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寄語:袁世凱,漢族,字慰亭,號容庵,河南省項城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北洋新軍的創始人。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統一國家,並當選爲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選擇建立君主立憲政體,隨後稱帝,可是事實並沒有稱心如意,稱帝失敗,同時將中國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可是這也不僅是他一人之過錯。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歷史永遠是公正的。

100年前的今天,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去世。他在死前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改元,從此揹負起無法洗刷的惡名。現在人們回頭去看這段歷史,常常會設想,假如1916年時袁世凱沒有當那83天皇帝,近代中國的走向會不會有所改變?

袁世凱在民國總統任上,一直破壞共和,沒有可能成爲華盛頓。袁世凱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清朝,是清末新政最重要的推動者。除了衆所周知的編練新軍外,他還設立天津商務局、鼓勵開廠、整頓金融,發展工商業;要求廢除科舉,大力推廣免費的新式學校;在天津開啓了中國第一次普選,建立了地方自治機構“直隸自治局”……尤其是辛亥革命後,促使清帝退位,實現南北統一,這些都是袁世凱的功績。

袁世凱如果不稱帝,中國會怎麼樣?

但從1912年3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16年6月病死,這4年多的時間裏,袁世凱破壞約法、解散國會、僞造民意,先使自己當上終身大總統,又悍然稱帝,幾乎沒做任何有利於共和的事。按照梁啓超的說法,“袁氏誠不失爲一大人物,然只能謂之中世史黑暗時代東方之怪魔人物,而決非在十九、二十世紀中有價值的人物”,其人“純以個人利害爲本位,而不知國家社會爲何物”,因此“袁氏多統治一日,則禍亂之程度加深一日”。

時人對袁世凱稱帝之舉,大都無法諒解。胡適聽聞袁世凱死訊後,在日記中寫道,南北統一時,袁世凱“內攬大權,外得列強之贊助,倘彼果能善用此千載一時之機會,以致吾國於治安之域,則身榮死哀,固意中事耳。”然而,“袁氏昧於國中人心思想之趨向,力圖私利,排異己,甚至用種種罪惡的手段以行其志,馴致一敗塗地,不可收拾……”因此,即使袁世凱在1916年沒有稱帝,期望他成爲一位華盛頓,也顯然是不現實的。

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會有如下變化

1.軍事方面:雖能維持表面統一,但要消除割據,難度也很大

袁世凱稱帝敗亡,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軍閥割據局面正式形成,此爲中外史家所公認。如呂思勉說,“及世凱死,則形式上之首領也失之,而所謂北洋系軍人者,爭思割據地盤,篡竊政權焉。”由於北方混戰,西南軍閥也獲得了保持割據的空間。那麼,是不是如果袁世凱不稱帝,北洋系就不會瓦解,中國就能免於軍閥割據呢?

我們應該看到,早在晚清時期,地方督撫即尾大不掉;辛亥革命後,地方割據之勢已成。即便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人,同樣無法號令各省。於是袁世凱推行“軍民分治”,改都督爲“將軍”,負責軍務,同時設“巡按使”管理民政。此舉雖然收效有限,巡按使依舊要聽命於將軍,但一定程度上開始讓中央同地方的關係走上正軌。

再說北洋系內部,段祺瑞、馮國璋早已各有勢力,讓袁世凱心生忌憚。民初以來,段祺瑞一直任陸軍部部長,掌握軍權,袁世凱遂另設“陸海軍大元帥統帥辦事處”,讓兒子袁克定編練“模範軍”,企圖收回軍權。馮國璋則坐鎮南京,成爲“長江三督”(江蘇、江西、湖北三省都督合稱)的領袖,“儼然藩鎮,漸漸不如當年之絕對服從”。以至袁世凱怕馮國璋反對帝制,而不敢在稱帝前告知其真實想法。

由此看來,即使袁世凱不稱帝,也只能如北伐後的國民政府一樣,讓中國大致維持表面上的統一。但是袁世凱面對的內外局面要好很多,日本還沒有全面侵華,內部也不存在軍閥、革命黨外的敵對勢力,統一阻力要小得多。

