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8K 次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

導語:只要你還有個好的故事和好的聽衆,你就永遠不會完。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你做了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那麼纔不算白來這塵世間一遭。只要自己做了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無論你的方向是什麼,都無所謂。不是有那一句話,不要自己一生碌碌無爲還說平凡難得可貴。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00字

觀後感一:

海上鋼琴師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結束了他的生命;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陸地上;可當他走到鐵梯的中間;他停下了腳步;然後回到了船上;他說:陸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該走哪一條,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於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那架鋼琴太大;我無法彈奏。

他到底在說什麼鬼?

首先,會不會真的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甚至是有這樣的經歷?

在這地球上存在過的人的數量,從古至今可能已經比我們能看得到的星星還要多,存在過什麼樣的人一定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說明像鋼琴師這類人就是極少數,他的人生經歷可能罕見,但與他相同的對生死的選擇並不稀少—因爲迷茫而選擇結束生命。這樣的選擇從古至今都不稀少。

鋼琴師說出的迷惑說不定是大多數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過或正在迷惑中。

曾經沒有生活閱歷的我多次對自己說,那隻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導演只是爲了拍一部戲,講一個故事,再把它拿來賣錢而已。但是隱約中感覺,這並不能說服我自己,其中一定還有什麼我不能理解。現在看來,從前是真的太年輕,活得太少。其實鋼琴師說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伴侶,房子,怎麼活,怎麼死,而導演也正是想討論活法和死法。

面對陌生的真實世界,鋼琴師選擇讓生命隨輪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看,鋼琴師的態度是消極的,所有輕生的人都是消極的,如果我們要把"消極"這個概念解釋給小孩子聽,我們還會說: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說生活有沒有正確的生活和錯誤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們是有相對的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我認爲鋼琴師也只是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輪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願意一直呆在這船上彈鋼琴,在我喜歡的地方,做我喜歡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麼我覺得這輩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這麼結束也挺好。我猜鋼琴師就是這麼想的。

導演和小說家的確只是在講故事,但正如美國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爲了讓一件複雜的事物更易於理解而用一種更簡化和更具象的方式來表達。

鋼琴師的故事是一個比喻,鋼琴師人物本身也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選擇結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鋼琴師從舷梯上回到船艙中的鋼琴旁時,觀衆已經知道了結局,但是導演還是讓鏡頭對準鋼琴師久久不離開,他彈鋼琴時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鍵。這正是導演在向那些主動選擇自己生命的結束方式的人表達理解和致敬!

觀後感二:

近來天氣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閒時就宅在牀上看電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電,看過的多部電影中,唯有《海上鋼琴師》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是憂鬱、單純的1900個人非凡的鋼琴天賦?是爲了堅守精神家園而捨棄愛情的勇氣?……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該片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被命名爲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衆帶入1900心靈深處,影片採取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嫺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讓我這個樂盲的人都感到繞樑三日,非常好聽。

1900年,在一艘豪華遊輪的頭等艙裏一個被遺棄的男嬰,被一個手水收養,由於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媽媽叫什麼,所以按年代給他取名叫1900,隨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長大,展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長大後,在船上的樂隊當鋼琴手,他把這艘弗吉尼亞號船當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從這個船上走下去,來到船所停靠的繁華都市。他身邊有個朋友吹小號的,叫麥可斯,多次勸他,“你鋼琴彈得這麼好,應該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陸地上去。”而1900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爲此錯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愛情,他不肯下船。

後來隔了多年以後,麥可斯早已經從船上離開了,他得到一個消息,說這個叫弗吉尼亞號的遊船要被炸掉,他纔想起了1900是不是還沒有下船,他回到這個船上,放起當年1900彈奏的曲子,這個1900真的從一個角落裏出來了,和他見面了,他說,“我生在這條船上,死也要在這條船上,我不下去。”後來麥可斯很無奈地離開這條船,遠遠的看着1900和這條弗吉尼亞號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這個片子拍得磅礴大氣而又低沉深婉,有些地方通過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超級棒。

這部片子給我帶來深刻的印象就是所無不在的音樂。從頭到尾,鋼琴、小號和爵士樂,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的開始就是在音樂中開始,小號手麥可斯在窮困潦倒時把小號拿到一個店鋪裏換點錢,麥可斯拿到錢後把小號交了店主時,他很捨不得跟了自己半輩子的小號,拿着小號又吹了一首曲子,他吹的就是當初1900在船上正在錄製唱片時,突然瞧見一個特別漂亮的姑娘,他很喜歡這個姑娘,這個姑娘造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愛情,他當時即興彈奏的一首曲子。這裏頭有麥可斯知道的一段故事,他在船上也學會了這首曲子,他當時也勸這個1900,你鋼琴彈的這麼好,你還這麼喜歡這個女孩,爲什麼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這水平,到陸地一定能嫌好多錢,過上好的生活。

