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三則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三則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三則

導語:衆人叫他天才,衆人爲之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大家快來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評三則

影評一:

在衆多沒有獲得獎的影片裏,往往沙裏藏金,也有精品。就像《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就沒有得什麼獎,可是過了許多年以後,我們再回頭看看,這部電影卻成爲了一部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也是一部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電影。但是當年它誕生的時候,確實也沒得過任何獎項。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蕩氣迴腸的詩意旅程電影,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名爲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衆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浪漫主義風格,以嫺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以及演員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這部經典影片。

《海上鋼琴師》的題材和視角都非常獨特。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作品。在一個,豪華遊輪頭等艙裏,有一個孤兒被遺棄了,這個事發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這孩子養大。由於什麼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媽媽是誰,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1900在船上一天天長大,展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後來他長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樂隊裏當鋼琴手。他把這個船當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從這船上走下,來到什麼紐約,巴黎,這個船停靠的繁華都市。他身邊有個朋友叫麥克斯,多次勸他,你鋼琴彈得這麼好,應該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陸地上去。但是這個1900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爲此錯過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愛情。

後來隔了多年以後,這麥克斯早已經從船上離開了。他得到一個消息,說那個遊船叫佛吉尼亞號,說最後要把它炸燬了,他纔想起這1900是不是還沒下船。他再回到這個船上放起當年1900彈奏的曲子,這1900在一個角落裏還出來,還真跟他見面了,說我生在這條船,死也在這條船上,我不下去。後來麥克斯很無奈地離開這條船,遠遠地看見這個佛吉尼亞號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過這部電影,我相信99%的人會被這個電影裏頭這種情節打動。這個片子拍攝起來既磅礴大氣,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過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這部電影在音樂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電影配樂史上,它現在經常被當做一部教材來使用。

當然在這部電影裏,我們得說裏邊的主要演員扮演得非常成功,就是裏邊演1900這個蒂姆羅斯。蒂姆羅斯在裏邊展示出來的那種憂鬱爛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樣的氣質。在船上生,在船上長,沒有經過太多陸地上那些世俗的污染這麼一個形象。麥克斯剛上船的時候,不適應這船的顛簸,嘔吐。這時候1900走到他身邊把鋼琴的輪鎖解開,坐到鋼琴前彈琴。彈奏的時候,麥克斯在那看着。結果風浪一起,船一顛簸,整個鋼琴在宴會廳裏走到這走到那,在地上滑動,在滑動的過程當中,彷彿是在一首樂曲之下,大海和船,與船上的人一起跳舞。使麥克斯當時感覺也很興奮,這種感覺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沉浸在音樂給人帶來的歡樂當中。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覺得裏面的鋼琴肯定不是蒂姆羅斯彈,認爲他不可能彈得這麼好。其實蒂姆羅斯是自己用半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學的,包括電影裏面的所有的特寫都是蒂姆羅斯的。這部電影給人們帶來更深的印象更主要在與它的音樂,這部片子幾乎說得上是一個音樂片。從頭到尾鋼琴曲,小號,還有其他舒緩的爵士樂,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麥克斯當時勸這個1900。你這鋼琴彈這麼好,你還喜歡那女孩,爲什麼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這水平到陸地上能賺好多錢。1900就聽從他勸告,收拾好東西準備下船了。來到紐約,在下船之前跟船員們告別。可在他下船的時候,看到繁華的紐約的時候他愣了。

爲什麼?因爲他有點害怕了。他突然發現,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裏。如此龐大的陸地,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恐懼了,他不知道何去何從了。回頭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養他的家園,是他精神的樂園。在這裏有他的音樂,有他的夢想。

而這個陸地太可怕了。所以想到這1900沒有下去,把自己的禮帽拋向大海上,象徵着我和陸地告別了,我拋棄了這種慾望,就這麼着他又回到船上。

這部片子它獲得一種巨大成功還在於這裏邊對於人生價值,社會內涵的一種變現[]。其實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會有體會,象徵着我們人生過程中一種儉樸淡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不就追求過分的慾望。這個船象徵着我們理想當中淳樸的人生觀。陸地象徵着無邊無際的慾望。1900堅守着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物慾所俘虜。而這部電影最後,1900和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到海底象徵着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對這種樸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基本堅守。這個電影的最大隱喻應該是我們人生在世的時候,你可以被一些無窮的慾望所沉迷,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在合適的時候,迴歸自己的心靈。在自己心靈裏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在適當的時候,我能不被物慾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當中。

