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三個美國高智商名人的事蹟簡介資料

三個美國高智商名人的事蹟簡介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三個美國高智商名人的事蹟簡介資料

三個美國高智商名人的事蹟簡介資料

導語: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個美國智商名人的事蹟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三個美國高智商名人的事蹟簡介資料

【第一位】

羅納德.K.霍弗林(lin)

生性羞澀的他長着一頭灰髮,55歲的年紀已經幾乎完全失明瞭。羅納德住在世界上最貴的地方之一──曼哈頓,卻過着一種極端簡樸的生活:他住的房子月租金只有106美元,裏面除了幾件撿來的舊傢俱和他養的三隻貓以外,能給孤獨中的他以慰籍的就是牆上的幾幅聖壇畫像了。

羅納德主動承認自己沒有朋友。公衆場合總使他感到緊張不安。他常常一整天不和人交談一句。可是即使他開口,別人也未必能聽得懂,因爲他的發音既快又含糊不清,像是在講一門外語。只有在每兩、三個月纔有一次的約會上,羅納德才會跟他住在長島的女友講講笑話。他說自己很想找一個性格開朗些的愛人,因爲這樣才能生出活潑的孩子。可他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這樣的女人,不嫌棄他的失明、貧窮和羞澀。

羅的爸爸曾是舞場裏的樂手,媽媽是個歌劇演員。他童年的時候像個野孩子一樣成天在外面瘋跑。由於視力極差,他幾乎不能閱讀,也根本看不清黑板上寫些什麼,可他竟然每次考試時都能進入全區的前五名,老師們都十分驚喜,連他自己也不明白,那些漂亮的詞和複雜的理論是怎麼進到他的頭腦中去的。

儘管羅在三所學校裏都沒有把書讀完,可現在他已經拿到了兩個學士、兩個碩士和一個哲學博士的學位了。在一項智商測驗中,他被證明是一個自學專家。現在,他爲Mega和Titan兩個高智商組織設計試題。羅對人類的潛力和各項生理極限有着異常的興趣。他之所以創立了四個高智商社團,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探究人的智力用測驗來評估的可能性。他的收入一部分就來自於其中兩傢俱樂部,另一部分靠他賣自己設計的智力測試題獲得,每份的價錢是25美元。所以,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裏用7000美元的年收入把自己養活,也許纔是對他天賦的最大考驗。

每天下午三點整,羅都會去一家固定的餐館,坐在窗戶邊固定的位子上,吃一份固定不變的食物。瀏覽完報紙後,他會讀上不多也不少恰好十頁的哲學書,爲的是給他那本已寫了七年的哲學論著尋找例證。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曾在他的一篇論文中作過闡釋,而這篇文章於十年前曾獲得過美國哲學家協會頒發的大獎。書的名字很長,簡稱哲學的歸類,它給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所有哲學理論帶來了一場嶄新的分類革命。羅家裏的兩個書架被他塞滿了抄寫整齊、精心剪貼的手稿。儘管他被告知,這本兩百萬字的厚書不太容易找到出版商,他還是希望能在今年內把它徹底寫完。

羅的行爲方式屬於高智商者的另一種典型。許多年前他就放棄了工作,因爲他認爲這種工作只會消耗時間,卻學不到什麼真正的知識。他知道,有些聰慧的人喜歡不斷地嘗試新事物、研究它們的結構,然後很快地掌握它。可他卻儘量守着自己的舊習慣不肯改變。比如說,他的電腦到現在也沒上網,儘管這樣使他與外世更加隔絕。他的理由是:我寫了50年的信了,爲什麼非要現在停止?他總是在相同的時間去相同的幾個地方,見固定的幾個人,說幾句千篇一律的話。他過簡單的生活絕對不是因爲他賺不到錢:我有吃、有穿、有住,這就夠了。並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弄明白這個基本問題。我的生活無所謂好壞,一切都是爲了一個目標而存在。對他來說,省下的腦筋可以用來專心思考更重要的大問題。

