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名言 > 讀書名言 > 《球狀閃電》背後的故事 劉慈欣曾以爲自己患癌

《球狀閃電》背後的故事 劉慈欣曾以爲自己患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球狀閃電》背後的故事 劉慈欣曾以爲自己患癌

《球狀閃電》背後的故事 劉慈欣曾以爲自己患癌

導語:當我走到人生的盡頭,當我在彌留之際最後一次睜開眼睛,那時我所有的知性和記憶都消失在過去的深淵中,又回到童年純真的感覺和夢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時候。這是《球狀閃電》的結尾,也透露出了當時作者的真實心態。讓我們一起看看他背後的故事吧。

《球狀閃電》背後的故事 劉慈欣曾以爲自己患癌

《球狀閃電》是劉慈欣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之後也在《三體》裏客串了一把。不過重新設計封面後出版的三體典藏版已經把球狀閃電的部分修改了,這個按下不說。 《球狀閃電》整個故事讀起來非常有趣,首先是這個創意獨樹一幟,到現在球狀閃電還仍是一個沒有解釋清楚的東西,也只有劉慈欣對它的成因進行想象並寫出了這部小說。其次,大劉對球狀閃電的成因的幻想瘋狂到了極點,謎團解開時有種揭祕黑暗森林理論時的暢快。最後,劇情並不僅僅是到解開球狀閃電的祕密爲止,對球狀閃電原理的應用以及在量子力學裏的解釋都有繼續描寫,有人和我說過,球狀閃電是他量子力學的啓蒙。而我也一樣,在高二讀完它的時候,就對量子力學產生了興趣。 在書中沒有出現男主角的名字,我們只知道他是陳博士。陳博士被戲稱爲攝像頭,在整個故事裏以男主角的身份跑完了龍套,當然他並不是沒有貢獻,他也創造性地猜測到球狀閃電的存在形式。總的來說,陳博士迷上了球狀閃電,卻一無所獲,拒絕了球狀閃電作爲武器的開發,他迴歸到平靜的生活。 這是丁儀的第一次出場,之後的五次客串和《球狀閃電》一起被戲稱爲六分儀,他的設定在球狀閃電裏已經基本完成,一個基礎物理學家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僅僅通過紙上的計算就推斷出球狀閃電的物理結構,這段雖然不像黑暗森林理論那樣環環相扣,但瘋狂的想象仍然令人瞠目結舌。而且丁儀想得比陳博士和林雲都要遠,結合了量子力學後,丁儀解釋了很多陳博士遇到的詭異現象。

書中的女性角色林雲令人印象深刻,但不一定招人喜歡。林雲和陳博士很像,對奪取自己至親生命的東西着了迷,但林雲更爲激進,執意發展強大的武器消滅敵人,最後林雲在量子態下與父親的對話也揭露的過去的事情。

正是《球狀閃電》帶我進入了科幻圈,讀到它其實也和在雜誌上偶然看到《三體》這個名字有關係,《球狀閃電》足夠精彩,也吸引着我讀完了《三體》和更多的科幻小說。《球狀閃電》裏直接寫的故事時間跨度並不大,可是它還將過去和未來引出,在文末的戰爭中,更是有一種《全頻帶阻塞干擾》的既視感。

最後,關於《球狀閃電》,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故事,創作《球狀閃電》的時候,大劉曾以爲自己得了肝癌,可他過於內斂,沒有去醫院也沒有到處與人說起這件事,而是咬牙用盡全部的力量寫出了《球狀閃電》。“ 當我走到人生的盡頭,當我在彌留之際最後一次睜開眼睛,那時我所有的知性和記憶都消失在過去的深淵中,又回到童年純真的感覺和夢幻之中,那就是量子玫瑰向我微笑的時候。”

《球狀閃電》的開篇就拋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 人生苦短,尤其是在熱愛的事物面前,我們與朝生暮死的蜉蝣並無二致。 “我迷上了畫畫,雖然知道自己成不了梵高”,這正是書中一個個爲球狀閃電着迷、獻身的凡人的寫照,“有時你飛到了頭,卻發現還不如中間掉下來”。理想主義的獻身很可悲,但因熱愛到極致,爲之燃燒生命亦無悔。

這大概就是劉慈欣本人奉爲圭臬的信念。據說劉慈欣曾因右肋下方劇痛懷疑自己得了肝癌,過於內斂的他沒去醫院也沒跟任何人說,而是咬牙忍痛創作了《球狀閃電》,作爲遺作。小說寫完後去檢查了才知道只是小病。我想,劉慈欣爲寫作、爲科幻傾注了心血,更寄託了靈魂。“朝聞道,夕死可矣”,用生命追求所愛,也不失爲一種終極的幸福。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界有如鶴立雞羣,因爲他的科幻是以前沿物理學爲事實依據的(或許有人稱之爲民科)。有相當大的部分內容可以當作科普來看,而當我沉浸在故事裏時,很難區分那些東西是否真的存在於現實中。因爲一切都太合理了,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但是劉慈欣作爲一個大齡直男,對於女人和愛情的描寫就顯得非常呆板和生硬了。這在本書以及《三體》中都能感覺到。還有很多角色寫着寫着突然就沒了,然後快寫完了突然想起還有這麼一個人,趕緊添幾筆把人物結局交代了。

讀到拽爆了的宏聚變,渾身爲之顫抖。臨近結尾看到林雲量子化時,渾身起雞皮疙瘩。看到戰爭結束後人們相擁而泣,感覺每一個毛孔又舒張開來,每一個毛孔都熨帖了,舒服!看到最後作者又留了懸念——靈異事件一樣的"藍玫瑰",渾身又起了雞皮疙瘩。第一次看書看出多種身體反應。