[齊桓公第四代的孫子]就打算接着晉國來做霸主。他聽到楚靈王進攻陳國蔡國,嚇得晉國不敢出兵去救,特意打發使者到楚國去觀察一下,想看一看這個“蠻子國”到底有多大的實力。齊國的大夫晏平仲做了使者。

楚國君臣聽見齊國派使臣到這兒來,成心要把齊國的使臣侮辱一番,顯一顯楚國的威風。他們知道晏平仲是個小矮個兒,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窟窿,叫他從這個窟窿鑽進去。晏平仲看了這個窟窿,聽了招待的人說的話,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他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要是我上‘狗國’來,就得鑽狗洞。要是我來訪問的是‘人國’吶,就應當從城門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煩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國家?”招待他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話告訴了楚靈王。楚靈王沒說的,只好吩咐人大開城門,把他迎接進來。

那些個迎接他的楚國的大臣們說了好些個難聽的話譏笑齊國和晏平仲,全都給他拿話駁回去。他們再不敢隨便張嘴了。

楚靈王見了晏平仲,取笑他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平仲說:“這是什麼話?臨淄城裏擠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一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走路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吶?”楚靈王說:“那麼,爲什麼打發你來吶?”晏平仲打着哈哈說:“大王您這一問哪,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又怕犯了欺君之罪;實話實說吧,又怕大王生氣。大王,您說我該怎麼辦吶?”楚靈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晏平仲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國,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沒出息,就派到這兒來了。”說着他故意笑了笑,楚靈王也只好陪着笑。

到了坐席吃飯的時候,武士們拉着一個囚犯從堂下過去。楚靈王問他們:“那個囚犯犯了什麼罪?哪兒的人?”武士回說:“是個土匪,齊國人!”楚靈王笑嘻嘻地跟晏平仲說:“齊國人怎麼那麼沒出息,做這路事情?”在場的楚國大臣們得意洋洋地笑了起來,他們以爲這一下子晏平仲可丟了臉了。哪知晏平仲臉不變色,正經八百地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橘柑,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橘柑,一種到淮北,就變成了又小又苦的枳。爲什麼橘柑會變成枳吶?還不是因爲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幹活,一到了楚國,就當上土匪了,也許是水土不同吧。”楚靈王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倒給大夫取笑了!是我不好,請別見怪。”楚國的大臣們都覺得自己不是晏子的對手,大家對他不得不尊敬起來。

晏子使楚回來,對齊景公說:“楚國雖說城牆堅固,兵馬強盛,可是國君狂妄自大,文武大臣中沒有了不起的人才。咱們沒有什麼怕他們的地方。主公只要整頓內政,愛護百姓,提拔有才幹的人,遠離小人,齊國就能強盛起來的。”他把當時稱得起數一數二的兵法家田穰苴推薦給了齊景公。後來晉國發兵侵犯齊國的邊疆,奪去了幾座城,燕國也趁着機會來侵略。齊國的軍隊經過田穰苴的訓練,跟以前大不相同,紀律很好,士兵們很勇敢,晉國和燕國的兵馬遠遠地望見就給嚇跑了。田穰苴率領着大隊兵馬一直追下去,殺了好些個敵人,收復了給敵人奪去的那幾座城。晉國和燕國只得來跟齊國講和。

齊景公任用晏平仲爲相國,田穰苴爲大司馬[官名,管軍政]。中原的諸侯知道了,不由得對齊國就另眼看待。晉國的名聲和勢力反倒不如齊國了。

篇二:

明世宗即位四十幾年,盡情享樂,但是他又擔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過不下去。於是,他就千方百計尋找一種長生不老的藥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薦名醫。當時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裏的醫生李時珍薦給太醫院。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蘄音qí)人。他的祖父、父親都當過醫生。父親李言聞對藥草很有研究,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常常跟小夥伴一起上山採集各種藥草。日子一長,他能認得各種草木的名稱,還能知道什麼草能治什麼病。他的醫藥知識漸漸豐富起來。

但是,在那個日子裏,做一個普通醫生是被上層社會看不起的。李言聞自己是醫生,卻要李時珍讀書應科舉考試。李時珍在父親督促下,在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後參加舉人考試,三次都沒有考中。別人都替他可惜,李時珍卻並不因此失望。他的志願是做個替百姓治病的好醫生。

打那時候起,李時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親學醫。正好在這一年,他的家鄉發生一場大水災,水退以後,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沒錢的窮百姓。李時珍家並不寬裕,但是父子倆都很同情窮人,窮人找他們看病,他們都悉心醫治,不計報酬。老百姓認爲他們醫術高明,治病熱心,都很感激他們。

李時珍爲了研究醫術,讀了許多古代的醫書。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醫書。漢朝人寫過一本《神農本草經》,以後一千多年,不斷出了許多新的醫書。李時珍常常替當地的王公貴族看病,那些貴族家裏藏書不少,李時珍就靠他行醫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貴族家借圖書看。這樣一來,他的學問就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明瞭。

李時珍的名氣越來越響,被他看好病的人,到處宣傳李醫生好。附近州縣得病的人,也趕來請李時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兒子得了一種抽風的病。楚王府雖然也有醫官,但是誰都沒法治好。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麼不着急?有人告訴楚王,只有找李時珍,才能治好這種病。楚王趕快派人把李時珍請到王府。李時珍一看病人的臉色,再按了按脈,就知道孩子得的這種抽風病是腸胃病引起的。他開個調理腸胃的藥方,叫人上藥鋪抓了藥。楚王的兒子一吃藥,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興,再三挽留李時珍在楚王府呆下來。沒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徵求人才。楚王爲了討好明世宗,就把李時珍推薦到北京太醫院去。

太醫院本來是國家的醫療機構。可是在那時候,明世宗對真正的醫學並不重視,卻迷信一批騙人的方士,在宮裏做道場,鍊金丹,想憑這些辦法使自己長生不老。李時珍是一個正直的醫生,看不慣那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他在太醫院呆了一年,就辭職回家。

李時珍辭去官職,回家的路上,順便遊歷了許多名山勝地。他上山不是爲了欣賞景色,而是爲了採草藥,研究各種草木的藥用性質。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縣)的武當山去,聽說那裏產一種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還童,人們把它稱作“仙果”。宮廷的貴族都把它當作寶貝一樣,要地方官吏年年進貢,並且禁止百姓採摘。李時珍可並不相信真有什麼仙果。爲了弄清真 相,他冒着危險,攀登懸崖峭壁,採到了一顆榔梅,帶回家鄉。經過他詳細研究,才知道那種果子只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麼“仙果”。

李時珍從長期的醫療工作和採集藥物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學的資料。他發現古代醫書上的記載,有不少錯誤;再說,經過那麼多年代,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辭職回家以後,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寫成了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在這本書裏,一共記錄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收集了一萬多個藥方,爲發展祖國的醫藥科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本草綱目》出版以後,一直流傳到全世界,已經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許多種文字,在世界醫藥界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至於那個迷信煉丹、一心想長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沒有能長生不老,卻因爲誤服了有毒的“金丹”,丟了性命。明世宗死後,他的兒子朱載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

篇三: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先世爲隴西(今甘肅)人,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遊俠。

25歲時開始漫遊各地,42歲那年被任命爲供奉翰林。李白畢生寫詩。他寫起詩來既快又好,杜甫說他是“斗酒詩百篇”。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氣勢宏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後世稱他爲“詩仙”。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從此以後李白就打消逃學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遊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羣,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後是讚歎,最後竟是擊節拊掌了,他說:“小傢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回到家後愈想愈覺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