影評二:

先說一下這部電影,2戰之後,人們的生活,和一個鋼琴師的一生經歷,從出生,到消失。好像對這電影有爭議的很多,但是電影那無所謂好壞只是看你關注的點而已,個人認爲這部電影很有意思,講的是你對人生,生活的態度,很適合要起步,但是迷茫的人看,比如當代應屆畢業生。

通過邁克斯·圖尼的回憶把他的好友也就是鋼琴師的一生清晰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展現了二戰之後人的們的空虛,浮華和 對生活的迷茫。這個主人公1900,也就是海上鋼琴師,他對鋼琴的天分和他高超的技術。他能準確的看出人的從哪裏來,那個地方最漂亮的是哪裏,有什麼東西。但是他從來沒有下過船,僅僅是聽來自不同國家各個地方的人說。可能正是因爲他從來沒有下過海,而對這些感興趣,才能記住各個地方。大部分人反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僅僅是隨波逐流。或許還沒有從沒見過那個地方的人看的清楚。而後1900迎來一個挑戰者,一個來取笑他的人,但對於人情世故不是很懂的他,不知道這挑戰有什麼意思,他只是抱着好奇的態度面對。電影中把挑戰者傑力的浮誇,做作,不可一世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且還看得出他的生活很奢華,一口爛牙。都說音樂通仙,也有些道理。

最後到了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就是1900他已經準備好了要下船,但是沒有下去,因爲他很迷茫。他說:“這些城市,什麼都有,你唯一看不見的是它的盡頭。阻止我的腳步的 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 而是我無法看見的東西,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根本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得試着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就拿一臺鋼琴來說,琴鍵有始有終,你知道它有88個鍵,沒有其他可能。琴鍵有限,你確實無限的。“這段話你可能會理解說他很懦弱,但是你要理解作爲一個從來沒有下過船,見過陸地的人來說是多麼難以抉擇。就算是正常人,也是一樣的,我們應該選擇哪個房子,哪個伴侶,哪個工作,都是很迷茫的,如何選擇。拿大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選擇哪個行業。

影評三:

我在船上看了人間百態 遇到了千千萬萬種人 但出現了愛情還是錯過。

我在海上終其一生 創造了千千萬萬首曲子 但終究沒有聽到過海的聲音

我在城市和海洋之間選擇了海洋 在自由和死亡中選擇了死亡 因爲我不想在沒有盡頭的未知中茫然 不想在上帝的琴鍵裏苟活 我要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裏創造屬於自己的無限的音樂和價值

我要在自己的88個琴鍵上釋放自己的靈魂 縱使我錯過愛情錯過更大的世界錯過更多的掌聲和鮮花 可是這艘弗吉尼亞號纔是我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淨土 只有在這裏 在海洋上 我才能創造出更純粹的音樂才能享受更真實的自我

1900是一個鋼琴天才,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出生在海洋上,從未踏出弗吉尼亞號,他還在海洋上結束了生命——以至於當康恩向其他人講述1900的一生時,許多人全當作是一個虛構的好故事來聽,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康恩不在乎了也無所謂了,因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1900只存在於他的內心深處、只存在於弗吉尼亞號、只存在於真正懂他的人的內心,

