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球狀閃電》書評 “美妙的人生在於你迷上什麼東西”

《球狀閃電》書評 “美妙的人生在於你迷上什麼東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79K 次

《球狀閃電》書評 “美妙的人生在於你迷上什麼東西”

《球狀閃電》書評 “美妙的人生在於你迷上什麼東西”

導語: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慶幸不是所有人的大腦都格式化了。還有像劉慈欣這樣的作家們和其他爲人類事業做貢獻的科學家們在默默關注着人類未來的發展。本站小編爲大家分享幾篇精彩的書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球狀閃電》書評 “美妙的人生在於你迷上什麼東西”

第一篇

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硬科幻”小說,有着堅實的科學和現實基礎,但同時又宏大而空靈,充滿了神祕感---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球狀閃電》,它以一種離奇的姿態,閃着耀眼的光,滾進了我的生活。

這是我一本在網上購買的小說,這個週末,我感冒在家做宅男,手不釋卷,在溫暖的陽光中以“球狀閃電”般的速度把它看完後,一種從未有過的暢快感從我的心底呼嘯而出。雖然我還沒有完完全全地讀透它----它內部充斥着大量的龐雜的試驗和專業術語,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等等。讀完它後,我立即對氣象學家、物理學家產生了深深的崇拜,對技術、對工業文化產生了深深的敬意,覺得那是一種很神聖、很精緻、很嚴格、很大氣的東西。此外,這本書中展示的很高的軍事專業水平也很合我的胃口。小說中也成功塑造出幾位英雄,有在衛國戰爭中死去的戰士,有充滿人格魅力的“珠峯”號航母的艦長,有在球狀閃電初期研究中用一生精力追尋的科學家,也有冒死拉着電弧飛行的陸戰飛行員,還有被球狀閃電擊中,成了“量子態,但卻“癡心不改”的人們......他們身上充滿了一種執拗的英雄氣質,充滿了一種執著和激情。這種激情也體現在書中的人物對命運的抉擇中。在那些宏大的世界面前,每個人的命運反襯的弱小而孤獨。

故事中主人公的雙親被球狀閃電擊中後,從此迷上了這個神祕現象,選擇了一生去探索研究它,度過了充實而美妙的一生。這讓我想到,美妙的一生其實很簡單,就在於全身心的投入,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投入全部身心去鑽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盡情地研究和思考,在不知不覺的專注中,生活就變得厚重。這就是所謂的“寄託”。

現在我感到我缺少的,就是這種專注與投入,就是在生活中沒有全身心的投入,沒有拼盡全力。這是來自我們內部的敵人,也是最大的敵人。

我們能否像主人公那樣,獲得美妙的一生?

我希望我也能在專注與投入中,問心無愧地度過自己“美妙的一生”。

第二篇

“美妙的人生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出自《球狀閃電》,劉慈欣所作。

自從他人推薦買下這本書後,我就迷上了它,對它愛不釋手,兩週時間便風捲殘雲地閱覽完了——這,就是科幻的魅力啊!如今回味起來,我發現,在複雜硬核的物理知識下,是不同的人的鑽研史。

主角是一名孤兒,父母在他12歲生日那天被突如其來的球狀閃電擊殺成一堆骨灰,然而,他們的椅子卻毫髮無傷,死一般的冰涼。從此,主角踏上了解開球狀閃電之謎的旅程,爲此獻出他的一生。這條路上,他會遇到同樣追逐球狀閃電的張彬教授,獨具個人魅力研究新概念武器的林雲少校。在廢棄的3141基地中聽滄桑的老毛子訴說他的往事,也會在雷電研究基地與神神叨叨的丁儀共同工作。這些人,無一例外都爲一個項目付出一生,只不過命運給予他們不同的結局。

