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失控玩家》影評推薦

《失控玩家》影評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篇一:

《失控玩家》影評推薦

漫威、DC、哥斯拉、速度與激情、007、星戰……在如今的電影院常年充斥着這些IP、續集甚至是重製版的情況下,其實已經快想不起來上一次看到不錯的原創爆米花商業電影是什麼時候了。

就在大多數人都在觀望迪士尼會如何將《死侍3》改造爲閤家歡時,瑞恩·雷諾茲擔任主演並身兼製作人的原創電影《失控玩家》,倒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預告片看起來相當俗套的情況下,整部電影反而成爲了最近幾年來少見的兼具了創新意識與高完成度的商業電影。

當然,由於這部電影的基礎世界觀設定是基於類似《俠盜飛車》(Grand Theft Auto,下稱GTA)的開放世界遊戲,對於經典遊戲、電影以及流行文化元素的借鑑或是致敬幾乎已經覆蓋了整部電影。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失控玩家》並非一部IP改編作品或故事續集,但其實本質上仍然是依靠多數觀衆熟悉的元素在講故事。

只不過與大多數遊戲改編電影的失敗演繹或是諸如《頭號玩家》那樣盲目堆砌經典IP的電影案例相比,《失控玩家》通過單純的元素藉鑑做到了故事本身的新意,使得整部電影既能做到利用熟悉的設定讓觀衆快速接受整個世界觀設定,同時又創造出了原創故事應該有的人物塑造與故事趣味。

影片講述的是瑞恩飾演的名叫蓋伊(Guy)的遊戲NPC,生活的遊戲世界是一款名爲《自由城市》的熱門遊戲。稍微有過遊戲經驗的觀衆大概第一時間就能聯想到這基本就是類似GTA的遊戲世界,作爲該遊戲的玩家,主要的樂趣基本上就是無惡不作,滿足現實生活中無法體會的罪惡人生。

在這個充滿現實生活無法滿足的慾望的都市中,玩家們所扮演的遊戲角色能爲所欲爲地破壞城市,隨便屠殺和欺負NPC角色,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NPC,認爲這是世界本該有的樣子,包括主角蓋伊。

蓋伊每天的經歷,其實也是在致敬《土撥鼠日記》與《楚門的世界》這類經典作品,前者代表着無限次的時間循環往復,後者則是象徵着身處其中的主人公幾乎無法無力區分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

蓋伊每天神清氣爽地準時醒來,對着他的寵物金魚打招呼,之後穿上藍色的T恤衫工作裝,吃着固定的麥片牛奶早餐,然後喝着加糖加奶的美味咖啡去到銀行上班。定時定點會有玩家做任務來搶銀行,而這時候蓋伊和旁邊的好友警衛巴迪(Buddy)極爲配合,直接原地躺平,作爲NPC,二人就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循環着。

但突然有一天,蓋伊這位NPC觸碰到了“覺醒”的關鍵,他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如此一成不變,在上班途中買咖啡時突然要求不和平時一樣而是想喝一杯卡布奇諾,這種變化都讓其他NPC感覺的到了異樣,因爲劇情完全不是這麼設計的。於是在上班時,蓋伊和一位搶劫犯直接硬槓,反手幹掉了搶劫犯遊戲玩家。

在《自由城市》這個遊戲世界裏區別NPC和真實玩家的一個關鍵點在於是否戴着太陽眼鏡。而蓋伊在突然的叛逆後便戴上了那位死去玩家的眼鏡,因此他的眼前便出現了真正的遊戲視角,和我們平時玩的遊戲並無二致。路上會出現各種急救包幫助玩家回血,同時在遊戲裏還可以藉助各種道具輔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做任務、攢經驗以及升級、掙錢、買裝備。

當然蓋伊的覺醒並非完全偶然,其中的關鍵則是朱迪·科默飾演的女主角米莉的出現。得益於 《自由城市》最初版本源代碼編寫者埋下的彩蛋,像蓋伊這樣的人工智能一旦遇上真愛或被其他美好事物,其代碼就會自然成長,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這一人工智能便會擁有近似人類的感情,對命中(代碼裏)註定的女人一見鍾情,而米莉恰恰就是能夠激活這一切的關鍵人物。