他與1900一起度過了一段時光,只有康恩真正地尊重1900,也真正地懂得1900對鋼琴對海洋對弗吉尼亞號的熱愛。 1900內心很孤獨。

有幾幕是這樣的——所有的人圍着他和着他的音樂歡喜舞蹈,但到了美國時所有的人又在一瞬間轟然而散擁向美國港口,只留下1900一人在鋼琴邊落寞與失神。

在他與爵士樂的創始人展開較量彈奏完最後一首曲子時,人們對他的音樂和指法目瞪口呆,可在前兩首曲子——他似乎漫不經心地彈奏的時候又有誰懂得他的內心和他接下來的想法呢?某天晚上他一個人在第三等艙室裏彈琴,夜晚的月光照在他的身影上清澈剔透,琴聲中流淌出的溫柔包裹了他。 1900很執着,很執着地追求自我,很執着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對於名利對於錢財,他無動於衷,對於外面的世界他很好奇但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踏上陸地一步。因爲在弗吉尼亞號上他纔可以書寫自己的生命篇章,他可以在弗吉尼亞號上看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從他們的舉手投足之間看出他們的內心與故事,可以爲他們譜寫屬於其風格的曲子,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歡笑儘管只是一個照面。

試想,他若是踏上了陸地,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他如何在錯綜複雜的世界裏尋找細若遊絲的聯繫,他可以選擇繼續彈琴,可是在陸地上,他是否能真正地彈奏出內心?突然想起了爵士樂的創始人羅爾莫頓與1900較量前的狂妄自大與目中無人,他不相信有人能比他做的音樂更好,可是當1900贏了他時,他的內心徹底地沉默了,他臉上的戾氣消失了,那一刻,所有贏得的榮譽和名聲都成爲了烏有。

因爲,一個被世界世俗的人的內心彈奏出的樂曲也多了世俗,他可以迎合大衆的審美可以符合人們的音樂口味,可是他創造不出像1900的音樂那樣真正震撼人心的樂曲、他無法像1900那樣純粹地爲了鋼琴和樂曲而彈奏。他敗了,敗得一塌糊塗。 和羅爾莫頓不一樣,對於1900來說,海纔是他的家啊,弗吉尼亞號纔是他的家啊。這裏孕育了他的生命,孕育了他對鋼琴的熱愛,生長着他對丹尼的懷念,他可以在弗吉尼亞號上來去自如,他可以在弗吉尼亞號上與海洋舞蹈。

如果說城市只是一個又一個神祕的小世界,那麼海和弗吉尼亞號以及鋼琴則是他的全世界。生在海上活在海上的他,只有從海中才能感到靈感的噴涌而出,只有在海上,他纔可以釋放自我。他知道這一點,所以當他站在連接船和城市的旋梯上時,他望了望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和灰濛濛的天空,望了望那些了無盡頭的街道與匆匆忙忙的人,他扔掉了帽子轉身重回弗吉尼亞號。

從某一程度上來講,在我們看來1900是懦弱的。因爲不願意下船,他失去了愛情,放棄了那一見鍾情的美好與本可以追求愛情的機會,因爲不願意下船,他失去了聞名世界、名垂千史的機會。當他站在旋梯上發呆、茫然地望着無止盡的城市時,可以說他是害怕未知,害怕在未知的全新的世界裏闖蕩,害怕在沒有盡頭的世界裏做出選擇,所以他退縮了,儘管他真的想去陸地上聽一聽大海的聲音。可是於他而言,這或許又不是退縮,這或許是遵從內心——因爲愛情不會是他一生的所有,鋼琴纔是,因爲名譽錢財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音樂才重要。

像那位在黑夜中聽他的曲子並用風琴爲他伴奏的陌生人所說,海的聲音像是一種吶喊,1900也是在吶喊,用琴聲吶喊內心——內心的孤獨,內心的追求,內心的渴望,甚至是內心的懦弱。他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意隨波逐流。 儘管弗吉尼亞號變爲了醫用船,他還是繼續在船上彈琴,爲那些病人們彈琴,用琴聲撫慰他們的內心,他也可以繼續和海洋舞蹈。儘管人們要炸燬弗吉尼亞號,他還是執着且孤獨地一人待在船上,寧願與弗吉尼亞號一起化作灰燼。他或許是回家了——回到了大海中。

1900存在,或許也不存在。但他的琴還在琴行中擺着,他的琴聲還在唱片裏永不磨滅,他的故事還在康恩的內心中紮根,還會在許許多多的人的口中流傳。

聽吧,1900在海上彈奏着大海的樂曲

看吧,1900的手指正在弗吉尼亞號的琴鍵上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