1900聽了勸告,收拾好行李,和船上的成員擁抱告別,就在1900走下船梯,眼前突然看到了繁華的紐約的時候,他愣住了,他有點害怕了。他突然發現眼前的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裏,面對如此龐大的的陸地、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恐懼了,他不知道何去何從。回頭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養他的家園,是他的精神家園,在這裏有他的音樂,有他的夢想,這陸地太可怕了,1900沒有下去,他把禮帽投入大海,和陸地作個決別,他又回到了船上。

回到船上這個唱片就沒有在陸地上流行開來,也沒有發行,後來陰差陽錯的這個唱片就到了這個店老闆手中,店老闆一聽,你吹這個小號和唱片上一樣,你咋會吹這個?就把這個唱片拿出來了,這時麥可斯才發現了塵封多少年的舊物,所以麥可斯纔拿着這個唱片一聽說弗吉尼亞號要被炸,他知道1900一定在船上,他一定要找到1900,放唱片找1900後,1900表明:生,生在這船上;死,死在這船上。不打算離開這艘船!

這部片子成功得闡釋了它對於人生價值,社會的一種表現表現態度。這艘船,1900,象徵着人生過程中一種儉樸淡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追求過分的慾望;這艘船象徵着我們理想中純樸的人生觀;陸地象徵着什麼?無邊無際的慾望;1900象徵着什麼?堅守自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不被物慾所俘虜;片子最後,1900和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入海底,象徵着電影對這種樸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堅守。

看過電影后,讓我最惋惜的是天才鋼琴師與船同葬大海,看着火光沖天的畫面,一代天才鋼琴師隨着爆炸聲,灰飛煙滅[]。讓人痛心不已,而我除了惋惜外無能爲力。

這部電影最大的隱喻是人生在世時,你可以被無窮的慾望所沉迷,但是千萬不要忘了,在合適的時候迴歸自己的心靈。在自己的心靈裏,要放着一艘象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在適當的時候,人不能被物慾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中,這樣起碼能保證你在人生的大海中,不會隨時被顛覆盡無邊的波濤中;當你感到無助的時候,還能迴歸這個理想和精神的家園,能夠感到人生的一絲絲安慰。所以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心靈,把它當作一種港灣,當你感到迷失和疲倦時,這個港灣會給你帶來無窮無盡前進的動力,所以這需要我們有種看破世事,參透慾望的一種智慧,而這種智慧被揉進了這部電影當中。

人在路上走得太快時,有時真的需要等等靈魂。

觀後感三:

平淡卻悠長的回味,莫里康內的配樂已經可以讓你失眠.我時常眼前浮現,那個看着女孩下船,雨中捧着那張唱片,憂鬱的眼神,讓人心碎,時間在那刻定格.

````````````題記

兩年前我的音樂老師曾經對我說過:意大利人特別善於用寓言來解釋人生,比如卡爾維諾。因爲深度閱讀能力的欠缺,我對歐美的小說一直是敬而遠之,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對此進行印證。幸好講述寓言並不單是文學可以做到,電影也可以。

一部好電影的所有組成元素在《海上鋼琴師》中都有着淋漓盡致的展現。傳奇、深刻、浪漫、雋永,優美而靈動的音樂、華美的畫面、精緻的構圖,以及一流的表演。

影片的主人公,一個天賦異秉的鋼琴家,是個被遺棄在巨型渡輪上的孤兒,名叫1900。在船上長大,一生沒有離開過大船,他生命的全部由鋼琴和大船組成。一生只有一次想要離開渡輪走向陸地,那是因爲鍾情於一個在船上邂逅的美麗少女。然而,陸地上的生活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種陌生讓他恐懼,最終恐懼讓他對陸地望而卻步,他選擇了退回船上。此後再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離開那艘船,即使是生存與否這樣的問題。美麗少女的深情回望成爲留在他內心深處永遠無法痊癒的一道傷口。

和衆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塗的時候閒庭信步。他生世淒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爲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爲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託納託雷想通過他暗示什麼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爲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他說“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it's a voyage too long, a perfume too strong. It's a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make. I could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can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後還是靠別人施捨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都在循環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爲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種自以爲是的人,“什麼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衆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爲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爲傳世之音。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聲中與世訣別,選擇了自已的守候,他說,"Max,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I'm here. You're a minority, and you better get used to it.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裏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從表面上看,我們靠選擇製造我們的命運,1900一生中有很多成名的機會但是卻選擇了在輪船上渡了自已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其實選取擇的本質不在於選取擇的本身,不在於明智準確的決斷。人生決不是投機,也不是賭博,而是內心探索自我,認識自我,纔是穩定恆久的立身安心的基本。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觀念的侷限,“無爲而無所不爲”,實現人生選取擇的自由,而不是在飄移浮動的潮流中沉浮不定,喪失自我,迷失選擇!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裏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麼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