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4K 次

  我們提到,事實上,世界、社會、家庭的安定並不是沒有辦法達成,關鍵就在每個人的那一念心念。假如自私,就會發生衝突;假如時時可以爲人着想,家庭、社會就會圓滿安康。昨天也提到,一個孩子假如從小就能設身處地爲人着想,從小他的起心動念就開始培植自己的福分,所以他從小就知道培福、積福。因爲有這分存心,他知道讀書志在聖賢,要把學的道德學問好好地去奉獻這個社會。所以,他一入社會就知道替社會造福,他的福分就愈來愈大,到了老年福報現前,就可以安享晚年。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我們中國人講五福,其中有一福叫"善終",再白話一點,就是很好死,不會死得很痛苦,俗話講不要不得好死。這句話好像是罵人的話,不過諸位朋友,現在這句話不算罵人。算什麼?算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記得小時候,還常常聽到某位長者昨天睡覺很安祥地就去了。現在這樣的情況多不多?不多了。爲什麼以前的人他可以很安祥地離開這個世間,而現在的人死的時候可能都要急救,死的時候都可能不省人事?那都是因爲他不懂得照顧身體,他不懂得培植自己的福分,福太薄了,就沒有辦法善終。所以人要有福分,根源還在一念善心。以前的人存心比較良善,處處爲人着想,所以死得很輕鬆;現在的人比較自私,臨終前還患得患失,很多事情還很執著,都放不下。我們要晚年享福,要懂得心存善念,要懂得時時能夠放得下來,不要執著。

  很多人都覺得,人的一生好象是要開始工作纔會對社會有幫助,然後人老了以後,就比較沒有辦法儘自己的心力。所以一般都覺得,好象二十歲到六十歲這一段,纔是造福社會的黃金時段,很多生涯規劃都是這麼談。其實,當一個孩子從小就是接受聖賢教誨,他的人生絕對不是隻有四十年的光景。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孩子從小以仁愛存心,以道德存心。我們曾經在課堂當中,有個孩子他才兩歲多,第一天去上課,上完回來,他的父母問他:你今天學到什麼?這個孩子馬上精神抖擻說了四個字:孝順父母。他的父母也很震驚,兩歲多的孩子學得非常篤實,非常紮實。

  第二次去上課的時候,剛好老師請很多的同學上來分享,這個禮拜做了哪些孝順父母的事情。因爲學問貴在力行,學了以後,回到家裏要好好落實。所以很多的同學都上來講,他幫父母端洗腳水、他削水果給父母吃。這位兩歲多的小朋友,看到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做到這些孝行,讓他生起效法之心。所以諸位朋友,大人教小孩是一個方法,小孩教小孩又是另一個好方法,所謂"相觀而善",他會互相觀摩。這個孩子第二節課回去,馬上就拿着茶杯去端開水給他的父母喝。

  諸位朋友,他兩歲多就時時有這樣的存心,所謂"福田心耕",他已經在培植自己的福分。相同的,他這樣的行爲是修身,他也會感動他的父母。連兩歲多的孩子都知道端茶給父母喝,都知道處處爲父母設想,相信他的父母自己也會感覺,連孩子都這樣,我自己要更積極力行孝道。所以這個孩子已經開始在齊家。這個孩子的事例,我在中國大陸已經講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於還揚名海外,把他這個故事講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因爲有這個孩子真實的修身功夫,我們才能夠把這些事例進而去推廣,讓更多的人、讓天下的人都能夠引以爲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