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老舍創作風格和主要著作書籍

老舍創作風格和主要著作書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老舍創作風格和主要著作書籍

老舍創作風格和主要著作書籍

創作風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衝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豔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緻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爲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範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了特定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創作中,反帝的主題和內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於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這以後,老舍寫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爲虎作倀的洋奴漢奸。寫於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後期作品強烈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自立自強於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於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

老舍創作風格和主要著作書籍

老舍是“五四”以後的新文學作家,廢棄了封建士大夫筆下的文言,也沒有采用話本小說、戲曲說白中的近代白話,而是從現代口語中創造便於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作爲新的文學語言——老舍對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他是北京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努力從人民羣衆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湊合過於歐化的學生腔的毛病;講究提煉,能夠脫離粗糙的自然形態,克服照搬濫用方言土語的弱點。他所使用的是一種真正藝術化了的活的語言。老舍的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活潑傳神;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他很好地解決了語文脫節的問題。在語言的準確生動,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性方面,在創造新的文學語言方面,他在現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認爲作家的風格首先體現在語言上,他的語言的確成爲表現藝術風格的重要手段。連他的理論文章的語言都是很有個性特徵的。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超出了文學創作的範圍[]。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爲“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老舍致趙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範例。   

老舍的創作,帶有英國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主要是流行於民間的文藝更有深切的聯繫。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衆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濃厚等特點,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夠雅俗共賞。因此較早地突破了新文學只在學生和知識青年中間流傳的狹小圈子,爲廣泛的讀者所喜愛。後來又以真實生動地描繪了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再加上規範的現代漢語,而受到國外的重視。這些,都擴大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他取材於北京胡同裏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嫺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受到一些後起者的仿效。   

老舍生前沒有隨時將作品結集出版。散佚的篇章爲數較多。30、40年代,出現過不少未經作家本人同意的盜版書,內中錯誤頗多,間或夾雜別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對有些作品(如《駱駝祥子》、《離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從70年代末期起,蒐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陸續出版了《老舍詩選》 (1980)、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 《老舍論創作》 (1980)、 《老舍論劇》 (1981)、 《老舍曲藝文選》 (1982)以及《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見於報刊的篇目。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80年開始編輯出版的《老舍文集》,收錄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學著述,按文學體裁分類和寫作年代編次,並且根據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簡單的註釋,是迄關於老舍及其作品的評論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開始出現,30年代中期起逐漸增多,到了50至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問世,都立即引起評論界的廣泛討論。李長之、朱自清、王淑明、趙少侯、葉聖陶、巴人、常風、許傑、以羣、田仲濟、吳組緗、周揚、焦菊隱、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張庚、鳳子等人,都先後寫過評論。從70年代末期開始,報刊發表許多回憶老舍的文章,系統全面的研究也日益開展,除了繼續分析評價老舍的代表作品,對於他的創作道路、藝術風格、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別作了綜合的探討。 國外關於老舍作品的翻譯出版和研究,都較活躍。

主要著作: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誌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爲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月牙兒》、《趕集》、《櫻海集》、《東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鬚溝》、《茶館》、《西望長安》。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爲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羣衆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爲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其中有大量被選入教育課本。

老舍創作風格和主要著作書籍 第2張

書集: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印書館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印書館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29,人間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1943,中西書局

《老舍集》《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饑荒》(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3部)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鬚溝》(話劇)1951,大衆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