朱迪·科默第一次參與好萊塢大製作所帶來的驚豔表演,也延續了她在《殺死伊芙》裏角色扮演的精彩表現,可以說幾乎又是英國女演員爲好萊塢帶來新鮮血液的範例。

米莉會出現在這一遊戲中還另有原因,而這一切又是關於現實中對於資本侵佔個人創作者版權的反抗故事。米莉其實就是《自由城市》這一遊戲最初的創作者,而她的好友凱斯則是主要的代碼編寫者。然而被海嘯遊戲公司收購後,他們的創意及代碼都被霸佔,最終衍生出《自由城市》這款熱門遊戲,米莉選擇了在遊戲中尋找證據來打官司,凱斯則認命在海嘯公司裏默默做着一名程序員。

所以電影后半段還是回到了傳統意義上的好萊塢正邪對抗上,只不過自我覺醒的蓋伊成爲了米莉和凱斯的重要幫手,甚至可以說這其實是多年前他們合作開發遊戲時就無意中埋下的伏筆。

很難期待這樣純粹意義上的爆米花電影能夠利用電影高潮與結局來實現任何有深度的敘事。壞人罪有應得,正義得以彰顯並且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大團圓結局,也非常符合迪士尼現在對於福克斯的改造要求。

但在整部電影裏,仍舊能夠看出導演、編劇以及深度參與的主創瑞恩·雷諾茲對於包括遊戲、電影這些廣義上的藝術創作的部分思考和批判。

很多關鍵信息其實主創都通過《雷神3》導演塔伊加·維迪提飾演的海嘯公司老闆非常直白地說了出來。在一款遊戲熱門大火時,作爲公司老闆考慮的自然是如何儘快的掙更多的錢,而非從玩家的角度思考再去創作一款超越自我的原創遊戲。那麼最安全也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呢——推出一款續作,電影裏《自由城市2》便已經在預售中了。

這其實也是現實世界中存在的真實邏輯,玩家耳熟能詳的遊戲大作,《巫師》、《最後生還者》、《神祕海域》、GTA,其實都有續作,其中確實也會出現越來越好的情況,比如《巫師3》,同時也有續作譭譽參半引發巨大爭議,例如去年的《最後生還者2》。但總體來說,開發一款新遊戲不僅需要巨大成本,並且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好的評價與收益,就像之前的《賽博朋克2077》。

而相對於遊戲,顯然電影這一內容形式在當下明顯要更加依賴續集來爲各家影視公司續命。2020年非常特殊,因爲新冠太多電影都被迫延期或者取消,但依然還是有像《神奇女俠1984》這樣的IP大作出場救市。

今年更是如此,能夠拉動電影票房或是引起話題的,基本也多是大IP或續集電影,上半年的《金剛大戰哥斯拉》、《速度與激情9》,以及最近的《黑寡婦》、重製版《自殺小隊》,還有接下來會陸續上映的《尚氣》、《007:無暇赴死》、《永恆族》、《毒液2》、《精靈旅店4》、《寶貝老闆2》、《蜘蛛俠3》不一而足。雖然還沒看到全片,但即便是維拉紐瓦的新作《沙丘》也很難稱爲原創電影,畢竟其本身就是改編自同名經典原著。

可以說如今的好萊塢,除了Netflix和亞馬遜這類沒有IP可依賴的後來者,曾經的製片廠們幾乎都沉浸在依靠大IP或者無窮無盡的續集來贏得市場份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像《失控玩家》這樣,只要能夠拿出一個完成度足夠的原創故事,便很容易收穫不錯的口碑,以及非常可觀的票房(該片成爲了疫情期間少有的連續兩週票房冠軍,目前全球票房已經破億)。

不過遺憾的是,電影最後的收尾依然展現出了迪士尼收購20世紀福克斯所帶來的更深遠影響,一部在主題上試圖鼓勵原創批判IP的作品,主角最後克服關鍵危機的方法卻是突如其來地使用漫威和星戰等迪士尼IP元素,當然,部分熱愛彩蛋的觀衆會看的很爽。

