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皮囊》讀後感1500字

《皮囊》讀後感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皮囊》讀後感1500字

《皮囊》讀後感1500字

導語:蔡崇達隨筆集,以人物肖像畫的方式描繪了福建漁業小鎮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在溫情而又殘酷的故事講述中闡述了作者對父母、家鄉的緬懷,對朋友命運的關切。文集風格沉穩,表達了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實骨感而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部分作品曾收錄於《一個》書系。這部特別的“新人新作”,由韓寒監製,上市之初即廣受好評。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皮囊》讀後感1500字,希望你們喜歡。

《皮囊》讀後感1500字

讀後感一:

黑狗達生活在一個閩南小鎮上,這個小鎮上有他愛的親人,玩伴和他深愛的成長的的土地。

感觸最深的是黑狗達的朋友文展,他天生兔脣,卻擁有天生的自信。九歲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將來需要什麼,現在需要做什麼事情。並且家庭條件限制他需要把控中考分數到一個區間,這是實現夢想的一個步驟。

但是夢想越高,越渴望成功的他,給自己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來源於自身,旁人難以開導。有時候,選擇只有一個的時候,壓力才最大。

黑狗達問文展爲什麼那麼早知道自己未來需要什麼的時候,文展回答,“因爲我想,我是一個天才。”瞬間逗到了我,但是文章真的不幼稚,推薦。

文展中考成績也是我一直關注的,得知他分數妥帖的過了分數線一分。我心中多了一分敬畏。一個人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夢想是超級可貴的。但是這樣的人往往容易極端,給心理帶來一定的扭曲。

最終,文展的結局是失敗,他去了一個小村莊做了發射臺的護工。黑狗達說,他們兩個都是失去家鄉又永遠沒有辦法抵達遠方的人。這輩子都無處安身。

大多數人只看成功或者失敗,但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失敗後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的話,生活就失去了本來更重要的意義。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好奇心和渴望,九歲想到三十歲喜歡的東西,那麼太累。孩童時期,也許一個好看的玩具能吸引所有目光;到了初中也許參加某社團纔是你真的想做的事情。這個是有順序的人生,你會爲了這些小小的目標努力,失敗也不會給你過多的不適,反而會讓你爲了新的喜歡更加努力,如果有幸得到,你給自己更多自信。生活的小火箭會一次一次給你定點推送。但是需要自己主動。

看到黑狗達的童年好友,我也會想起我的朋友們,雖然離小時候玩伴很近,但是我不太會主動找她們,沒有特殊原因,只要記得我們一起的快樂時光,不想打破一切。偶然碰面一個微笑和內心抑制不住的激動就足夠了。而特別想見的人,會經常繞道路過她家門口,但是緊閉的門,告訴我每個人都在爲生活奔波着,不必打擾。或者她已經嫁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再會遇到了吧。

厚朴,是黑狗達大學的朋友,他的生活就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瘋狂和有趣,但是最後他的死讓人唏噓。其實仰望天空是美好的,但是腳踏實地卻是方法,也是最不能一下子接受的細水長流。

作者說:“期許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也更誠實,要更接受甚至喜歡自己身上起伏的每一部分,才能更喜歡這個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求,各種人性的醜陋與美妙,找到和它們相處的最好方式。”海是藏不住的。

作者也有談到城市,他說相對而言喜歡北京,不喜歡上海;喜歡泉州,不喜歡廈門。在上海生活了三個多月的我,也有同感,這個城市很大,但是也很小。我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去北京,體驗一下衚衕,路過正在吊嗓子的大爺,看看開茶館的四合院。也許我只是喜歡新鮮而已。

黑狗達的家庭,算是不幸的。阿太(外婆)很堅強,母親也非常堅強,父親不幸殘疾了,給家庭帶來很多壓力。但是他們算幸福的,即使在苦難中,有對方的存在就是一種幸福感。母親是個非常細膩的人,察覺到家人身心上有什麼不對,總能主動出擊去找尋解決的辦法。當黑狗達得了類似抑鬱的時候,母親立刻幫他找了一個朋友;幫他休學,跟着父親到其他城市生活半學期。父親每當思念外出工作的兒子就會看那唯一一張被摸的發白的照片。

這一段讓我覺得親情的重要性,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對關心我們生活瑣事的人。我有時候也會不厭其煩,而且脾氣很倔。但是有你們真的是此生最好的事情。

我比較好奇的是神婆這種角色,她們非常神奇,或者是神祕。因爲我爺爺去世後,家裏人也組織了這樣問魂的事情,爲了準確,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找了一個話說很準的神婆來與爺爺通話。他們回來後,從她們聊天的內容看,似乎很準。雖然對於鬼神這樣的事情我不信,但是一直保持一種好奇在。