就像張彬,他和他妻子身爲科研工作者,偶然地見到球狀閃電,便不停地去追求它。光陰如流水般飛逝,他妻子因過於急切地研究球狀閃電而在一次研究中不幸犧牲,張彬孤身一人奮鬥三十多年,數學模型演算了一遍又一遍,存放盒都排了一整堵牆,仍然無突破。他的妻子,就像航海家葬身海洋,死得其所。而張彬,卻在一次次失敗的痛苦中,得不到任何回報[]。宛如一個大難不死卻全身殘廢的植物人,他沒有死,但他活着又有什麼意義?相似的經歷也在老毛子身上發生。所以,人生最痛苦的時刻莫過於用其一生走的路,到頭來卻發現開始時便已走錯,而正是這些人,讓後來者找到了正確的路。是球狀閃電告訴我鑽研路上必有犧牲。

比起前面所說的,物理學家丁儀就成功得多。整本書自從他的出現就有了昇華。在故事情節上,丁儀的出現使球狀閃電的性質之謎迎刃而解,讓雷電研究基地的武器開發項目更進一步。在知識層面上,他將我帶入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那裏的電子有籃球那麼大,而原子核則在它幾百公里之外,而我們,只不過是宏觀宇宙中的一個原子。正如書中人物所說,丁儀這個物理直男,就是超人,超脫於世,不識人間煙火。然而,在本書結尾,這個有點神經質的人竟也有了女朋友。這也是他的一個突破啊!球狀閃電告訴了我,你不向前邁步,怎能知道世界的美妙呢?

其實,鑽研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相反,惰性自我們呱呱墜地時便將伴隨我們一生。然而,人類是懶惰的,又是好奇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發現世界的宏大。小時候,蹣跚地走在小區裏,我會感到小區大得讓人迷茫;之後,我們望向大海,會感嘆它一望無際。如今,望向漆黑的夜空,我們知道,這後面藏着無數的恆星,無限空間,而自己,又是多麼渺小!此時,鑽研的種子在心中萌芽,而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罷了。所以,鑽研使我們有了一雙好奇的眼,和一顆堅持的心。

因爲無知,我們不得不求知,而越是求知,越感到自己的無知。世界這麼大,有這麼多未解之謎待我們解決。我覺得,這本書更是對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致敬。一支筆,一張紙,就能開啓你鑽研的征途。不管目的地是多麼虛無飄渺,都一往無前。美妙的人生需要鑽研,趁尚未老去,就趕緊啓程吧!無論結果將我們導向何處,在路上的你永遠是最美的!

第三篇

如果說劉慈欣對生的思考有一些苦澀,那麼他對死亡的思考反而有一點甜味,彷彿那是無限的圓滿、心靈的歸宿。非常喜歡結尾的想象,那不僅是對開頭和書中一些靈異現象的溫暖的解釋,更有一種悠遠的禪意,帶着科學的美感。筆跡、香氣、藍玫瑰……存在着一個世界,在你觀察時坍縮,你無法真切感受,但它存在,是一種慰藉、一種希望……“我以後再也沒有看到藍色玫瑰,但知道它在那裏就夠了”,“它是一朵我只能用心來看的花”。

劉慈欣從量子力學的角度比喻,人的死亡過程就是由一個強觀察者變成弱觀察者再變爲非觀察者的過程,變成弱觀察者時,玫瑰的概率雲向毀滅態的坍縮速度就會慢一些,就有希望看到它;走到人生的盡頭,所有的知性和記憶都消失在過去的深淵中,又回到童年純真的感覺和夢幻之中,便能見量子玫瑰的微笑。這種無知無覺又自由自在的狀態,也許無限趨近於弘一法師“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形容吧。

讀完《球狀閃電》,愛因斯坦的名言在我的腦海裏閃現,“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作爲一個凡人,從某種角度而言,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這種重複像鐘擺的機械運動,缺乏源自內心的動力。可是當我們乘着科幻之翼,抽離了現實世界,反思並展望,才發現,生命即使渺小,亦有可爲,死亡雖然可怖,但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