2.經濟方面:省下用於稱帝、鎮壓的大筆開銷,能把國家財政保持在一個較好水平上

由於各省截留稅收,北洋政府的財務狀況一直都沒有好過,常年靠借外債維持。袁世凱當政時期相對較好的情況,隨着其帝制自爲,也迅速惡化[]。如袁世凱的政治顧問莫理循說,“形勢本來很好,這個國家自行維持得相當成功,它的財政義務都已履行,可是這項帝制運動一下子搞亂了一切。”“要不是這次動亂,中國在償付財政義務方面,本來是處於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好的地位的。”所謂“財務義務”,指的是中國需按時償還庚子賠款等債務。

1916年5月,中國政府不得不宣佈“延期償付”賠款。莫理循說,“‘延期償付’這個詞當時在歐洲剛剛成爲一個時興的名詞,中國財界歡迎它,把它當作拯救他們的符咒”,只是如此一來,“人們對袁世凱僅有的一點信任也消失了”。

稱帝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袁世凱至少爲此花了2000萬元,包括稱帝前製造輿論的活動經費,如給古德諾50萬、給籌安會300萬、收買報館30萬;還有準備登基大典,修繕三大殿270萬、兩件龍袍60萬、典禮陳設200萬,等等。稱帝后,鎮壓雲南護國軍、山東中華革命軍,更需要大筆軍費,讓袁世凱難以應付。

可以想見,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一方面能省下一大筆爲復辟帝制準備的開支,另一方面不會有護國之役,軍費也省了下來,讓中國經濟少受一次打擊。

3.政治方面:中華革命黨將沒有重回國內活動的名義,日本也無法從中謀利

袁世凱的稱帝,給了中華革命黨捲土重來的機會。袁世凱的重要顧問汪鳳瀛在《致籌安會與楊度論國體書》一文中說,當年“二次革命”時,革命黨人打的旗號就是,制止袁世凱的帝制陰謀,但那時民衆相信袁,視孫中山、黃興爲“亂賊”。現在袁世凱一旦稱帝,那麼“天下皆將服孫、黃輩有先見之明,頓長其身價,增其信用……”同時,海外華僑“一旦見祖國復興帝制……使之爲孫、黃之外府,隱資以無限之資財。”

果如其所料,1916年護國戰爭期間,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支持下,于山東建立了“中華革命軍東北軍”,以居正爲總司令,總人數13000多人,先後拿下濰城、長山等縣,一度圍攻濟南,讓山東將軍靳雲鵬逃往天津。這種比較好的形勢,隨着袁世凱去世,變得師出無名,孫中山給山東黨人的電報所說,“袁死,內外情勢變,我宜按兵勿動,維持地方秩序,候商黎大總統解決。”其後,這支“中華革命軍東北軍”被縮編、解散。

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中華革命黨就沒有這樣一次在國內重新發展的名義,可能要更加長期地在海外發展;也不會給日本一個介入中國事務的機會。當時莫理循即稱,“袁世凱權力的最後崩潰,無疑是有助於日本實現在中國取得統治地位的計劃的。”

袁世凱不會長壽,他不稱帝,最大的改變是自己成爲一個正面人物

要討論袁世凱不稱帝,中國可能有的變化,袁世凱的壽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否則無法知道他究竟能掌控中國多久。袁世凱稱帝時的身體已經不行了,莫理循說,“他出生於一個壽命不長的家族,身材矮胖易中風。他的身體並不健康,又從不愛惜自己。過去四年我曾不止一次地催促他去接受一個療程的按摩。因爲他的動脈血管粥樣硬化,中風病發作的可能相當大”。這讓我們想起一直以來的一個傳言——說袁世凱稱帝的原因之一,是要打破其家族男人活不過60歲的宿命。

稱帝后,袁世凱更是備受打擊。駐華公使芮恩施從袁世凱身邊的人那裏瞭解到,“憂慮和絕望正在摧毀他的身體”“過去他的白萊特氏病雖然有所發展,但他身體強健,頂過去了。現在他陷入巨大的煩惱之中,他的身體衰退了。”周自齊告訴芮恩施,“大總統已經喪失了迅速作出決定的果斷力,他在面臨困難的抉擇時簡直不知所措。”最終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於因神經衰弱引起的尿毒症。

毫無疑問,稱帝失敗縮短了袁世凱的壽命,但是以其一貫的健康情況來看,57歲時的他是很難長壽的。那麼對於袁世凱如果不稱帝的假設,變得容易起來——他沒有太多時間帶領中國走向真正的統一,不過能較爲從容地解決繼承人問題,讓中國不至於太過分裂。當然,最重要的改變是,袁世凱將有機會成爲一名正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