厚朴,文展,張美麗,重症病房裏面的朋友們,阿小和阿小兩個人,他們都是黑狗達小時候或者生活中遇見的,或平凡或有趣的人,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些形象使得文章富有變得生活氣,也讓我在別人的生活中思考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與衆不同的童年或者生活經歷,會遇到不一樣的人,會有交心的朋友。但是生活偶爾殘酷,它不喜歡矯情,它用它的力量拆散友誼,結束親情。它又是如此刀子嘴豆腐心,它讓你隨着時間不斷變成自己,明白更多,看清更多,甚至同時又去堅固了你的友情和親情。親人朋友就這樣不經意的參與了我們的生活,改變和塑造了我們的生活。作者:怪怪

讀後感二:

皮囊,皮之爲質,囊之爲形,藏污納垢,謂之臭皮囊也。語出佛家典籍《四十二章經》:"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革囊衆穢,爾來何爲!以可誑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以之喻世俗之身。以佛家觀之,身體乃易朽之形式,而寓居其中的靈魂方爲不朽之本質。

在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和名稱就已經被深深地吸引,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或者你又何嘗不是一副皮囊展示在衆人前?在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每個人都隱藏着自己的或虛僞,或懦弱,或陰險等不宜示人的心,當然還有一些人,他們也會僞裝自己真誠,善良,博愛的心,以某種兇狠的皮囊示人。本來的存在不好嗎?爲什麼好的壞的都需要僞裝,都需要皮囊的包裹呢?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但是有一句話卻值得我們深思:了卻平生青雲志,空留一副臭皮囊。

每一篇文字很有畫面感,有點入戲了,甚至覺得其所描寫的老父親,兩個阿小,文展,厚朴都和我有過對話一般[]。文章中很多畫面與我本身的生活有着很多類似性,李大人的提問,不僅僅是在問作者,同樣也讓我內心發聲,我想未必是我,還有你吧!是啊,要怎麼生活,怎麼去享受生活?你,滿意且安於現狀了嗎?慶幸,我努力在做想要做且喜歡的事,足矣。   爲什麼會覺得皮囊這本書很好呢?因爲我總覺得人的靈魂和人的身體是分開的。有些人靈魂與身體,不一致。而我就是其中之一。以前自己是一隻披着羊皮的狼,現在我是一隻披着狼皮的羊。

爲什麼覺着《皮囊》這本書很好,也許是因爲作者有着像史鐵生一樣心理經歷,在心靈上有着難以癒合的傷,而他們又都在寫着我內心的掙扎,我內心的廝殺。看到爺爺躺在病牀上,嘴裏插上氧氣管,我才從心裏意識到他們真的將會離開我。而以前,爺爺奶奶,你們知道嗎?我永遠都以爲你們年輕,永遠都覺着你們是年輕時候的樣子,直到現在,我都是沒有辦法接受你們老的樣子,我想你們永遠都會在,我可以在外面闖,然後你們可以用我掙的錢,過着舒適的生活。難道我錯了嗎?我是不是應該在你們的身邊,然後可以時刻照顧到你們。可是心裏默默地痛,那種莫名的惶恐始終在。我的家,那個像家的孩子好像又在我的夢裏,夢裏又出現奇妙的大自然淹即將消亡,而只有我孤獨地存活着,尋找着……

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像我這樣,在現在這個年齡,開始思考死亡到底是什麼,我們人的精神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可以改變命運。害怕嘮叨,拒絕嘮叨,儘量不去說太多的話,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面,我這是沒心沒肺嗎?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我到底該怎麼辦?世界都是黑暗的。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面,我將一個人了,我還敢謊稱自己是一顆野草嗎?我還可以在這個荒燎的大地上隨處紮根嗎?原來的無知是因爲沒有畏懼,我有自己的後路,我說了又怎樣?一切都是那麼的無所謂。當預言變成現實,當自己將要成爲那顆草的時候,我真的好孤獨,我將獨自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好恐怖,我沒有家了。等到有一天,一個人不在,另外一個人就會變成兒女輪換着照顧,到那個時候,我的家因爲你們的流浪而流失,我的家因爲你們的分離而消逝。好害怕,接下來的很多日子裏面,自己將要每天在淚水和心痛中度過,這該是多麼的傷感。我想找個人,我想找個真正地我愛和愛我的那個人,我可以將我自己的全部交給他,他也會護我一生。

原來這纔是人生中的黑暗,逝去你珍愛那個人。以前的自己又怎麼會理解?常說自己的作品中一直有着某種孤寂,那種黑暗中一閃的光又什麼時間出來呢?有些時候淚還是需要的,但是我真的不想想太多,我應該是一隻快樂的喜鵲,我要每天爲你們祈禱,每天都把自己的希望寄予你們,願上天可以保證你們永遠的永遠的健康和幸福,年輕。

聽說女生有很多很多的夢想,到現在爲止,我有一個夢想,而且根深蒂固。我一個人,呆呆地坐在海邊的岩石上,很久,很久很久,聽海的聲音,看海濤翻來又覆去,睡去又醒來地想一些不知道什麼的問題,任憑外面的世界如何喧鬧,我只是我,一個孤孤單單的我,享受我人生的我。

