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迴歸智人,邁向星辰大海

迴歸智人,邁向星辰大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迴歸智人,邁向星辰大海

迴歸智人,邁向星辰大海

迴歸智人,邁向星辰大海

——出類創始人孫策

至今,創業已經三年多了,1000多個日夜,寫這個文章回首去看,悲欣交集。最近在看《人類簡史》,智人戰勝其他高大凶殘的動物,一躍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決定着其他物種的生死,是在智人會講故事,能夠組織更多的資源和能量,不斷思考,不斷突破認知,否定再否定之後才無所不能的。創業的過程像極了一部人類簡史,是一部微縮版本的人類簡史,這裏有看不見的殺戮和滅絕、文明更迭和物種演化。

我本人蔘與了《中國好聲音》、《開講了》等國內知名電視節目的現場直播與製作環節,時間是在2012年。當時所在的視頻製作公司作爲燦星和唯衆的視頻供應商,有機會接觸了這些頂級節目的製作。但是很快發現,個人在這些節目中的成長有限,很多範式和框架會讓新鮮感很快過去。舞臺上是下一個明星,幕後的我們籍籍無名,按部就班,那些光彩和我們關係不大。這時候纔去思考下一步,我要去哪裏。

因爲長期混跡電視節目和影視領域,有一些信任我的客戶開始分發一些小視頻單子給我做,大部分都是企業和品牌的宣傳片、廣告片之類的,我來統籌項目,具體操作找自由人來完成,單子多了之後,自然而然需要開發票、走賬務,於是成立公司。時間是在2013年5月。我在一個8平米的儲物間,兩臺後期剪輯電腦和一部單反相機,電話分別打給了3個大學時代的老同學,2個月後,創始班底搭建完成,開始創業不歸路。

2014年年初,春節剛過,之前的老客戶還沒有正式啓動品牌傳播,對視頻的需求還不多,加上之前的政府客戶因爲政策原因紛紛取消了奢華的宣傳片,業務銳減。最差的時候,一個月沒有一單業務,只有4個合夥人在一個租賃的商住兩用民房裏對着窗外綠樹春光,無可奈何。

偶爾會有以前做節目和影視認識的朋友喊我一起吃飯、喝酒,他們陸續接了新單子,比如《奔跑吧,兄弟》、《花兒與少年》等,但我從未覺得那是依然充滿生機的事情,也不在意,雖然眼前創業很困難,但是覺得一旦回去,這輩子恐怕都難以跳脫出來,很像是溫水裏的青蛙。

我們當時想,最差就是四個人各自找兼職的單子做,先養活自己,再養活公司,這樣想想其實我們也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合夥人都是我2006年讀大學時候的同學,彼此知根知底,也都天生折騰、不服輸,可能對現狀灰心,但都內心堅定,覺得下一刻總會有轉機。

2006年,我在河南工業大學讀新聞專業,很快對傳統紙媒的採編失去興趣,一節影視賞析課打開了通往動態影像的新世界,從此癡迷影像。大二開始組建拍攝製作團隊,有幾個一直跟着我做視頻的同學,我做導演,他們做攝影、剪輯、編劇。畢業後,各奔東西,但聯繫還在。2013年創業的時候,客戶給的單子就是宣傳視頻,一個人做不過來,就打電話給他們,他們覺得孫策靠譜,就很快辭去自身工作,從另外三個城市來到上海。我們組成了一個前期策劃、拍攝製作的班底。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就是客戶驅動,客戶需要什麼我們來做什麼,主要是企業和品牌的宣傳片和廣告片,2014年的業務下滑,開始讓我們去思考如何走好下一步。傳統視頻製作依然依靠人員,算是類似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很快就有上限。這個時候,我一個高中同學在北京做一個類似後來愛屋及烏的租房平臺,來上海蔘加IT桔子的路演活動,我去找他,順便聽了一下。整個路演環節無數個新奇的名詞和

思維涌現出來,互聯網創業和投資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似乎充滿魔力。當天晚上我就關注了一堆互聯網創投的微信公衆號,開始學習這個新領域。

我們正式試點,是以個人微信公號的方式在2014年12月15日向宇宙發出了第一期視頻。在我們身邊的互聯網創投領域裏,反響不錯,第一期閱讀就有近3000[]。這對之前從來隱姓埋名給甲方做片子,從來沒有署名的我們來說,無疑是顛覆的。意味着我們獨立發聲、獨立審覈內容、獨立運營、獨立沉澱資源,而且切實發現很多創業者在路演或者官網使用我們的視頻,這是對價值的認可。

