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犯了錯誤,絕對不能包庇

犯了錯誤,絕對不能包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有的人,屬於“有事您說話”型,待人非常熱情,熱心腸,朋友有難,兩肋插刀,朋友沒難,不分彼此。“義字當先”,只要別人張嘴,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事情能做不能做,從來沒有二話,賠錢搭力氣也要辦好,甚至對親戚朋友“有困難要幫,沒有困難主動發現困難也要幫”,即使是社會上八竿子打不着的閒事,也都要管上一管,對自己的家裏卻一百二十個不在乎,真正是“心裏裝着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就跟墨子的所作所爲差不多。

犯了錯誤,絕對不能包庇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遇事先看是否與自己有關,“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假如確實和自己有關係,那也得衡量衡量利弊,有利的事不做白不做,有害的事避之唯恐不及。總之,無利不起早,他人是非,幹我甚事!

  這是往極端裏說。其實,現實中墨子和楊朱這兩種人都極少,但是,冷腸和熱腹這兩種傾向,卻是普遍存在的。

  《顏氏家訓》的作者身處亂世之中,更懂得幫助人有時是要冒生命危險的。他舉例子說明符合道義的忙,即使有風險,也應該伸出援手:“窮鳥入懷,仁人所憫;況死士歸我,當棄之乎?伍員之託漁舟,季布之入廣柳,孔融之藏張儉,孫嵩之匿趙岐,前代之所貴,而吾之所行也,以此得罪。”無路可去的小鳥飛入懷中,實在值得憐憫,更何況仁人志士投奔於我,怎麼能拋棄呢?

  “伍員之託漁舟”,指的是戰國時候楚國的大臣伍子胥。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之父,伍子胥逃亡吳國,前有大江攔路,後有追兵堵截,多虧一位漁父冒死將伍子胥渡過江去。

  “季布之入廣柳”,說的是西漢大將季布。季布爲人誠信,漢高祖通緝他,濮陽周氏將其藏在自己家中。官軍排門搜索,快到周氏家中的時候,周氏把季布藏在廣柳車(就是喪車)之中,偷運出險境。

  “孔融之藏張儉”,說的是東漢名士孔融。東漢末年宦官專政,張儉不屈,得罪了中常侍侯覽,被全國海捕。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前去投奔,不巧孔褒不在家。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見張儉十分困窘,說:“家兄雖然不在,難道我就不能做主人嗎?”就把張儉藏在家中。後來事情泄露,張儉僥倖逃脫,孔融兄弟爭死,最終孔褒遇害。

  “孫嵩之匿趙岐”,指的是東漢義士孫嵩。趙歧爲官正直,得罪了宦官,中常侍唐衡的哥哥做了京兆尹,把趙歧的全家都殺了,只有趙歧孤身逃出。隱姓埋名,在北海賣餅爲生。孫嵩在市場上逛街,發現這個賣餅的不是常人,知道是逃難的忠臣,就邀請趙歧跟自己一輛車回府。趙岐大驚失色,不知所措,在沒人的地方,孫嵩對趙歧說:“我乃是北海孫賓石,全家上百口人,一定能保護你。”於是把趙歧養在家中,藏於密室。

  顏之推認爲,這些人的所作所爲,都是“爲善”,做好事,救好人,所以雖然冒着很大的危險,仍然值得提倡。這叫做“爲善則預”,只要是好事就應該參與。

  另外一些例子,雖然同樣是急人之難,顏之推卻認爲絲毫不足取:“郭解之代人報仇,灌夫之橫怒求地,遊俠之徒,非君子之所爲也。”

  “郭解之代人報仇”,是說戰國時候的郭解,爲人任俠,以替人報仇來結交朋友。至於此仇因何而結,該不該報,卻從不掛心。

  “灌夫之橫怒求地”,說的是漢景帝時,武安侯田?爲丞相,看上了魏其侯竇嬰在長安城南的一塊好地,派手下人籍福向魏其侯透風。魏其侯很生氣,說:“我雖然不再受皇上之寵,但是丞相難道能硬奪走我的地嗎!”灌夫與魏其侯關係很好,聽說了這件事,簡直比魏其侯本人還要生氣,大罵籍福。武安侯田?雖然不再提這回事,心裏卻很不高興,特別不滿灌夫多管閒事。後來,事情越鬧越大,魏其侯和灌夫終於都死於田?之手。

  顏之推說,像這兩個人的所作所爲,就是沒事找事,幫忙幫得損人不利己,“非君子所爲也”。

  最後,顏之推說,假如有犯上作亂的行爲,或者在政治或家庭中犯了錯誤,絕對不能包庇。要是親戚朋友有了危難,那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一定不能吝嗇,至於那些突發奇想,或者就想弄兩個錢花花的無賴之徒,千萬別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