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選三篇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選三篇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選三篇

導語:《球狀閃電》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寫的一本以球狀閃電爲中心展開的長篇幻想(科學奇幻)小說,書中描述了一個歷經球狀閃電的男主角對其歷盡艱辛的研究歷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獨特、神祕而離奇的世界。小編今天就爲大家分享三篇它的讀後感吧。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選三篇

第一篇

如果說歷史類書籍是關注人類的過去,那麼科幻類書籍就是關注人類的未來。

高三分文理科之後再也沒捧起過科幻類書籍了。在2019大年初一刷過《流浪地球》電影之後,便有了看科幻書籍的衝動。在先生的強烈推薦之下,買了這本《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在主人公的十六歲生日之夜,也是一個雷雨交加之夜,他的父母被穿牆而過的飄忽的球狀物觸及,雙雙瞬間變成一堆粉末,這個飄忽的發着藍光的球狀物就是球狀閃電。主人公從此以後對球狀閃電諱莫如深,但內心深處一直渴求研究球狀閃電。以球狀閃電爲主線,通過主人公的一系列經歷,作者逐步揭示出球狀閃電的物理性質,以及如何激發球狀閃電和球狀閃電在軍事和民用中如何發揮作用。

作者不屑於華而不實的詞藻,僅用最平實的語言,緩緩講述了一個蕩氣迴腸的科幻故事。因父母的死,主人公在讀大學、研究生、博士期間一直保持一種異乎常人的冷靜,幾乎沒有社交,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研究球狀閃電上。後來邂逅了同齡人林雲,一位對新概念武器近乎癡迷的女軍官,一起探索球狀閃電。他們一起想盡一切辦法聯繫和拜訪國外的相關專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做實驗。最後在一位物理學天才丁儀的幫助下解開球狀閃電的謎團並運用於戰爭。繼球狀閃之後又發現了更具威力的宏原子核。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探索球狀閃電的歷史進程中,國內外許許多多的人爲此付出了生命,包括主人公的大學老師張彬和他的妻子,包括林雲和她的男朋友江星辰,包括許多的海軍戰士,包括蘇聯的科學家。。。等等。

很高興,這本書沒有"戲不夠感情湊”,而在即將結尾時又有了一點溫情,呼應了開頭,滿足了理科女讀者們的強迫症。比起春節檔《流浪地球》電影,這本書看起來還要過癮。

第二篇

看完之後掩卷沉思,這書文筆粗糙,人物形象不夠豐富,故事到最後也開始魂魄齊飛,但爲什麼還是讓人感覺非常的喜歡?

當然不是因爲所謂的愛國主義,事實上作者親自在記者會上否認了本書有這種成分;也不是因爲英雄主義——本書的男主角在史上最沒個性主角的評比上應該也排得上號;本書的魅力——歸根結底——我想是因爲浪漫吧。

童話和科幻的共同點就是:有些故事你明知並不存在但還是覺得如果這是真的那這個世界會更有趣。這就是浪漫的力量。所以我覺得這本書真正的主人公其實是球狀閃電以及“宏結構”,作爲主角一開場就給了讀者一個下馬威,在無知的人類們孜孜不倦地探求下,它再次顯山露水,一次次引發了人們的爭論,最後發出大招,維護了整個世界的和平。

以上當然是說笑,說球狀閃電使整個故事的線索更爲確切。科幻是成年人的童話,所以我願意用皮克斯的觀點來判別科幻作品的好壞,即故事是否精彩,人物是否出彩和世界觀能否大放異彩。

個人認爲就故事和世界觀而言本作都稱得上是頂級。世界觀方面,充滿空泡的宏世界是前所未有的世界觀,讓我們從此以後每次擡頭仰望都多了一份奇特的遐想。整個故事也是場景宏大,跌宕起伏,從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祕密基地到叢林密佈的越南前線,從俄克拉荷馬的颶風實驗到太平洋上萬艦齊發的球閃突擊;而球狀閃電的出現,歷史,研究,製造,應用……整個過程也是層層推進,扣人心絃。在故事的開頭,陳父對兒子說道:“你選一個公認的世界難題,最好是隻用一張紙和一隻鉛筆的數學難題,比如過一個美妙的人生並不難。歌德巴赫猜想或費爾馬大定理什麼的,或連紙筆都不要的純自然哲學難題,比如宇宙的本源之類,投入全部身心鑽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知不覺的專注中,一輩子也就過去了。人們常說的寄託,也就是這麼回事。或是相反,把掙錢作爲惟一的目標,所有的時間都想着怎麼掙,也不問掙來幹什麼用,到死的時候像葛朗臺一樣抱者一堆金幣說: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 理想主義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覺得對方很可憐,可他們實際都很幸運。”我的理解是,理想主義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很浪漫。他們的人生都在浪漫中度過了,而作者因爲追求球狀閃電最後得到的量子玫瑰,就是浪漫的象徵。