於是,我們決定繼續免費拍攝製作三分鐘左右的創業項目短視頻,讓項目創始人站到鏡頭面前,快速講述完項目亮點和出類拔萃之處。

剛做新媒體我們和在起步階段的蘇河匯合作,他們推介了一些他們投資或者孵化過的優質項目給我們,我們做初步審覈,做了10期之後,開始紛紛有創業者找到我們,提交報名,我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每個項目,在垂直領域,與競爭對手相比優勢、劣勢,團隊、方向、運營各個方面的數據是否夠漂亮,我們傾向於選擇在細分領域裏有自己獨特亮點的創業項目進行報道。

慢慢地我們試着把冷啓動儘快過去,需要找一些有頂級投資人物做影響力,我們靜下來分析。我們首先評估了自己的優勢:專業視頻產出能力一騎絕塵,頂尖投資人物比較高大上,我們必須錯峯借力去約採訪,我們就從傳統媒體開始分析,因爲傳統媒體有影響力和知名度,但是可能在視頻端或者移動端做的還不夠,或者剛開始有意識去拓展這些端口,那麼我們可能結合自身優勢,對他們而言是有價值的。就發現上海《新聞晨報》有兩個版面關於創業者報道的,於是我們聯繫他們,他們一看出類的視頻是不錯,於是就說有些嘉賓,他們來約,我們一起採訪。第一個合作就是今日資本的徐新,投資了京東,在創投領域大名鼎鼎。

採訪完徐新之後,我們後續約見其他的投資人物就簡單了很多,大家覺得首先出類的內容,無論文字還是視頻都不錯,而且徐新都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至少證明這個新媒體實力不錯。當我們陸續約到3-5個頂級投資人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專注的約到更多的投資人了,約人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是難事了。

我們最早是在一路狂拍、狂剪輯之後的2015年8月份,我們公司搬到江灣體育場的環廊,我們在聯合辦公場地裏度過了許多無眠之夜,因爲趕剪輯、發公號。突然有一天晚上,我們坐下來聊了聊,說我們做這些意義到底是什麼?大家說了很多,但是沒有哪個點可以打動其他人。創業項目對媒體的需求是階段的,而且伴隨着企業的發展,項目會篩選更加有流量優勢的媒體進行曝光,媒體和項目之間的關聯度也很弱,很多媒體做了FA,爭取一些佣金,這些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決定停下來,連續停了2周不更新,沒有一個人來問,爲什麼不更新了,於是我們舒了一口氣,停對了。

於是,所有人停下來思考,路徑和目的是什麼,怎麼才更有價值,我們常常走到體育館環廊外的人工湖中心的亭子裏,不斷討論。最後發現,投資人的經驗分享和故事分享更有價值,他們在垂直細分領域裏花了至少1萬個小時,見了1000多個項目,但是國內對投資人物的報道來說都是碎片、散點的,每個媒體都會做一些,但是都不精,不專注。至於將來如何商業變現,我們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覺得市場有需求,就可以開始做。

我們一邊拍攝創業者,一邊拍攝投資人,徹底想明白和轉型是在2015年12月,我們發現投資人物的優質內容產出並沒有哪個媒體可以解決,大家都在做大而全的內容,在這個細分領域存在機會,我們就義無反顧的切入這個領域,把我們的口號都徹底轉變成:中國頂級投資人物原創新媒體。

從2016年2月份開始,我們已經不再報道創業者,而是花費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優質投資人物的報道了。

我們目前除了微信公衆號,在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簡書、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愛奇藝上都進行了內容發佈。在今日頭條的流量是最大的,最高峯拿到過200萬的推介量,3個小時內15萬的閱讀量。

在做媒體的過程中,我們做了兩個延展:一個是我們聚焦互聯網創業公司,爲他們提供優質的宣傳視頻從創意到製作的一站式服務;另一個是線下衆創空間,我們在2015年10月和綠地集團、上海大學科技園區聯合,運作了一塊2100平米的衆創空間,這個空間也在2016年2月被科技部納入國家級衆創空間。

盈利來說,主要來自我們的影視增值服務,快影視板塊爲互聯網成熟的創業公司提供多種類型的創意視頻策劃、拍攝與製作服務,已經服務餓了麼、洋碼頭、新榜、上汽車享等知名品牌。目前快影視業務的收入已經可以養活全部員工。

目前公司有25個人,92年以後佔了80%,我們3月初剛剛在北京開了分部,招募到了第一個北京員工。

在每週四晚上,是公司固定的聚餐和分享時間,公司請大家吃頓大餐,然後所有人團團圍坐,每個人獨自走到中央,開始5分鐘的分享,可以分享他經歷、看到、聽到、思考到的一切內容,只要是圍繞一個主題,就可以。很多時刻,夜已經很晚了,不同的思維在團坐中不斷被分享、被傳播,每個人獨立的傳達他的思維與夢想、孤獨和抱負,特別像文明來臨前的智人祖先們,一天的狩獵結束,燃起篝火,團坐分享對未知新世界的看法,不管是傻氣的、幼稚的,還是晦澀的、野心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我們正同心協力、雄心勃勃,面對來勢洶洶的下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