但這種突如其來的自我消解也再次證明,不同於想要標新立異,更在意商業表現的製片廠只想着如何去討好觀衆,即便是花費了700億美元買下另一家公司也在所不惜。

而作爲觀衆本身事實上也需要有所反思,爲何如今的電影創作與表達越來越少挑釁與冒犯,取而代之的則是無窮無盡的自我重複與刻意迎合?從商業角度而言,也是每個買票的人造就了這樣的結果,但歸根到底,我們並非一羣盲目的NPC,或許是時候做出一些不同的選擇了。

篇二:

起點上有個網文叫《修真四萬年》,裏面有個叫做“聖約同盟”的國家,其幕後操縱者是弱人工智能“伏羲”,伏羲爲了模擬人類文明的各種可能性,構建出了許多虛擬世界。主人公李耀發現,這些生活在虛擬世界裏的人類,並不知道自己只是由無數個0和1構建出來的數據鏈,就像現實中的人類一樣,虛擬人類也探索着未知的宇宙,還試圖突破多元宇宙。

筆者在觀看《失控玩家》(Free Guy)時,首先聯想到的便是這部號稱致敬《三體》的網絡小說,而不是片方宣傳的“沙雕版《楚門的世界》”。

《失控玩家》的故事並不複雜,其內核仍然是套路般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在一個電子遊戲裏,一個NPC(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自我意識覺醒,有如開了外掛版火箭式升級,並最終揭露遊戲廠商老闆的陰謀。

電影《失控玩家》:人工智能的自我覺醒,程序員的代碼情書

當一個NPC戴上眼鏡,它就成了玩家

《失控玩家》就像是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另類複述,用電子遊戲裏常見的形式來解釋的話就是:打通關《頭號玩家》之後,《失控玩家》便是隱藏關卡,可以讓玩家用NPC視角再打一遍遊戲。原因就在於兩部電影的編劇均爲扎克·佩恩。

瑞安·雷諾茲飾演蓋

一部好電影,完全可以忽略其內容的套路,一道老菜只要能燒出新花樣來,依舊能賓客盈門。據說瑪麗亞·凱莉已經跑到影院觀看《失控玩家》七八遍了,在筆者看來,這裏面的原因自然不是因爲片尾採用了她的歌曲,而是該片的確有讓“牛姐”芳心大動的原因——男主角蓋的飾演者瑞安·雷諾茲依舊賤兮兮的表演爲這部電影加分不少,同時,《失控玩家》那種中二熱血宅的氣質,也是目前電影市場裏的稀缺產品。

早在2016年,仍處於早期階段的《失控玩家》項目,其劇本已在好萊塢評爲“最受歡迎劇本”(the best writing and the best way into the industry)。當時業內就有人發現,該片在某種程度上復刻了1982年上映的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電子世界爭霸戰》講述的是天才程序員,他曾經開發的遊戲軟件被前同事盜取,爲了證實那是自己的作品,他試圖進入前同事公司的主控程序MCP,卻被吸入鉗制MCP的程序TRON的空間中。

朱迪·科默(左)飾演米莉,喬·基瑞飾演“鍵盤”

而《失控玩家》視角變化爲,一對昔日情侶當年開發的遊戲軟件被硅谷巨擘擄走,男程序員“鍵盤”委身硅谷新貴,而女程序員米莉則通過黑客手段用假賬號玩遊戲,試圖尋找遊戲中的底層數據,在尋找過程中,與自我意識覺醒的NPC聯手,最終真相大白。

正如《頭號玩家》裏出現了高達、哥斯拉等一衆經典動漫形象,《失控玩家》裏也在情節最高潮處,出現了美國隊長的盾牌、綠巨人的拳頭、天行者的光劍,筆者第一次覺得二十世紀福斯這家老牌電影公司賣給迪士尼,也不全是壞事,要是兩家仍然是競爭關係的話,這樣的畫面永遠都不會出現在銀幕上的。