羅給我們講了他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六年級時,班裏有位女孩子過生日,請了全班同學去她家開派對。可是當羅趕到時,那女孩卻對他說:羅!我可沒想到你會來。這句話對他的刺痛很深。從此他明白了:即使你收到了邀請,對方也未必會真心歡迎你──因爲他們對你的天賦耿耿於懷[]。爲什麼你輕輕鬆鬆地就能得A,別人卻拼命學習也只能得B+?普通人總是對聰明人懷有些敵意的。羅還講了一部有關一個天才數學家的電影,片中的主人公也是因爲小時候遭到親人拋棄,長大後就再也沒有從這種孤獨的情感中恢復過來,以至於一生中連一個朋友也沒有結交過。

我們只能靠工作的成果來說明一切。儘管有時我們並不喜歡自己,可生命總是有它的道理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的補償方式就是:利用自己最大的特長,把天賦發揮到極限。我不知道弱智的人是怎麼生存的。羅說,有時候我都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那麼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又能怎麼應付呢?他們能找到活下來的辦法,這真是個奇蹟。

【第二位】

斯蒂夫.舒斯勒(SteveSchuessler)

現在在一個環保組織內擔任通訊研究員的斯蒂夫以前曾學過幾年啞劇表演。在他的個人網頁上,還註明了自己是個風帆衝浪運動員。儘管他的聲音比較尖細,又有愛打手勢、點頭和咯咯笑的習慣,可他說,自己是個徹底的異性戀者,尤其喜歡舞蹈和瑜珈學校的女孩子。他還想去參加一個晚會,讓自己成爲那裏呆到最後、舞得最瘋的人。業餘時間裏,斯蒂夫經管着兩家高智商組織的網頁。他還非常渴望能跟一位心理學家聯繫上,讓他幫助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着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的超常腦容量。不管結果如何,他都希望能儘早把它登在他的個人網頁上

斯蒂夫不願意公佈自己的年齡,自有他的一套理由:據他稱,從六歲起他就能預測未來了。檢查證明,他的智力發育已達到了十二歲的水平,而情感發育還停留在四歲的水平上。所以他非常反對用生理年齡來界定一個人。另外,他還有一些孩子氣的喜好,比如偏愛一種蜥蜴,還觀察它接觸麻醉劑後的反應等等。他說:我是有孩子氣,但我不喜歡用''幼稚''這個詞,因爲我只是保留着兒童好奇、天真的天性罷了,而這些東西大多數人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

有些泛泛的問題如果被直接問到,如父母的名字、出生地、就讀的大學等,斯蒂夫都不願意回答。要想得到答案,只能曲線前進,從他最愛看的四部電影談起。其中有一部講的是一位天才少年在人羣中的孤獨感受。

斯蒂夫住在離大學不遠的一套學生公寓裏,他的家看上去更像一間微機房:兩臺聯網的大容量電腦是他最得力的武器。由於沒有自己的車,他進城都是搭朋友的車去。儘管斯蒂夫學習過許多門課程,他卻沒有獲得一所大學的畢業證書。因爲高智商的人就像配備了高倍望遠鏡和顯微鏡,而一般人戴的是一副普通的眼鏡。雖然我們可以做成很多事,可現實卻提供不了那麼多機會。而且他認爲,如果興趣廣泛的話,聰明人會從一件事情上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件有趣的事物上去。這樣幾個月後,他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偏離原來的方向很遠了。斯蒂夫認爲,這雖然不有利於學習專業知識,可這纔是有創造力的學習,才能保持對新鮮知識的敏銳的感覺。

高智商者不是理想的團隊工作者:他們總是自有主張,難以相處。有些人上了年紀後就變得灰心、孤獨了。所以我們要引以爲誡,努力學會與別人溝通。我自己就學習戲劇表演,還讀大量的書。如果你不配合身邊的環境,那就等於把自己關進了可怕的牢籠裏。

【第三位】

William James 威廉·詹姆斯 Sidis IQ=265

神童Sidis十九世紀末紐約出生。Sidis才6個月時,就學會了26個字母,一歲半看紐約時報。3歲時他開始對高等數學感興趣,4歲時已精通法文。8歲時他從高中畢業,已能流利的使用希臘語、拉丁語、德語、俄語、土耳其語和亞美尼亞語。傳說他後來一共懂20種語言而且能互相翻譯,一天能學會一門外語。 9歲時進入哈佛大學,給哈佛數學協會作四維空間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