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語 > 經典的句子 > 名人教育名言,近代名人談教育的經典語錄

名人教育名言,近代名人談教育的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71K 次

名人教育名言,近代名人談教育的經典語錄

關於教育,從古至今的名人無一不關注,以前你是不是看過太多的一條條羅列出來的名人名言,沒任何名言背景,不知道爲什麼名人要講這樣的話?枯燥而無味。

下面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整理從清末到民國,從民國到新中國這些名人談教育的經典語錄

舊大學裏,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的治校理念根深蒂固。隨着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自身價值和現實使命的自覺,西方教育成功的重要一點是“教育獨立”,此觀念一經引入,便深入人心,博得共識,成爲近代中國教育進步最主要的推動力。

清末,章太炎在《代議然否論》中已提出了設想,其旨在擺脫政府對中等以上學校的干預,保證學術、教育的自由發展。民國後,這一理念得以伸張。

1915年6月15日,蔡元培發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時即聲稱:

“我絕不能再做政府任命的校長,半官僚的性質,便生出許多官僚的關係,天天有一大堆無聊的照例公文,常常派一些一知半解的官員來視察,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

1932年7月,胡適對國民黨當局向大學及教育機構安插黨羽,釀成風潮,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他在《論學潮》一文中道:“用大學校長的地位作擴張一黨或一派勢力的方法,結果必至於使學校的風紀掃地,使政府的威信掃地。”

爲了這一理念能成爲現實,教育界人士曾作過不懈的努力。

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長期拒絕加入國民黨,國民黨黨部干預校務的企圖也多次受阻。

1928年,劉文典出任安徽大學校長後,也拒絕國民黨黨部干預校務,拒絕開設政治課。

1920年,陳炯明致電陳獨秀,請他來廣州辦教育。陳獨秀向陳炯明提出任教育委員長的三個條件,第一條便是:“教育獨立,不受行政干涉。”陳炯明一口答應,陳獨秀遂放下黨務赴粵,學校中絕口不談主義。

北伐勝利後,國民黨黨化教育思潮興起。1928年頒佈《小學暫行條例》,在公民科外,增設三民主義科,後合併,改名“黨義”。

1929年8月頒佈的《中學校課程標準》已無公民科地位,取而代之以“黨義科”。因遭到教育界的普遍牴觸,以及“九一八”事變後的民族危機,此課三年後即取消。

即使在抗戰之非常期間,教育界仍與戰時體制發生着牴觸。1937年抗戰之初,胡適參加廬山談話會,議及教育,仍申明“教育獨立”意見:“其涵義有三:

一、現任官吏不得做公、私立大學校長、董事長;更不得濫用政治勢力以國家公款津貼所長的學校。

二、政治的勢力(黨派的勢力)不得侵入學校。中小學校長的選擇與中小學教員的聘任,皆不得受黨派勢力的影響。

三、中央應禁止無知疆吏用他的偏見干涉教育,如提倡小學讀經之類。”

1941年,接替羅家倫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的顧孟餘,上任伊始便宣明:“學術思想自由,一切黨派退出學校。”

1946年,北大一旦覆校,校長鬍適便又重申:“希望學校完全沒有黨派。”

他在《今日教會教育的難關》一文中直言:“學校是發展人才的地方,不是爲一宗一派收徒弟的地方。在今日民族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潮流之中,以傳教爲目的的學校更不容易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