電影《失控玩家》:人工智能的自我覺醒,程序員的代碼情書

瑞安·雷諾茲與克里斯·埃文斯在《失控玩家》片場

片中還出現了“美隊”飾演者克里斯·埃文斯的身影,當時美隊正在隔壁攝影棚拍《捍衛雅各布》,克里斯當時說自己很願意客串角色,不過自己只有10分鐘時間,《失控玩家》導演估計也就是想讓美隊露個臉,只用了7分鐘時間就搞定了拍攝。片中還有許多人以自身形象或聲音客串,比如查寧·塔圖姆、休·傑克曼、巨石強森等,他們構成了本片一個獨一無二的明星彩蛋羣。

《失控玩家》漫畫版海報可謂是彩蛋大合集

而片中另外一個彩蛋羣則與經典電玩有關,《模擬城市》《荒野大鏢客2》《堡壘之夜》《絕地求生》相當於是移植到了電影裏,而《洛克人》的光束炮、《半條命2》的重力槍,以及來自《傳送門》的傳送槍,都可以讓遊戲深度玩家們興奮不已。

《失控玩家》與其說是一部科幻片,不如說一部愛情片,它是“程序猿”所能呈現的極致浪漫——讓遊戲裏的NPC只喜歡自己女朋友喜歡的冰淇淋口味,只能喝到自己女朋友喜歡的咖啡口味——少年人,看完電影,快去學寫代碼吧,否則未來你連這麼高級的情書都不會寫。

篇三:

失控玩家》真的是一部讓人挺意外的電影。按理說這種人工智能和遊戲的梗已經不新鮮了,從《西部世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頭部玩家》,再加上各種“賽博朋克”題材的電影。特別是《西部世界》已經把所有的創意都玩乾淨了,無論畫面還是創意很難再有新意。

但是這部電影上映後無論是在歐美電影市場還是在大陸的電影市場票房都是一路高歌。除了因爲疫情的原因導致電影市場內容匱乏的原因之外,這種另闢蹊徑的輕喜劇風格也確實討人喜歡。不用像各大宇宙一樣需要考慮角色分配導致拖沓無比的絕情,也不用考慮政治正確這樣宏觀的社會層面的東西,簡單直接的人物和故事線讓整部電影反而顯得意想不到的好看。

再加上迪士尼這種巨無霸可以隨便把自己的庫存IP拿出來曬曬,就足夠震撼人心了。(自媒體/大米有文化,文/大米)

《失控玩家》:老梗玩出新花樣,輕喜劇風格治癒了我們受傷的心靈

其實整部電影的故事框架和套路都非常老套。但是他勝在人物簡單可愛,風格溫暖人心,故事線簡單直接。

電影主人公“小賤賤”其實依舊本色出演,讓人很容易有代入感,特別是最後時刻和一個還沒完工的大“boss”對打的時候完全就是“死侍”附體,估計編劇寫起來也挺過癮的。(自媒體/大米有文化,文/大米)

除了小賤賤,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一些配角,像黑人保安,印度程序員小哥,肥宅遊戲玩家都起到了很好的給電影“增溫”的作用。特別是那個沒完工的大BOSS以及真正的遊戲公司老闆,都是完全承擔了喜劇部分。電影中幾乎沒有什麼惡人,最後的結尾讓人始料不及,但是合情合理。

整部電影就是兩個字:“溫馨”,真是太溫馨了。導演都捨不得給他們設計一個大壞蛋,可能是考慮到遊戲題材青少年居多,這部電影的核心其實是一個大廠碼農愛上女神的愛情電影。只不過打着人工智能和遊戲的旗號而已。最終女主人公終於明白了原來深愛的人就是不善於表達情感的死宅程序員,遊戲中自我生長的虛擬主人公其實就是偷偷愛着自己的身邊人。最後用一個浪漫的結尾給電影奠定了基調。這部電影應該放到情人節上映時最合適的。(自媒體/大米有文化,文/大米)

當然電影中也有很多好萊塢慣用的套路,安分守己的黑人,助人爲樂的印度人,喜歡扎堆聚集的中國人,以及激情四射的小賤賤,這些元素都非常符合大衆審美的趣味。

如果非要給電影找一個高大上的主題的話,那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自己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服務器舒服不了崇尚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