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拋開性別論, 吳健雄該不該得諾貝爾獎?

拋開性別論, 吳健雄該不該得諾貝爾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K 次

拋開性別論, 吳健雄該不該得諾貝爾獎?

拋開性別論, 吳健雄該不該得諾貝爾獎?

60年前的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億萬中國人爲之吐氣揚眉!

談到宇稱不守恆的發現過程,不得不提到的還有一位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二人給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設想,1957年1月,美籍華人科學家吳健雄領導的一個實驗小組最早驗證了這一設想,可是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名單中沒有吳健雄。

拋開性別論, 吳健雄該不該得諾貝爾獎?

如果吳健雄和楊振寧、李政道一起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對中國人來說畫面是相當的美好。吳健雄爲什麼沒有獲獎呢?一個非常流行也幾乎被一些人當做定論的說法就是:諾貝爾獎歧視女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吳健雄最早通過實驗證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設想,可她卻不是唯一。當時和李政道、吳健雄同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利昂·萊德曼(rman)(他後來成爲傑出的粒子物理學家,有多項諾獎級成果,198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上帝粒子”就是他給希格斯粒子起的外號)從李政道那裏得知了吳健雄的實驗結果,立即組織了加溫(in)、溫裏弛(rich)等人對李、楊二人在論文中提到的檢驗宇稱是否守恆的π的μ子衰變和μ子的電子衰變方案進行了試驗,僅用4天的時間也得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結論。

論文發表前,李政道、吳健雄、萊德曼在哥倫比亞大學一同出席了宣佈宇稱不守恆的新聞發佈會。萊德曼等人的實驗結果和吳健雄的結果後來發表在同一期的雜誌上,並且收稿日期也是同一天。在同一期雜誌上還有芝加哥大學的特格迪(gdi)和弗裏德曼(dman)的實驗結果。

萊德曼的實驗雖稍晚於吳健雄,二人卻是同時向科學界公佈。並且,萊德曼的論文也是很有價值。因爲在當時,宇稱守恆幾乎被看成是天經地義,鏡像怎麼會不對稱呢?即使李、楊二人發表了質疑宇稱守恆的論文,很多物理大佬仍然認爲做這種實驗毫無意義,懶得去用李、楊二人設計好的幾種實驗方案去檢驗宇稱是否不守恆。大物理學家泡利甚至願意拿一大筆錢去賭宇稱守恆。萊德曼的實驗,以及之後雨後春筍般涌現出的幾百個實驗有力的讓物理學家們相信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稱是不守恆的。

吳健雄的實驗展示了鏡像對稱的破缺

如果吳健雄能夠和楊振寧、李政道一起獲諾貝爾獎,至少萊德曼也應該有份,可諾貝爾獎最多隻授予三人。

退一步,假設沒有萊德曼的實驗,吳健雄是否該和楊振寧、李政道一起登上諾貝爾獎臺?在我看來,即使沒有萊德曼,假若吳健雄和楊振寧、李政道一起分享諾貝爾獎,這將引發的議論肯定會超過她爲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

翻開李政道和楊振寧發表在《Physical Review》(物理評論)上的《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質疑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一文可以看到,李、楊二人梳理物理學家做過的實驗發現,宇稱守恆在強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中得到了實驗的精確驗證,在弱相互作用中卻沒有實驗對此進行檢驗。李、楊二人在論文中給出了幾種可能的實驗驗證方案,第一種方案就是檢驗β衰變中宇稱是否守恆,並且明確提到了用鈷60。吳健雄用的就是這種方案。

諾貝爾獎史上,依靠實驗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倫琴實驗中發現X射線;貝克勒爾發現天然放射性;安德森發現正電子;查德威克發現中子;戴維森和湯姆生髮現電子的晶體衍射……不過他們的實驗和吳健雄的實驗有着明顯的不同。憑藉實驗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們的工作可以稱得上是在實驗中有重大的發現,而吳健雄做的工作更像是用李政道和楊振寧設計的實驗去檢驗弱相互作用下宇稱是否守恆。吳健雄只是檢驗了宇稱不守恆,而不是發現了宇稱不守恆。她在宇稱不守恆上的功績遠小於李政道和楊振寧。

雖然吳健雄沒有得諾貝爾獎,但她依然是一位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她的傑出已到了不需要用得沒得諾貝爾獎去衡量了。60年前楊振寧和李政道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那是一個令華夏民族驕傲自豪的時刻,他們的獲獎讓屢遭列強壓迫的中國人認識到自己的民族並非是低人一等。就連楊振寧也評價自己的最大貢獻不是宇稱不守恆,不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而是“改變了中國人不如外國人的心理”。國內一些人樂於討論吳健雄爲什麼沒有得諾貝爾獎,並把沒有得獎的原因歸爲諾貝爾獎歧視女性,一是體現出諾貝爾獎是中國人的一個深深情結;二也有了一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今天的中國已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今天中國的科技力量也非幾十年前所能比的,現在的中國已經在很多領域有做出諾獎級成果的實力。國人不必爲吳健雄沒有得諾貝爾獎而耿耿於懷了。

從史實來看,當李政道和楊振寧關於宇稱可能不守恆的理論在1956年10月的美國《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上發表之後,引起物理學界的轟動,但是很多人認爲要從實驗中觀察到宇稱不守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很多人甚至不相信宇稱會不守恆。吳健雄小組在1956年12月獲得了結果。和吳健雄同在哥倫比亞大學的Lederman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按自己的思路設計了另一個驗證宇稱不守恆的實驗,並很快得出結果。Lederman承認自己的實驗得到了吳健雄提示。1957年1月《物理評論》同時刊登了吳健雄和Lederman兩篇驗證宇稱不守恆的文章,吳健雄的在前(1413頁),Lederman的在後(1415頁)。顯然,諾貝爾獎不可能發給四個人(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Lederman),這就是吳健雄未獲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