暑假前去無錫找同學玩兒,走的車上,我在看蔡崇達的《厚朴》,完了之後陷入深深地思考中,厚朴是一個有夢想的人,我的夢想是什麼呢?我想做什麼呢?我要紮根在上海,我就要有能力和實力紮根,用自己的真材實料去完成這件事情。工作一年算是結束了,我原來的工作計劃是工作一年之後,考取——漢語言文學,學一些寫作和文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認識更多的文學達人,寫自己的文章,讓大衆深刻反省的文章。

讀後感三:

馬塞爾·普魯斯特說:“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皮囊亦然。

讀皮囊,讀的是作者的人生,有人,有地方,有需要直面的生活,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作者記敘的是,刻在骨頭裏的故事,是源自時代變遷,人情冷暖,悲歡離合,盪漾出了靈魂深處的漣漪。

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與“生而爲人,我很抱歉”所流露出的悲觀消極相反的,是要思考生而爲人,爲何物,在皮囊之下,靈魂深處,我們真正存在的意義。

與皮囊相對的是靈魂,靈魂的歸屬是人性。作品的第一個值得尊敬深思的人物是父親,是父親維繫了這部作品,牽掛了作者的人生。如李敬澤所言“在70後的文學作品中,父親這個角色便消失了。”但在皮囊中,父親出現得那麼祥和而有韻味。從叱吒紅火到中風殘疾,從不甘現狀到坦然接受,直到最後離開,以及離世後魂魄的遺留。

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意料之外的甜蜜的愛情。父親與母親無聲中的深愛,沒有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父親病重,母親力排衆議修繕樓房,父親逝後,母親求告神明,握着靈魂最後的一絲殘留。

掩卷深思,母親堅強得可愛,堅強得令人心疼,不覺淚目。那是屬於那一代人對婚姻敬畏珍惜的傳統之下的默契和尊重。

父親在慢慢離開,作者在逐步成長。

“自從父親重病,我便成了當家做主的人。”在書中出現多次,在作者的人生中意義深遠。他在病房中直面生離死別,那兒沒有撕心裂肺的哭嚎,沒有多餘冗長的安慰和抒情。

相反,在大家的平靜和意會之中,恐懼,無奈,隱忍,接受這些反而在讀者的心中蔓延得更加肆無忌憚。

那個清潔工,作者對她不願親近衆人的完美解釋,便是不想有多餘的割捨。聖誕節綻放出來的煙花,又包含了多少的無奈和懊悔。想起最近另一位知名作家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與母親生前主治醫生的偶遇經歷。這位作家在母親去世之後,不願提起母親生前的任何事和人。飛機上遇到這位醫生,就意味着重新經歷那樣的痛苦,意味着是時候去直面了,結果除了淚目與悲痛,還有對生命,對生死的重新思考。生與死,離與別,是我們最頻繁見到但又最懼怕的人間煙火事,這需要太大的勇氣去直面,去接受,皮囊中作者娓娓道來,不忌諱表露自己對父親離去更多的是憤怒,他最終交給讀者的答案是那一方舒適安心的墓土,那是安放靈魂最好的地方。

皮囊遊走在這個時代,時代自然會易了皮囊的容顏。

小鎮女孩張美麗香消玉殞,大城遺民阿小還在苟延殘喘。兩個崇尚新的事物的人,影射了小鎮的歷史和未來。

在小鎮的陰暗面裏流傳的是傳統,是封建,是宗族控制,是流言蜚語。小鎮的人們,人們的小鎮,他們都選擇摒棄排斥驅逐討伐那個新奇怪異的張美麗,“她終究是個小鎮女孩,要不然她不會自殺的。”

我們崇尚新的事物,同時反思時代發展的代價,那些就是就在作者及我們心中深深的印痕。

香港阿小和小鎮阿小,兩個矛盾的存在,“我哥吸毒的,這是毒品。”似乎已經預示了香港走進城市之後的悲劇,小鎮阿小終究是屈爲塵土,結婚生子,做一個摩托車上的漁民。

時代促進了農村文明與城市文明的摩擦和碰撞,作者一一表露出了這個時代有的怪象,回答着我們時代文明與靈魂堅守的種種疑問。

我們或許也是“那些既沒有家鄉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像文展那樣滿腔熱血渴望改變人生和世界,目空一切。

如果靈魂無處安放,再大的城市都是空蕩。文展變得油膩而市儈,讀至此,便有一股焦糊腥臭味繚繞鼻尖。

脆弱的精神,空虛的嚮往,赤裸的現實,最終只能是選擇蜷縮在生命的角落。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緻,也翻滾着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慾望也是。我們要找到和每片海相處的距離,找到欣賞他們的最好方式。時代的三千繁華,靈魂如若沒有故鄉,皮囊便無處安放。我們來時愉悅,希望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作者:甘之若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