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馬化騰2015年香港大學“追夢者”論壇演講稿

馬化騰2015年香港大學“追夢者”論壇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忽視移動互聯網就是滅頂之災

馬化騰2015年香港大學“追夢者”論壇演講稿

演講時間:2015年6月1日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香港大學“追夢者”論壇的勵志演講稿

假扮工程師,假扮女孩子陪聊

沒辦法嘛小公司嘛,我的職位是工程師,另外一個創始人寫的是總經理。因爲我技術比較強,不可能老闆也出來幹活,我是假扮工程師。

後來回來真的開發系統,找到老東家瑞訊,那時候要做到3萬用戶,於是去學校一個個拉用戶。湊到3萬人可能要兩年後,公司就死掉了,又砸在手上了。那時候我們就想着做完賣掉,做完賣掉,大量開發。自己又去網上推廣,最後用戶上來了,最開始沒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時候還要換個頭像,假扮女孩子,得顯得社區很熱鬧嘛。

忽視移動互聯網就是滅頂之災

3年前,互聯網在PC上面,這三年完全顛倒,移動互聯網纔是真正的互聯網……也有國內的公司在移動互聯網轉換的過程中跟不上,飛速地掉隊。甚至強大如Facebook,股票一度跌到700億,是因爲大家擔心它向移動端轉變有問題。直到這兩年Facebook迅速重視移動端,包括whats app的下血本的收購,不敢怠慢,一點都不敢,否則就是滅頂之災。

微信和運營商是魚和水的關係

做微信,是因爲我們看到了一點點不同。我們當時很緊張,內部有三個團隊同時在做,都叫微信,誰贏了就上誰。最後廣州做e-mail出身的團隊贏了,成都的團隊很失望,就差一個月。最開始微信推出的時候,運營商很緊張了,沒人發短信,電話也少了。我要限制你,全世界有很多國家會出很多招去限制你。其實這個是勢不可擋,我一直跟他們說你們放心,你們絕對會受益的,你們的語音服務下降了,但是你的流量上去了,怎麼會吃虧呢?增長很難說,直到去年,數據增長比語音快,現在放心了,跟我是魚和水的關係。

Uber可能敵不過地頭蛇

我們支持滴滴,阿里巴巴支持快的,我們就像打仗,像武林高手一樣,一天大概虧損2000萬,再炒到3000萬,我也跟,最高一天虧4000萬,誰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盡棄了,內傷死掉了(笑聲)。後來跟馬雲溝通,最後在很多資本的撮合下合併了。

現在面臨uber的競爭,中國一直有外面的互聯網公司進來,強龍和地頭蛇誰贏呢?目前看無一例外都是地頭蛇贏了,沒有一家打得過地頭蛇。本地創業者所有身家性命都在這裏,一天可以做決策幾次,跨國公司還要向老闆彙報,老闆還有時差。這裏又有資金,PE很活躍,對中國本土的創業者還是很有信心的,很接地氣,而且主動思辨,一條路走不通試幾條路。

騰訊軟件的很多bug都是我找到的

我是軟件工程師中的產品經理,最終要決定產品的走向、對用戶體驗的把握。所以我會花大量時間用這個產品,尤其是最核心的微信、QQ、Email。很多bug都是我找到的,我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包括最新的6.2,很多問題還是我找到的,本能習慣,因此也可以看到對公司氛圍的帶動。

生活中作爲用戶我沒有什麼訣竅,就是大量用,不斷地用,儘量找溝通的場景,慢慢地找到感覺。對於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變成傻瓜,發現問題,然後想爲什麼這樣?然後變成開發者。一秒鐘傻瓜,一秒鐘專業。

美國人也開始抄微信公衆號

美國的確是霸主,前十幾乎都是美國,他們一做就是全球性,數據庫系統,路由器芯片,整個IT的核心都是美國的,大家不在一個起點,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其實都是學習、copy,毫無疑問。

但是到了應用層面,文化、用戶選擇的不同,中國互聯網創造了很多,其實有一部分美國還沒有中國走得快,從移動互聯網角度,中國6.5億網民,5.6億通過手機上網,滲透率80%,美國才2.8億,滲透率60-70%,這方面中國是美國的兩倍多。

新的東西,在中國等亞洲國家移動化更快,比如說微信的公衆賬號,我們看到Facebook這幾個月也在做,對我們來說沒有誰抄誰,看誰能滿足需求。

稅務和發票就是痛點

最近常提痛點,什麼是痛點?舉個例子,稅務和發票,這個就是痛點啊,你要住酒店,要開個發票,證明,回去報銷。能不能用微信掃一下,你都不用打印,電子發票都在雲端,從我的卡里扣完錢,然後兩分鐘之後錢又打回到我的卡里。我也不用搞什麼假髮票,這個就是案例,一講他們覺得很興奮。包括你們知道國內,刮發票中獎,搞得手很髒,中了幾塊錢怎麼領,麻煩,這個就是痛點,我說能不能掃一下,立刻知道,中了我還可以給我同事發紅包搶一下,還可以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騰訊的“半條命”生態

今年在深圳的峯會,主持人說騰訊是半條命,因爲我們做了很多減法,很多業務也是合作伙伴做,要兼顧很多人,當時用這個比例。我想,半條命也不錯啊,可能更好,主持人就說別人整條命跟你半條命搞在一塊,保你們啊。我們的策略對,真的是,原來做平臺,現在做生態。

現在這個事情,只有我們能做,其他事情,別人能做盡量讓別人做。最大的問題,創業者、創始人心態,一個企業再大還是缺乏創業者,很多業務要留給把所有身家性命留在裏面的人,而不是讓自己下面的部門跟他們死磕到底,我們以前做過也都失敗了,所以內部有員工說,那不是剝奪我們創新的機會,我說沒辦法,要麼你想清楚,你出去做。要麼採取競爭的方式,比如,遊戲開發的工作室,利潤的20%,算你的成本,招的人多,成本就大,要多少股票你自己掙,儘量營造市場競爭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