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看準了再下手

看準了再下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14K 次

  比爾·蓋茨說:我的成功其實很簡單,看準了再下手,不放過來到身邊的每一次機會。

看準了再下手

  這句話,對於剛剛起步創業的人來說,十分重要。楊致遠與夥伴戴維成功創業的故事,充分說明了他們是善於發現機會抓住機會的人,使他們在短短的兩年內就步入了億萬富翁的行列。

  在斯坦福大學學習期間,楊致遠就顯示出了他的非凡才華,他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電子工程系本科及碩士學業並獲得學位。

  但他沒有馬上工作,他覺得自己缺乏經驗,時機還不成熟,他就想辦法留在學校。而此時正好趕上戴維·菲洛有個研究項目需要人,於是,他和戴維一起開始了學習博士課程。

  他們的研究方向是自動控制軟件,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卻發現這個方向已經被幾個公司壟斷,發展機會不多。萬般沮喪之時,Mosaic第一個Web網瀏覽器出現了,Web網給Internet帶來了極大的活力,很快就把他們迷住了。

  於是,他們製作了自己的主頁,主要內容包括楊致遠的高爾夫分數,還有他們喜愛的日本相撲運動資料等。他們在Web網上通宵達旦地遊歷,博士研究工作暫時被放到一邊,所幸導師當時不在國內。

  和許許多多的上網人一樣,楊致遠和戴維各自收集自己喜歡的站點,然後互相交換。先是每天交換,接着是幾個小時一交換,而後隨時交換。隨着收集的站點資料日漸增多,他們開發了一個數據庫系統來管理資料,並把資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將它命名成“楊致遠和戴維的WWW網指南”。站點名單越來越長了,於是,他們將站點分成不同類別,很快每一類站點也太多了,他們又將類分成子類,Yahoo!的雛形誕生了,核心就是按層次將站點分類,至今未變。

  他們把指南的地址給了幾個朋友,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沒多久就有數以百計的人開始訪問他們的指南。他們在設計指南時並沒有想給大學外的其他人使用,不過楊致遠的電腦屬於斯坦福大學網絡的公開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像楊致遠隔壁的戴維一樣隨時來訪問。

  由於站點的訪問者越來越多,他們開始擴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點、最酷站點等功能。伴隨着每一點改進,他們都會收到大量鼓勵的電子郵件,有些還提出了改進建議,“如果沒有這些數字化的掌聲,如果封閉在實驗室裏,Ya hoo!是不會出現的。”

  儘管Yahoo!有許多競爭對手,他們一點也不懼怕,因爲他們發現對手們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在Web網上每個英文單詞都出現過無數次,不根據前後內容無法確定其真正意義,所以,搜索列出的部分結果都沒有意義。

  Yahoo!的站點則不同,它是一個層次組織,最頂層有14大類:商業、經濟、娛樂、電腦科技等,每大類下面有子類層,如娛樂類有幽默、笑話、趣聞、音樂等,音樂下又分歌劇、卡拉OK、流派、機構等,用戶根據自己需要可以一直檢索到最底層。Yahoo!覆蓋的範圍很廣,底層約有40萬個獨立站點,Yahoo!的分類層次完全是由楊致遠和戴維而不是由電腦來完成,這需要極大的工作量,但其分類索引包含了楊致遠和戴維的判斷選擇,因而內容更準確有效,這正是Yahoo!的精華所在。其他的Web小索引站點提供的關鍵字查找只不過是電腦服務,Yahoo!則是一個精心構造的Web信息大廈。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1994年秋天,他們非常興奮的是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百萬訪問日。斯坦福大學提供的資源已不能維持Yahoo!的運轉,他們去問學校是否要接管Yahoo!或讓他們去尋找合作伙伴,學校很大度地說這是他們自己的事,邁克·安得森得知後,在網景給Yahoo!提供了Web空間資源。到1994年冬天,他們的流量獲得巨大增長,同時整個Web網也進入了飛速發展期,網景正式成立。

  隨着Yahoo!流量的與日俱增和數字化歡呼聲越來越響,他們開始認真考慮Yahoo!的發展問題。

  非常幸運Web網的商機已經成熟,Netscape發佈了第一個瀏覽器上Internet目錄的按鈕指向Yahoo!,熱線建立了第一個有廣告的Web小站點,大衆媒體開始大肆報道Internet現象,風險投資基金也向Web涌來。Yahoo!是Web網上最熱的站點之一,雖然楊致遠還名不見經傳,但已有一大羣投資者找上門來。

  比爾·蓋茨認爲:不懈地努力,會帶來更多的商機。

  英國的路透社在楊致遠的身上發現了商機,作爲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和金融服務商,已有150年的歷史,他們當然不會放過如此的良機。路透社負責市場的副總裁彼翰·森

  從倫敦來到洛杉磯考察Web網上的商業機會,當他讀到有關Yahoo!的報道後,很快就成了Yahoo!的常客,並認識到“Yahoo!事實上縮短了信息與人類的距離”,他開始考慮將路透社的新聞業務加到Yahoo!上。當他打電話給楊致遠時,楊致遠驚訝地說:“我正要打電話給你。”關於Yahoo!的發展,楊致遠經過幾個月的思考,最後認識到“Yahoo!不僅僅是Web網目錄服務商,更是一種新媒體”。而他的競爭對手認識到這一點時,已是半年之後。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而不是合作伙伴。路透社希望將新聞有償提供給Yahoo!,而Yahoo!還沒有任何收入。楊致遠意識到他們需要商業方面的幫助,正巧他有一個老同學正在哈佛大學讀商業管理,幫着寫了一份五頁的計劃書,拿着它,維亞、楊致遠和戴維開始不停地拜訪風險投資者,奔波之後每天還要繼續分類站點的整理工作,累了只能輪流睡在電腦旁,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時。在被難以想象的工作強度壓得幾近崩潰時,他們找到了塞可維亞投資公司。1995年4月,塞可維亞對Yahoo!估價爲400萬美元,兩方達成合作。此後,Yahoo!不斷髮展擴大。

  點滴智慧:

  看準了再下手,幾乎是每一個成功者的必經之路。誰目光銳利,誰就能看準來到身邊的機遇,並做出果斷的選擇,誰就能揚起駛向成功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