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人物的塑造了。可能是由於對話和心理描寫都流於平鋪直敘的關係,總的來說在人物的塑造方面給人欠缺深度的感覺。女主角林雲的時而偏執時而溫情略顯生硬——事實上這樣的女生怎麼會和江艦長戀愛呢,如果他們戀愛爲何男朋友的影響力又如此薄弱?男主角更是缺乏存在感(好想稱呼男主角爲小陳),似乎單憑林雲整個故事也可以完成。相比之下,倒是丁儀這個人物塑造地相對成功,他個性強烈——學術上的自信讓他敢於立刻向大家展示空泡——而且酷斃了;也提出讓人記憶深刻的獨特觀點——對我來說一個人的死亡和一塊冰的消融是一樣的;作者有心塑造這個人物,於是讓他一出場就提出“西瓜理論”,而後又以一己之力推動項目的進展也是整個故事的進展,每一次都會有耳目一新而又特立獨行的行動,如此厲害的角色人氣爆棚也就不足爲怪了。不過從作者的角度看,既然是塑造軍人和科學家這樣的在多數情況下由理性支配大腦的人,言簡意賅的語言和點到爲止的心理活動也許是更實際和簡約的寫法。或者說,理科生的浪漫,就是這麼簡單——在一個雨夜看到樹梢上飄過一團火焰,就已經足夠讓人着迷了。

記得作者劉慈欣在訪談中提到過,中國如果要掀起科幻小說的熱潮,除了需要大批創作者外,還需要幾部大作改編成的電影。《球狀閃電》的故事,本身是個很不錯的題材,無論是恢弘的場面,還是奇異的視覺效果,拍成電影都會很有亮點。與其和無恥的電影審查制度在意識形態上角逐,還不如從科幻的角度另闢蹊徑,也能在劇本上少受一些強姦吧[]。當然,也要有一羣浪漫讀者組成的市場才行。

第三篇

在主人公,生日的當天也就是他爹媽遭雷劈的那晚上。他爹對他說: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理想主義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覺得對方很可憐,可他們實際都很幸運。 我們可以從這本書發現,這裏的幾個主人物都是因爲執着或者是說迷上了什麼特定的東西,纔有了後面的故事。 作者因爲不能直面父母莫名其妙的死。而執着迷上了球形閃電的產生。 凌雲因爲小時候母親,在戰爭中的死亡。因而迷上了殘酷的軍事武器。 丁儀在面對物理的執着和沉迷時,可以全然不顧小我和情感世界。 如同大劉以往的作品。科幻推理,核物理的,部分讓人大呼過癮,而人性,內心情感這些部分,總讓人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爲執迷於科幻,所以他是幸運的。 他的作品總能讓我顛覆三觀,並且可以指引我在必要的時候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來思考這個世界。同時也能幫我回顧起以前,那些可憐的物理知識。 蘇聯的專家做過一次實驗。一次實驗能夠產生球狀閃電,根據常識以後還同樣參數做的實驗,一定能產生。但是當他們做了5萬次實驗結果依然沒有產生閃電。直接上的排查就是,當時的參數出現了問題。 這樣的想法也造成了,對球形閃電的成因探究的停滯。 然而事實卻是,球形閃電本來就是存在着的,他的存在不需要任何的模型和參數。關鍵在於它的觸發。這樣的思考角度使得,之前對於球形閃電形成的前提產生了顛覆。很多科研人員究其一生也沒有辦法弄明白。就是因爲思考的角度不同。 而對於球形閃電是什麼,也是讓我大跌眼鏡的。作者對它的解釋是宏電子,根據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我們知道電子在肉眼下是看不到的。自然我們也不會想到在,浩茫的宇宙當中,會存在着一種非常大的電子。而這些電子被放電電弧掃描。便能形成球形閃電。 作者還給我們科普了一下量子物理學。當宏電子發聲生物波共振後,其擊中的物品會轉化爲宏量子,就會處於不確定的狀態,以芯片爲例,也就是同時處於被燒燬和未被燒燬的形態。而這種形態是以概率,呈現的。這裏也解釋了人類的主觀見聞以及鬼魂。所有死於球狀閃電的人,都處於量子態,嚴格的說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死去,他們都是薛定諤的貓,在不確定中同時處於生和死兩種狀態,但是他們的存在卻受限於被觀察。他們的坍縮態勢死亡,只能在量子態中的某個概率上已生存狀態存在,當我們作爲觀察者出現使它們立刻坍縮到毀滅態,他說到他們的骨灰盒或墳墓中。他們就活在我們的世界他們的概率雲可能覆蓋着相當大的範圍。但如果,他們北,觀察到就會立刻坍縮到毀滅臺。其他人不可能看到他們包括攝像機在內的任何觀察者也永遠不可能探測到它們的存在。 因爲球形閃電有着強大的攻擊能力我們都會想當然地認爲這會是一種將來會出現在戰爭上的強有力的武器而它真正的作用並不在此。,雷電武器,對電子系統能產生最大的破壞力,當閃電引發的電磁脈衝強度超過2.4高40集成電路將會發生永久性損壞,甚至在強度超過0.07高4時也會干擾微機工作。所以它的恐怖之處不在於,如何在戰場上面去攻擊,人類或者是攻擊其他的武器而在於,閃電引發的瞬變電磁脈衝無聲毀滅性打擊,這就是雷電武器引起重視的原因。對於球形閃電,在這方面的潛力就更不尋常了他對打擊目標的極其精確的選擇性使這種武器有可能在不觸動任何其他部分的情況下摧毀敵人武器系統中全部的集成電路,在現代條件下,如果敵人武器系統中全部的集成電路塊兒都被收容戰爭也就結束了。 當然這是球形閃電在,軍事戰爭中的使用。如果換一種維度去思考,在醫學上面它就能發揮着很多,讓人受益的功能。這個時候他就不是魔鬼,而是真正的天使。因爲它的頻率具有非常精確的選擇性可以通過球形閃電將癌症的細胞精確選擇,從而攻擊癌症細胞。這個時候我多麼希望球形閃電的應用及他的科學探索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樣就能造福,許許多多因癌症疾病受苦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